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价值1000万的朋友圈动态,你一定要收藏

绿豆说

文字很神奇,不同的组合,

不同的次序,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价值,但不同的人,

看到的价值,却很不一样。

4月21日那天下午,我左手拇指迅速滑动屏幕,眼睛好似X光机一般,迅速扫描着朋友圈的每一个动态。

朋友圈的动态嘛,你懂的:

既有吐槽的,又有搞笑的。

既有晒娃的,也有虐狗的。

还有突然做起微商的某个朋友打的小广告。

总之,应有尽有,不应有它也有。

突然,拇指停止滑动。

一条朋友圈动态映入眼帘,让我感觉像中了两次双色球

1

看一条动态,中了两次双色球大奖

这条价值 1000 万的朋友圈动态是loli猫发布的。

我发现自己很难向一个不了解loli猫的人作一个完整、清晰的介绍,因为她的「行踪」飘忽不定。

她一开始是美容编辑,接着跑去做护肤店,后来也做起了食品,前阵子又做在线教育,最近又开始鼓捣淘宝店,你能够在很多地方都见到她的身影。等你说她是哪个领域上的谁时,她摇身一变又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其它领域。

于是我索性就不在这里介绍她了,我发觉也没有那个必要。她身上好像有一块磁石,能够吸引到不同的人主动跑去了解她。

其实,我曾在《3年的读书积累,敌不过她27秒的语音》一文中,也提到过一次loli猫。那时候是因为一个朋友总跟我说起她,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才开始关注她。

这次loli猫在微信上发送的动态,只有短短的 300 多字(下图所示),但信息量很大,每一句话都触动到我。

我决定认真解读这段话,挖掘字里行间的财富

同样的一番话,不同的人能解读出不同的价值。因为每个人在解读别人的话时,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概念与认知系统,结合自己的思考能力去作出判断。作出判断的基础不一样,结论自然不同。

对这条动态,我研精致思总共 8 天,读出了至少 1000 万的价值

2

连接,或成为枢纽节点

价值网络

人类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一个广大的网络,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间存在着数量、强弱不同的连接。

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的人身上的连接数量与强度是有差异的。

拿王思聪来说,大部分人都有一条单向的线连接到王思聪,亦即「大部分人认识王思聪,但王思聪却不认识这些人」。截至今天为止,王思聪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就有 2000 万个,意味着再保守的估计,也有 2000 万个指向王思聪的连接。

像王思聪这样的节点,就是枢纽节点,指身上有非常多连接线的节点。

枢纽节点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价值性,其价值体现在资本、学识、人脉等各种资源上。枢纽节点拥有大量的各种资源,以致于每一个人都想要连接它。

连接它的目的就是消费枢纽节点的价值。通俗地说,一旦你连接到枢纽节点,你就有更多更大的机会分一杯羹。

但如果仅是单向的连接,它的强度非常弱。意味着你能从枢纽节点那里消费得到的价值非常有限。比如,你在微博上向王思聪提问或收听其回答,付出了金钱与时间,获得的只是他的回答。而王思聪的一个合作伙伴,与他是双向强连接,获得的资源则是各种商业合作机会。

多跟优秀的人接触,这样的人你接触一个,就会来一串儿。在生命的广度上,会有很深的延展。

优秀的人,其实就是枢纽节点,他们身上具备的优异特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我们理应见贤思齐。

而他们拥有的资源,亦是我们想通过各种方式消费和交换的。比如,你在网络上付费购买一些课程,其实就是使用金钱与导师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换的过程。即使你只是去收听免费的讲座,其实也付出了你的时间,去换取到演讲者的「信息输出」。

如果我们多跟优秀的人接触,不仅仅能连接到那些人的知识、思想等,对于一个本身也优秀的人,很有可能获得与其交流、合作的机会。甚至能够通过他们,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人,从而拓展我们的价值网络。

金钱是怎么来呢?其实就是通过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连接传输而来的。

你要做的,是去连接更多优秀的人。或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去连接你。

现身说法,教你连接枢纽节点

一个孤立的点,如果不与其它节点产生连接,其自身的价值就得不到呈现。好比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如果他的思想只是装在自己的头脑里,而不是将其分享出去,那它的思想再伟大,也毫无意义。

我们与别人交流,听别人授课演讲,看书等等都是连接的一种方式。这个世界就是在无数这样的连接中,形成一股股巨大无比的价值流。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着融入到更大的价值网络中。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价值网络中的枢纽节点。

