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真的是在龙场悟的道? | 彰考局

明代传奇人物王阳明,据说年轻时学朱熹的方法格竹子当圣人,结果没成功。

后来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某一天,他在山洞里面忽然间开悟了,得出“圣人之道应反求诸心,不需外求”的结论。

但这个故事其实是阳明学派刻意建构出来的,在“龙场悟道”背后,有另一个版本的历史。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104 篇文章

讲明
王阳明
讲清

接下来你将看到

● 迷茫青年王阳明

● 神奇悟道在龙场

● 另一版本的历史

撰文▼ 公子愚(彰考局专栏作者)

迷茫青年王阳明

十七岁时,王阳明跟着江西当官的岳父诸养和住在江西,江西是当时很重要的理学重镇,同时也是道教正一派(教主就是著名的“张天师”)的祖庭,在这里,王阳明可以接触到很多新鲜思想。

有一天他在外面闲逛,走进一个道观铁柱宫,看到一个道士趺坐(盘腿端坐)榻上,他就很好奇地和他聊天,听他讲养生之道,内心十分欣赏,就跟着他学趺坐,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派人把他找回来。①

第二年,王阳明带着夫人从江西回浙江,路过广信(今江西上饶),就顺便去拜谒当时的大儒娄谅,娄谅和他说了一番宋儒朱熹“格物之学”的道理,并告诉他:圣人是一定可以学成的。②

这对王阳明更有吸引力,年轻气盛的他更服膺万世之业的儒家圣人之道,而不是一时新鲜的道家养生之道。

那么,回到浙江之后的王阳明,怎么学圣人之道?

他后来和自己的学生说,既然要学朱熹的格物之学,那就不能空谈,而是要实践。

▲王阳明朝服像。

二十一岁那年,③他和一个钱姓好友约定一起用朱熹的方法来“格物”。

两人一起商量:既然朱熹说万物都有理,只要格到穷尽了,就能当圣贤了。但天下之物何其多,怎么能全部格完呢?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还是先找身边的物来格。

于是他们选了亭前竹子来“格物”,钱姓好友从早到晚,竭其心思,穷格竹子的道理,三天就劳神成疾了。

王阳明觉得,积劳成疾,一定是因为他精力不足,便亲自出马来格竹子,从早到晚,坚持了七天,他也因劳成疾。

二人当然不会质疑朱熹的方法,而是觉得,当圣贤真难啊,身体素质也得异于常人才行。④

王阳明这样折腾,还是太年轻了,二三十岁的他,就像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刚刚接触社会,茫然无适,还没找准人生方向。所以他一会儿潜心去学习兵法(二十六岁时),一会儿又跟着佛家和道家学养生(二十七岁时),一会儿又主攻文学以及考科举(二十八岁中了进士)。

这当然是王阳明的可爱之处,这些“杂学”也为他后来的学问和事功发挥了很大作用。

神奇悟道在龙场

上面这些当然不是他通向儒家圣人之道的正途,王阳明说自己是这样悟道的:

他被贬官到贵州,在那里呆了三年,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本无可格之物,所谓的“格物”,并不是要你去格外物,而是要从自己身心来着手,反求诸己,这样才能够学成圣人。⑤

这番经历,在王阳明本人的文字,以及他的嫡传弟子钱德洪撰写的《王阳明年谱》中有很多。

故事是这样的:

正德皇帝继位后,宠信大太监刘瑾,血气方刚的王阳明因为弹劾权倾一时的太监刘瑾,而被皇帝从兵部主事(相当于国防部的处长)贬到偏远的贵州当小小的龙场驿丞(相当于招待所所长)。

王阳明一路跋山涉水,据说路上还要躲避刘瑾派来追杀他的人,走了一年多,在正德三年春天,终于抵达龙场。

▲今贵州龙场岩洞

龙场处于万山丛中,蛇鼠横行,周围住的都是讲“夷语”的野蛮之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会讲汉语的,还是从中原来的亡命之徒。⑥

空有一个驿丞头衔的王阳明,此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只好建了一个草庵,但仍朝不保夕。王阳明说,他曾经看到一个从北京来的小公务员带着儿子和仆人一行三人路过此地,结果两天之内都死了。⑦

在这种环境之下,他每天还到附近的岩洞中修养心性,思考朱熹等人的学说理念,思考圣人在这时会怎么做。

终于有一天,他在半夜朦胧入睡的时候,恍惚听到有人和他说话,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之旨”。

