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反思——当下的城市设计问题
与其灾难中的感动
我们更需要平凡中的平安
河南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持续好几天了,目前基本没有下雨,但是之前下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却没有结束。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抗洪救灾。
但是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城市暴雨内涝已经普遍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对此,我整理了这个内容。其实这个内容的文字版本我在2019-08-14就发布在多个平台,只可惜关注的人非常少。
关于洪水治理,我们可谓是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从三皇时期的女娲到五帝时期的共工再到后来的大禹治水。其中大禹治水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其治理洪水的核心方式就是疏导而不是堵。反思我们今天城市内涝问题,我们是否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呢?客观地说,没有,而且也没学到古人的精髓。
治水要懂水性,水性向下流,能疏不能堵。我们的城市建设,没有考虑到任何水性的问题。这就引发各种城市内涝问题。
目前城市内涝集中体现在:房屋较高,雨水会流向地面。地面中绿化带位置最高,其雨水就向下流到人行道,人行道再流到车行道。车行道为硬质路面,不渗水,而且有利于水的汇聚,形成水流向低处流。其中夹杂着地面的各种垃圾以及绿化带冲下来的泥土。水质比较混浊。下水道作为主要泄洪渠道,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中间,短时间内水流从下水道入口进入下水道,因为入口被盖子盖住,流速很慢,甚至会被垃圾堵住。如果打开盖子,行人和车辆很容易掉进去,造成意外。甚至将人卷入下水道。下水道在雨水过大情况下丧失功能,大量雨水没有合适的排涝点,很多流向位置较低的地下车库,地下隧道,地铁等,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认知上的转变。城市内涝的解决不是要将雨水尽量多尽量快地排出城市,而是要将雨水以各种方式进行控制,防止因为雨量过大而形成内涝水灾。控制方式除了排水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水性向下和土壤渗水能力等自然特性对雨水进行渗透,滞留,转移,存储和净化,吸收。
敬请关注下期:河南暴雨反思 ——硬质地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