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你想连接那些枢纽节点,那么你得给那些节点,一个值得让你连接的理由。

也就是说,你这个节点,本身也要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让他们觉得你这个人靠谱、有料,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块被埋没的金子,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擦拭你表面的泥垢,发出你的光芒,照亮别人寻找你的路。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面,我基本上是默默地读书,很少作分享,只是偶尔会写一些文章,但文章也是以自嗨为主。那时候的我,只积累,不分享、不连接,压根没有意识到将自己连接到一个更大的价值网络当中,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直到后来,发生了《3年的读书积累,敌不过她27秒的语音》一文中提到的故事。我才恍然醒悟,自己在这些年只是自顾自默默地积累,读书远多于写作,输入远多于输出。相当于一直在积蓄势能,却从来不将自己的动能发挥出来。

势能就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沉淀,而动能就是一个人通过其价值帮助、启发他人的能力。

如果我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节点,去连接更多优秀的人,在一个更广阔的价值网络中,将自己的所学所能,转化成对别人有用的内容,那么我的那些价值,毫无意义。

因此我决定不再将自己局限在「只输入不输出」的状态。

我首先做的就是开始计划持续地写文章,写的文章不能只顾自嗨,必须要对别人有帮助、有启发。

然后我开始关注网络上的写作领域上有哪些可作为的事情,没想到上面提到的loli猫开办的一个线上文案培训班进行革新,需要一个助手,我 一下子来了兴头,想看一下自己是否胜任。

当时loli猫对我还不算很了解,于是给我设置了三个考验关卡,我接连闯关成功,如愿以偿。

总结我连接一个价值网络中的枢纽节点的过程,只有两个步骤:

  • 首先你要读书、学习,持续精进,在某个领域上有所积累,或者精通一些稀有的技能。也就是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节点。你有了价值,才能帮助到别人。就我而言,说点自夸的话(开始脸红,哈哈),这几年里面,我每天投入两三个小时读书学习,在很多专业领域与技能上都积累了很多势能。因此,当loli猫缺一个助手时,我才能将势能转换为动能,顺利争取到这个机会。

  • 其次,找到一个适合你的价值网络,融入其中。例如:设计领域、教育领域、美容领域等。融入其中后,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连接那个网络中的枢纽节点,让自己慢慢也成为网络中的一个枢纽节点。只有这样,我们就能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去帮助、启迪他人,而自身的价值则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让我想起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他分享的一个故事,它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很多事情在发生的时候,你很难想象得到,它们之间有的一环扣一环,有的互为因果,有的彼此关联。

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

就像我这些年持续地大量读书、写作、学习,以及我现在能连接上不同的价值网络,等等等等这些一系列的事情,我压根没有想到它们会在以后的某一天,全部串联起来,产生那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loli猫的价值网络很庞大,因为她本身就连接了超多各个领域上很厉害的人,其价值能爆发许多小宇宙。像新生大学的李笑来老师、Xdite老师、王秒等等,还有MJ老师师北宸等等。

因为在文案班上担任助手,我也「偷偷」学了不少课程内容,比如排版。前阵子我写了一篇关于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李笑来和Xdite谁对谁错?关于读书:他说要「只字不差」,她说可以「极速阅读」》,结果李笑来老师转发我的文章时,内容如何倒没说,只表扬了一句「排版真好」。那时候觉得,这也算是通过一个节点(loli猫),弱弱地连接到另一个节点(李笑来老师)了吧。哈哈。

当时还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是在发现loli猫的价值网络中的连接非常密集之后。她的各种培训班上的学员,很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她们在学业结束后,因为同学的关系有了连接,无形之中扩宽了整个价值网络。所以大家明白到,为什么连接一个枢纽节点如此重要的原因了吧。枢纽节点本身连着许多有价值的节点,一旦你连接了一个,就更容易连接上其它人。

简单点说,假如我与李笑来老师产生了一个强连接,因为李笑来老师认识罗振宇,那么我再认识到罗振宇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想到这些就有点懊恼!这些年里面,我竟然没有向loli猫、李笑来老师这些枢纽节点学习,让自己连接到更多更广的价值网络,这让我错失了多少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呀?

