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哈萨克斯坦发行的“航天”系列纪念币
从2006年起,哈萨克斯坦开始发行“航天”系列纪念币,到2015年,该系列共发行10枚,主题分别为“太空”、“ 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号宇宙飞船”、“‘阿波罗联盟号’宇宙飞船”、“月球车1号”、“第一位宇航员”、“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金星10号”。该币分银和钽双金属和普通纪念币二种,由哈萨克斯坦造币厂铸造,均为哈萨克斯坦法定货币。
普通纪念币面值为50坚戈,直径30.5毫米,厚1.5毫米。正面图案一致,左侧为空间站运行轨道,右侧中央为航空轨道,将一人像纵贯为左右两部分,象征人类与世界、过去与未来的结合;右侧刊面额,边缘部分刊俄文和英文哈萨克斯坦国名。背面分别为各主题图案。
太空
2006年的主题为“太空”,背面图案为一位宇航员飞向太阳系,太阳采用人脸造型,上下两侧分别为英文和俄文“太空”字样,并刊发行年号2006。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
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地球大气层虽然延伸达 1000千米,但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当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些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开地面的最低高度100千米为界限,把 100千米以外的空间叫太空或外层空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7年的主题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背面图案为人造地球卫星1号在太空中飞行,背景为地球。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刊1957-2007字样。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Sputnik-1),中文也有译为“伴侣号”卫星的,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
它在拜克努尔发射场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起飞以后几分钟,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进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它距离地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5度,以96.2分钟时间绕地球1周,比原来预计的所需时间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时它象一颗星星在群星中移动,肉眼可以看到它。这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于1957年12月1日进入稠密大气层陨毁。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人类进人宇宙空间的伟大时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东方”号宇宙飞船
2008年的主题为“‘东方’号宇宙飞船”,背面图案为“东方”号宇宙飞船从地球升空飞向太空,刊以升空时的年份1961。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东方’号宇宙飞船”字样,并刊2008年份。
“东方”号飞船为前苏联最早的载人飞船系列,从1961年4月~1963年6月共发射6艘。“东方1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东方”号飞船用于单艘和编队载人飞行。
飞船由球形密封座舱和圆柱形仪器舱组成,重约4.73吨。在轨道上飞行时与圆柱形的末级运载火箭连在一起,总长7.35米。“东方”号飞船由密封座舱(2 400千克)和工作舱组成,质量约4 730千克。球形座舱直径2.3米,能乘坐1名航天员,舱壁上有3个舷窗。舱外表面覆盖一层防热材料。座舱内有可供飞行10昼夜的生命保障系统、弹射座椅和无线电、光学、导航等仪器设备。“东方”号飞船在返回前抛掉末级运载火箭和仪器舱,座舱单独再入大气层。当座舱下降到离地面约7千米高度时,航天员弹出飞船座舱,然后用降落伞单独着陆。仪器舱位于座舱后面,舱内装有化学电池、返回反推火箭和其他辅助设备。“东方”号飞船既可自动控制,也可由航天员手控。飞船飞行轨道的近地点约为180千米,远地点为222~327千米,倾角约65°,周期约89分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Ⅰ.A.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始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时代。1963年6月16日,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V.V.尼古拉耶娃-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进入太空。“东方”号飞船系列在空间进行了科学、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以及技术试验后,都安全返回地面。
阿波罗联盟号宇宙飞船
2009年的主题为“阿波罗联盟号宇宙飞船”,图案为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对接,背景为地球。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阿波罗和联盟号”字样,并刊2009年号。
1975年7月17日,苏联“联盟-19”号以及美国“阿波罗”号两个飞船在轨道上实行对接,进行联合飞行,共同执行两国宇宙开发合作计划。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国际合作,它对缓和当时美苏外空紧张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太空计划是美苏于1972年5月制订的。
1975年7月15日,苏联“联盟”号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7个半小时后,“阿波罗-18”号进入太空。
双方此前还一直争论对接后谁先打开舱门,谁先到谁那边做客,最后达成协议:美国飞船指挥员斯塔福德打开舱门,然后站在那里握住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的手。于是出现了下面的场景:飞船对接后,斯塔福德敲了敲舱门,列昂诺夫问:“谁?”美国人答:“自己人。”舱门打开,列昂诺夫握住伸过来的手,但忘了约定,一下子把美国人拉进自己的飞船。
在两天的联合飞行中,两国的航天器连接了44小时,苏美宇航员一起做了26项科学试验。对接成功后,两个飞船再次分开,进行第二次试验性对接。7月21日,“联盟”号返回。“联盟”号着陆后,“阿波罗”号又在轨道上飞行了3天半,美国人这么做是想表明,他们的飞船飞的时间更长。
阿波罗-联盟对接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合作的载人航天任务,自此奠定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基础。
月球车1号
2010年的主题为“月球车1号”,图案为“月球车1号”在月球上行驶,背景为地球。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月球车1号”字样,并刊以1970-2010字样。
月球车是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对月球考察和收集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人们便开始了飞向地外天体的准备。然而,在对月球表面探测过程中,采取什么的运输工具才有可能在月面上进行实地考察呢?于是,产生了月球车。为了使月球车在月面上能够顺利行驶,美国、苏联曾发射了一系列的卫星探测,并对月面环境进行了反复的科学实验,为在探测器上携带月球车的成功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月球车分为两类:无人驾驶月球车——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这类月球车的行驶是靠地面遥控指令。有人驾驶月球车——这是由宇航员驾驶在月面上行走的车。主要用于扩大宇航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体力消耗,可随时存放宇航员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标本。这类月球车的每个轮子各由一台发动机驱动,靠蓄电池提供动力,轮胎在-100℃低温下仍可保持弹性,宇航员操纵手柄驾驶月球车,可向前、向后、转弯和爬坡。