他从梦中惊醒,欢呼雀跃,他身边的随从都差点以为他精神不正常了。他却认为自己是觉悟了。

王阳明觉得,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主宰,那就更不用说一身之外其他事物了。所谓的生死、荣辱,都是身外之物,圣人之道应该反求诸己,从自己的心中来求,不需外求。⑧

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王阳明逐渐发挥出他的阳明学说,即著名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心学的命题。

另一个版本的历史

王阳明这套反求诸心的心学研习法,和朱熹的格物穷理有很大区别。可是,这真的是在一个如此“神奇”的龙场悟道就能得出来的吗?

除了阳明学派的说法,我们还应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

其实,王阳明的这套心学主张,并非无源之水。

比王阳明大44岁的广东新会人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就已经开始摆脱了程朱理学的那套方法,发展了“自得”之学。

清初大儒黄宗羲作《明儒学案》,就已经发现其中的问题。黄宗羲认为:“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而“至阳明而后大”。而奇怪的是,白沙与阳明之学,最为相近,却不知为何“阳明后来从不说起”。⑨

然而疑则疑矣,服膺阳明为明代理学头把交椅的黄宗羲,没有打算再作细究。

▲王阳明书法。

对这一问题,钱穆、冯友兰等学者都认为,王阳明一定受过陈白沙及其弟子湛若水(号甘泉)的影响,陈荣捷对此也有过专门论述。

陈荣捷认为,娄谅给王阳明播下了一个志在成为圣人的种子,但他的影响非常有限。

经仔细梳爬王阳明的文字,陈荣捷发现王阳明只有两次提到“陈白沙”,一次是在写给湛若水母亲的《墓碑》中,提到湛母命湛若水从游陈白沙之门,一次是在写给友人杨景瑞的《谨斋说》里,提到杨景瑞曾经在陈白沙门下求学。

然而,这两篇文章,都只字未提陈白沙对自己是否有影响。⑩

王阳明和陈白沙之间年龄相差巨大,没有过直接交流,而且很可能王阳明年轻时也没看过陈白沙的著作。

不过,王阳明却与湛若水有密切联系。

王与湛两人是在弘治十八年认识的,这一年,王阳明三十四岁,湛甘泉四十岁,两人同朝为官,一见如故。这一见不得了,当时的湛若水已经是岭南大儒陈献章最为杰出的弟子,对其师的“自得”之学颇有心得。

通过与湛若水订交,阳明找到一条不同于朱熹的理学研习之方。

王阳明和湛甘泉的友谊保持了终身,他们往来辩论,门下的弟子们也互相交流学习,“共以倡明圣学为事”。⑫正是在两人的共同倡议之下,从白沙之学开始逐渐步入“精微”的明代心学,到了王阳明、湛甘泉这里,就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理学学说。

湛若水一方面发展了陈白沙由自然归于自得的江门心学,另一方面也对王阳明个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⑬

王阳明本人的文字中,也明确提到过湛甘泉的影响。

正德七年,湛甘泉奉命出使安南,王阳明作《别湛甘泉序》,在序里,阳明说自己“陷溺于邪僻者(佛家、道家)二十年”,以后才慢慢走到理学轨道上来,但当时没有几个同道好友,直到遇见湛甘泉,“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⑭

陈荣捷还指出,无论是追求道家养生之道转向儒家圣人之道,还是提倡用“静坐”的方法来修行和教导学生,抑或是提倡“知行合一”(湛甘泉的提法是“知行不可离”),这些主张,都有陈白沙或湛甘泉学说的影子。⑮

王阳明与湛甘泉两人的思想与活动,使得心学成为明代思想界最重要的潮流。当时的阳明、甘泉两学派,各立讲学宗旨。但门下弟子们,往往在两派门下递相出入,有些原本是王阳明的弟子,最终成为了湛甘泉的弟子;有些是湛甘泉所收弟子,最终列入了阳明门下。

由于王阳明的成就和传奇性,我们一谈到心学,自然而然就冠以“陆王心学”(陆九渊与王阳明),甚至直称“阳明心学”,但其背后,并不是一个后人津津乐道的“龙场悟道”就能解释的,王阳明很聪明,但不是天生的圣人,不能“生而知之”。他是在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在总结陆九渊、陈白沙、湛若水等前辈学者的思想基础上“学而知之”的。