幸好,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一点。希望你也能明白,我们真的不要再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自嗨,要嗨就连接到更大的价值网络中去,与志同道合的同频人,一起嗨翻天。

我们更要相信,一旦你认为你会成为枢纽节点,并且不断为之努力提升自我价值,那么终将有一天,你必能连接到更广阔的价值网络中,成为其中一个举重若轻的枢纽节点。

3

让每一分钟都在野蛮生长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枢纽节点,必须提升个人的价值。

价值,是最强最广泛的连接。

只要你具备更多更高的价值,就会有更多的人主动想要连接你。所以有的人坐在家里面就会有猎头找上门,而有的人到处碰壁却找不到工作。好比金子总会吸引别人去挖掘,而石头摆在眼前也被人视而不见。

如何提升个人的价值呢?

减少无效社交,杜绝纯粹情绪和吃喝玩乐的陪伴,自己多独处,多学习,多思考。

其实就是两个步骤:

首先,减少无效连接,这样能省下大量时间。

接着,将省下的时间用来独处、学习与思考

减少无效连接

纯粹情绪宣泄的交流是非常弱的一种连接。

没有人会愿意整天听你在抱怨、吐槽,更没有人愿意充当你消极情绪的垃圾桶,专门接收你的负能量。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我们都要自觉地远离负能量人,简称负人。

同时,要时刻对自己保持觉察,避免自己演变成负能量人。不然,那些原本存在的强连接也会逐渐变弱,甚至消失,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负能量人做朋友。

吃喝玩乐的陪伴,在这里仅指酒肉朋友之间的交往。这种连接也是极弱的,因为吃喝玩乐,本来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生理需求。

在这样的连接当中,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要减少这类连接。但如果吃喝玩乐是出于社交、维系情感、交流想法等的需要,则也是有必要的。过犹不及,非要把自己变得遗世独立也没有那个必要。

独处、学习与思考

在我们进行社交活动时,我们更多的是接收与传达信息。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与精力,对自己大脑内的所有知识、想法进行整理归纳。所以独处是很有必要的。

独处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学习与思考的绝佳时机。

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停地学习与思考,所以人类才能从一个只会躺着的婴儿,变成一个会走路、说话以及使用各种工具的大人。

但是很多人的学习与思考,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停止了。在往后的工作当中,他们很少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各种零碎的信息。特别是脑子,能不动就不动,应该动也不想动。

如果一个人没有持续地去学习与思考,他的整个大脑系统就停止了更新。但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陈旧的版本,如何应对新时代的诸多挑战呢?

我遇到过很多停止学习的人。比如有些人,至今还在用着 Word 2003,当我建议使用最新版的 Word 2016,并且强调新版本功能更强大,外观也更漂亮时,他们振振有词:「算了吧,我用着 2003版挺好的,新的版本用着不习惯。」

我很疑惑:万一 Word 2003 版本被废弃掉呢?比如现在微软就抛弃了 XP系统,Word 2003 迟早有一天会被彻底淘汰掉。那他们该怎么办?或者他们又会说:「那就等到 Word 2003被淘汰的时候再说吧。」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花费一点点时间学习,就能使用功能更强大、效率也更高的工具,但很多人,却放弃了成长的机会。

这六个字「独处、学习、思考」,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4

特立独行的人,不奇怪才奇怪呢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必然具备某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引发出来的表现,往往会让大多数人觉得很奇怪。

就拿马云来说,他有很多金句,被网友说是装X。

比如:「我对钱没兴趣」、「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是创立了阿里巴巴」。

特别是前一句,普通人很难理解。

其实从马云的角度出发,如果他当初仅仅是因为对金钱的渴望而去创业,那他很可能无法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激情,对人的内在驱动力远大于金钱。

Richard St.John在 TED 上有一个演讲《成功的八个秘诀》,这是他在 7 年中采访了 500 个参加 TED 的演讲者,从这些人的身上,总结出来的八个成功的秘诀。第一个秘诀就是激情。

他在演讲中说道:

Freeman Thomas 说:「我总是被我的热情所牵引着。」

TED的讲演者因为有爱才做事情,不是为了钱。

Carol Colletta 说:「我会付给别人钱去做我的工作。」

有趣的是,如果你是为了爱而做的,钱自然而然就来了。

看吧,所以,真的不是他们奇怪,奇怪的是我们。

我曾经在《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一文也提到了马云这个例子。如果我们用一种穷人思维去解读富人的行为,当然会觉得奇怪。

我们觉得奇怪,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罢了。当然咯,如果我们真的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或许我们离成为马云的日子就不远了。