1970年11月17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7号”探测器把世界上第一台无人驾驶的月球车——“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此车约重1.8吨,在月面上行驶了10.5千米,考察了8万平方米的月面。此后苏联送上月球的“月球车2号”行驶了37千米,并向地球发回了88幅月面全景图。
第一位宇航员
2011年的主题为“第一位宇航员”,图案为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身着宇航服的头像,旁边上“东方”号运载火箭和“东方1号”载人飞船,加加林头像下方为加加林的签名。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第一位宇航员”字样,并刊1961-2011字样。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前苏联航天员。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结婚。1960年被选为航天员。1968年3月27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加加林从20多名候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一个细节帮了他不小的忙。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科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这一举动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科罗廖夫说,他感到这位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他更偏爱于加加林。脱鞋虽然是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小细节,但这个细节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严谨和敬业精神。加加林因为这个细节,为他的成功加上了重重的砝码。细节决定成功,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
1961年4月12日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从拜克努尔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加加林成为了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在驾驶喷气式双座飞机进行训练时坠机身亡,加加林死后,其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壁龛里,他的故乡格扎茨克被命名为加加林城,他训练所在的宇航员训练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
和平号空间站
2012年的主题为“和平号空间站”,图案为和平号空间站图案,背景为遥远的太空;边缘中央为和平号空间站标志,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和平号空间站”字样,并刊2012年号。
和平号空间站(俄语:Мир,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是前苏联建造的一座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所有。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和平号空间站全长32.9米,体积约400立方米,重约137吨,其中科研仪器重约11.5吨。它在高350至450公里的轨道上运转,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它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19日发射升空。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
和平号是载人空间站研制与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在和平号计划中所掌握的太空舱建造、发射、对接技术,载人航天及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知识,以及商业航天开发经验,都正在或将在国际空间站计划及未来的太空城和月球、火星基地规划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平号已经大大地超额完成了任务,它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国际空间站
2013年的主题为“国际空间站”,图案为国际空间站图案,帝边有一位宇航员,下方有地球和宇宙飞船。边缘中央为国际空间站站徽,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国际空间站”字样,并刊2012年号。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和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主要设施由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号火箭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运送。组装完成后的运输工作由美国的航天飞机、猎户座号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TM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完成。
国际空间站由下列部分组成:俄罗斯"进步-M45"、"联盟-TM23"、"进步-M-C01"飞船,俄罗斯的"晨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工作舱,美国的"团结"号连接舱和"女神"号实验舱、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等。共有俄罗斯、美国、欧盟发射的13个舱,重量400吨。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到期退役,短时间内各国都没有空间站升空的计划。随着我国天宫二号的成功升空,很多欧洲及美国宇航员都开始学习中文了,因为到那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在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
金星10号探测器
2015年的主题为“金星10号”,图案为金星10号探测器在太空航行,背景为金星。上方边缘分别为英文和俄文“金星10号”字样,并刊2015年号。
金星10号是前苏联所发射的金星探测器。于1975年6月14日发射。探测器的轨道环绕器由一个圆柱主体、两片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高增益天线所组成,在圆柱主体的底部具有推进系统,另外在圆柱柱体上方有一颗直径2.4米的圆球,内部装载了金星着陆器。其任务是做为金星着陆器的中继传讯站及数台大气探测仪器的接收器。整个金星轨道环绕器搭载17项科学仪器与实验装置。
1975年10月23日,轨道环绕器进入金星轨道,着陆器与轨道环绕器分离后,于1975年10月25日在金星着陆。着陆器备有循环液来消除去金星的高热。整个冷却系统让金星10号着陆器得已在着陆后运作65分钟。经过摩擦减速及散热后,着陆器打开三个降落伞,并露出圆盘状着陆垫。测量得到金星风速约3.5米/秒。而金星10号探测器也是第二个传回黑白电视影像的探测器,显示金星表面并无明显灰尘、布满30~40厘米不受侵蚀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