天舒轻游记:聊聊这个神秘的背包客文化
接触到背包客已经很久了
这是个西方很普遍的游玩方式
记得在新西兰第一次遇见还是去90哩海滩的时候
恍然间觉得一座小山一样的东西晃了过去
回头看时,却是一个小伙子打着赤脚
背负着高过自己许多的大背包向着灯塔都过去
一不留神好像就是一个大大的背包在移动着
很多华人心里得背包客栈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
在一般人印象里其实并不真正了解,
似乎与成人通常认为的旅行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隔膜
这两者之间像是平行世界一样互不侵扰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注意过你走过的街道上有很多著名的背包客栈
有很多背包客来来往往
看起来打通这两个世界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过这些东西在西方人看起来其实属于寻常
谁没年轻狂放过?
谁没有苦恼得想背起简单的行囊就浪迹天涯?
谁还没有那样的青葱岁月?
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儿
仅仅就是打起一个包裹
踏出家门,从此就是另一个精彩的世界
背包客磨练的是意志
锻炼的是胆量
学会的是包容
触摸的是真实的世界
开车或者步行或者搭车或者拼车
啃干粮或者吃野果还是来顿自助大餐
一人独游两人结伴还是成群结队
山一样的背包还是小小的行囊
拿在手里的是本地简易地图还是一本LP
其实这些都不是背包客的唯一标准
真正判别一个背包客的恐怕还是游荡在骨子里的一种精神
看看维基百科给出的准确定义:
背包客(backpacker),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被称呼为背包客的旅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行活动,所以他们对于旅行的规划、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见解。在旅游界里,老经验的背包客往往相当令人注目,此外,目前背包客也能泛指登山、露营、冒险活动的户外活动参与者。
背包客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团体性”,不论是住在有自助厨房以及共用电视厅的青年旅馆、与他人共乘交通工具或是一起购买车票,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经验,这样的资讯交流使得诸多背包客们能够从互相学习,同时能够省钱,得到的资讯甚至比阅读孤独星球出版的旅游书都还要新还要多。
第二个特色就是“真实”。自助旅行不是一段假期,而是一种学习,背包客们总希望能够体验到当地最真实的风俗民情,而不是旅游业包装下的套装行程,因此背包客有时也被冠上“反观光客”的封号。
反观光客,如同世界上的物质与暗物质之间的差别。
且看看我们的行走:
基督城机场附近的Juce背包客栈,这里很新,是新西兰的旗舰店,条件非常不错!
完全自助的服务,包括取房卡
公共空间特大,非常自由的活动区
这里的人都很友好,或者说至少在主动地想表现出友好的样子来!毕竟,人在江湖!我进去正好赶上了两个台湾学生在收拾东西,准备次日飞到北岛,跟我一见如故,把一些调料、大米和蔬菜都留给了我们,非常慷慨。我儿子见到这种方式都惊呆了,啊!原来人与人可以这么简单地沟通啊?
公共厨房,各种物品收纳整齐,有专门清理卫生,你只需要把自己用完的东西收拾好,保持原样即可。
这是住的胶囊仓,隔板一拉,完全隐私的空间,自助取电,免费WiFi,8人一间。
相比之下,蒂卡坡的这一间就差远了,也许是因为蒂卡坡供应量少,条件十分一般,呃,我说得有点客气了,应该用很差这个词!
长居的喵星人,我觉得它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其余皆过客。
餐厅乱作一团,屋子里味道无法形容,这种体验也是背包客所必须经历的,有好就有不好。
奥马鲁这一间就属于不错的,这是本地前十名的客栈,上了LP的,屋子里烧着壁炉,温暖干燥,安静祥和。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阴郁的地下室还被改造成了活动室,别有味道
这是但尼丁住的地方,在一个好大的坡上,车子只能停主路上,费力地爬上来,不过没办法,谁叫人家起了个名字叫做霍格沃兹呢!所有一切都按照哈利波特上学的魔法学校建制而来,尤其是夜的幽暗,甚是贴切啊!我甚至觉得树丛里伏地魔正看着我呢!
还有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这位巴西大姐,对我们的茴香鸡蛋大呼小叫,直接直播了一个美食节目,据说这是巴西一位网红,专门满世界搜集美食谱的,瞧瞧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还真让人捉急。
这是家法国风情的背包客栈,位置当然在阿卡罗阿,窄窄的过道走进去,里面别有洞天,属于很有味道的那种客栈。
人生忽如寄,多一点体验,心就宽了许多,想想也是,连我们所在的世界也无非就是个客栈而已,我们也就住那么几十年!
关注天舒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