不过,优秀的人脾气都不太好,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远离,那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这样的人不多,一旦发现就要好好把握,因为后面会有隐藏的很多宝藏。当然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没那么舒服,因为他既不能体察你的小情绪,也许会觉得你引以为豪的事情幼稚而可笑,但是只要你敞幵真心去请教,他们都会不遗余力给予你巨大的帮助。

首先,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脾气,其次,优秀的人的脾气被放大了。最关键的是,我们看到他们身上所谓的「脾气」,很多其实是优秀的副产品或原因。

就拿「脾气是优秀的副产品」来说吧。有人会觉得那些大咖很冷漠,因为他们对你总是爱理不理的。

比如,你真诚又热烈地想向他们请教一个问题,于是你在微博上私信他们,并满怀期待地等待回复,结果却没有任何回应。

我猜测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 向他们提问的人太多了,无法一一回复

  • 太忙,而且时间很宝贵

  • 你问的问题太简单,搜索就能找到

  • 消息太多,压根没看到你的

  • ......

一个优秀的人,大多是非常忙碌的。一天给 48 小时他们都嫌不够。

越是优秀越是忙,所以马云昨天在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回答提问时再爆金句:「我自己觉得我还是一无所有的人,我也没时间花钱,也不觉得钱对我今天有多重要。」

看吧,忙得都没有时间花钱,哪里还有时间理会你在微博上的私信呐。这点还真不怪人家,毕竟别人没有任何义务回答你的任何问题。现在在很多平台上,像分答、微博问答等,提问都是得付费呢,连收听答案也得出点血。

上面有些原因我也遇到过,特别是当我发了公众号文章之后,有一些读者会通过后台或者我的微信,向我提出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我每次其实已经尽量回复每一位读者的问题,但是时间、精力实在有限,有时候过了几天,才抽空去翻别人发来的消息。

所以说,真的不要责怪那些优秀的人「脾气」不好,他们很可能是因为「优秀会带来一系列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行为,却被我们视为脾气不好的表现」。比如优秀的人往往时间、精力有限,所以他们压根没有时间去回复所有的问题,我们又怎么能怪人家冷漠呢?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心里把自己也当成一个优秀的人,站在优秀的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我们更应该去关注那些优秀的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纠结于他们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白白错失向他们学习的机会。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尽量不打扰别人。除非问题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解决能力,再虚心真诚地向他人请教。如果别人私底下没有时间回应你的提问 ,则可以到各大平台上,通过付费答问去获取解决方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别人的时间很宝贵,而你需要别人付出时间去回答,那你肯定需要为此买单。

5

所谓眼光,就是看到更远的未来

有一个成语叫「鼠目寸光」,其字面意思是说老鼠的目光只有一寸之远,用来表示一个人目光狭小见识短浅。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洞察力,避免在望远,亦即面对未来的事情时,像上面提到的「鼠目」一样,只看到视线范围内的物体。对于发生在明天,甚至更远的未来的事情,睁眼都「看不见」。

有人问马云有没有什么好的习惯?马云说自己会很快忘记昨天的事情,但是对于未来发生的事情,他会非常关注。可见马云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其关注点更多地落在未来的时间点上

如果我们渴望自己高瞻远瞩,就得需要这种「看到未来」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事。

利益分很多种,浅层和深层的,优秀的人给予你的帮助,十年都不会过时,他的话语和影响,也许不能立马转变成金钱,但是看得到的钱,算什么钱啊......

确实如此,真正的大钱,一般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得用心眼去看。

我发现,相对于很多「见钱眼开」的人,loli猫是那种「眼开见钱」的人,就是说,她能站在一个未来的时间点,去看待现在的世界,所以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钱,也看到了很多别人熟视无睹的机会。这正是她多次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但事实上,很多人却在面对那些长期才能产生明显结果的事情时,因为短视就将其忽略,于是遗憾错过数不清的财富!