R

EFERENCES

注释

①《王阳明年谱》弘治元年。

②《王阳明年谱》弘治二年。

③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详见《传习录》,但没有记载具体时间。《王阳明年谱》记载称是在弘治五年。

④王阳明:《传习录下》。

⑤王阳明:《传习录下》。

⑥《王阳明年谱》正德三年。

⑦王阳明:《王阳明集》卷25《瘗旅文》。

⑧《王阳明年谱》正德三年。

⑨黄宗羲:《明儒学案》卷5《白沙学案上》。

⑩Chan, Wing Tsit. 'Chan Jo-shui's Influence on Wang Yang-ming.' Philosophy East & West 23.1/2(1973), pp. 9-11.

⑪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页365-367。

⑫《王阳明年谱》弘治十八年。

⑬朱鸿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学用书<圣学格物通>的政治背景与内容特色》,载氏著《儒者思想与出处》,三联书店2015年,页132-133。

⑭王守仁:《王阳明集》卷7《别湛甘泉序》。

⑮Chan, Wing Tsit. 'Chan Jo-shui's Influence on Wang Yang-ming.', pp.15-20.

⑯黄宗羲:《明儒学案》卷37《甘泉学案一》。

(0)

相关推荐

  • []阳明心学的核心架构在线收听

    董平: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体系,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往往不知所入,但是如果深入其中.了解其思想整体的一个架构,实际上我们可以相对 ...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卷)

    和黄绾谈立志 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王阳明入京朝觐.与龙场的苦难岁月不同,王阳明在庐陵度过了一段平稳安宁的生活.在上京途中,王阳明共写了六首诗歌,抒发自己在政治大潮中的无力感.他有经世济民之志, ...

  • []王阳明与陆九渊、湛若水的同异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上一讲我们简单讲了王阳明和朱子的思想,在思想结构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供给各位参考而已. 那今天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那就是王阳明的思想,在整个心学的路数当中,他和陆九渊,还有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3)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王阳明:三教原来是一家

    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王阳明与朱熹谁更厉害?这个当然不好回答.我认为,朱熹是宋代以来正统的官方思想家,他的影响力主要限于学术界.但是王阳明不一样,他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政界.商界都有超量的粉丝群,可谓&q ...

  • 龙场悟道悟出了心学的逻辑基础

    在王阳明整个心学的结构中,心即理是阳明心学全部思想得以建立的基础,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理学发展 理学是中国历史上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思想成果最丰富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这次思想文化运动的起点在唐代韩 ...

  • “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成圣之路

    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王阳明与朱熹谁更厉害?这个当然不好回答.我认为,朱熹是宋代以来正统的官方思想家,他的影响力主要限于学术界.但是王阳明不一样,他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政界.商界都有超量的粉丝群,可谓&q ...

  •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道”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道”到底是什么?

  •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独创7字真言:行、勤、知、底、心、诚、耐

    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功.立言.立德,能做到其中一个基本上就名垂青史了,但是有个人却基本都做到了,那就是明朝的王阳明. 提起王阳明此人,可以用"神人"来形 ...

  • 王阳明为什么会在龙场悟道?

    大明正德三年的一个春夜,偏僻的贵州龙场驿传来了一阵大笑.这笑声出自一个三十六岁的中年大叔之口,它如同一声惊雷划破夜空,又如同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震撼了世人的心灵.伴随这阵大笑,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 ...

  • 高云塍小楷《王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 文/ 王阳明 译/ 阿信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 ...

  • 康恩贝:在龙场悟了什么道?

    柳传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定好战略,说好宏大的叙事,并用其统一队伍思想,这是一个优秀老板的必备技能.所以啊,会套路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小弟不才,也看过&l ...

  • 《枫桥夜泊》走红之谜:一场持续千年的“炒作”| 彰考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歌作者张继,唐朝人,其人其事文学史上少有提及,正史中也陈述匮乏,<全唐诗>中,作品仅四十余首.这 ...

  • 海瑞真的逼死了自己的女儿?| 彰考局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数百年来存有两种不同评价:一种是刚正不阿.关心民瘼.清苦自持,另一种是拘于礼法.偏执古怪.不近人情.对于后者,一个经常引用的例证是:逼死女儿(甚至被控"杀女&qu ...

  • “龙场悟道”,王阳明到底悟出了什么?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 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去世. 年少时随父从浙江余姚迁至越城,后在距离越城不远的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