就拿「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来说,虽然这句话广为传颂,但很多人依然熟视无睹,他们甚至喜欢举这样的反例:「谁谁家的孩子没有读完高中,现在不是照样发了大财吗?」

这个逻辑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将知识等同于只有读书才能获取,因为那谁谁家的孩子没有读完高中,所以他就没有完整地获取知识,但是照样发了大财,所以「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未必就是对的。

之所以犯了这种逻辑错误,就是因为只相信眼前所见,对于知识积累的长期性,以及复利效应,没有清晰的认识。

读书与致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持久的致富一定是靠着某些因素的长期积累而成的状态,天底下没有随随便便的致富。即使富二代的富,也是前一代人的积累。

非常可惜的是,很多人太迷信所谓的批判性思考了,所以对于很多名人、有钱人说的话,一味地批判,一脸不相信,更别说意识到那些话里面包含的思想、玄机以及财富。

相对于无实证的批判,我更愿意去相信,因为相信就会作出行动,行动了才能去验证那些话是否正确。但是批判不一样,批判就意味着你对那些话是打心里不相信,不相信就不会去做,不去做,不正好验证了那些话是没有道理的吗?因为不去做,肯定不会产生所谓的预期结果嘛。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老子曾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你是他说的哪一类人呢?很多人不相信那些真正的,以为是富人们编造的谎言。所以他们听到那类话,第一反应通常是笑了。

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事,因为所有的人,在听到「道」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与行动,特别是有的人虽听道而行,却走偏了。

前阵子有个同学很好奇地问loli猫,凌晨三四点了还在班级小密圈上改作业,哪里来的那么多精力?loli猫过了好久(估计在补眠)才回,就说教课对于她的时间成本来说确实有点不划算,同样的时间投入到现在手头上的那些事情,经济回报远大于教书授课。她只是觉得

教书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又很棒很快乐的事情!我的快乐来自于,我微弱的力量能对别人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做一件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又怎么会觉得累呢?

但她说有时候会有一种「心累」,这种累不是来源于忙碌,而是来源于所有传业授课者都会有的遗憾。她在教课的时候,有时候为了激励同学按时按质去完成课程任务,会跟同学分享自己一直以来做事的态度与方法。总之,她把她在致富路上所经历、感知的一切都说过出来,然而听过的同学很多,但却没有坚持去做具体的刻意练习,将所听到的思想彻底融入到自己的大脑,所以貌似听了进去,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却忘了那些重要的心法。所有的底层心法,必须要辅以刻意练习,才能运用自如并发挥出核能量般的威力。

对于loli猫跟我说过的很多「关于未来的话」,很多时候我连理由都没问(因为有时候问了就暴露出我一时的不理解,哈哈),就默默地按照她说的去做刻意练习,将一个想法,就那样从无到有变成现实,最终结果果真如她所言。这种震撼,如非亲临其境,亦很难相信。

听到别人说「道」(有时候你暂时会看不出它是道),真的不要笑,也不要将信将疑,只需勤而行之(刻意练习),最终的结果一定让你大吃一惊,你会惊呼:果真如此!

我觉得那些比你优秀得多的人,没必要忽悠你。很多富人非常乐于分享那些让他们之所以富裕的可靠因素。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在那些可靠因素上有所付出与积累,必然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

比如富人们叫你别光想着钱,你得对一件事情有热情,你听了就默默地找到一件自己有热情去做的事情,努力付出努力去做,事情做到位了,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富裕应该是一个你认真做事以后,自然而然会产生的状态,而不应该是努力追求的结果。

我们对于那些优秀的人说的话,批判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使一时间不能理解透彻,也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点看,先行动再验证,即用行动说话。

可以这么说,有钱人的话,听对了一句,你就大发了!

6

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你是不是曾经也有过这些疑问?

  •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付费购买书籍、网络课程?

  • 为什么人们愿意付费提问或收听答案?

  • 为什么人们会乐意订阅一些收费的专栏?

  • ......

很多人的说法是,现在开始流行「知识付费」嘛。买菜给钱,天经地义,现在你要买别人的知识,当然也应该掏钱了。

与其说是「知识付费」,倒不如说是「思想付费」

付费内容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传授者告诉你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告诉你的思想,远比大学里面从来没有经商过的教授告诉你的课本知识有价值得多。

所以,人们为之买单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最值钱的是思想,而不是知识。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秘密。

我是在很多次看书、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秘密的,后来看到loli猫在朋友圈发那个动态,我更加确信这个秘密是财富领域的底层原理

如果现在让你再看一次loli猫的这条动态,你是什么感觉呢?

是不是每个字都认识?是不是也明白它的意思?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我在看书、听课时,经常也有这种感觉:咦,这个我知道,这个我学过,这个我还做过,但是为什么别人却能将它们变成收费的内容,然后再卖给我?

上面这条动态,我敢说它值 1000 万的原因是它代表的那些知识吗?绝对不是。这些知识好像很多人也懂,可是却未必能够看透它背后蕴含的思想,并利用那些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我在开篇时说:

文字很神奇,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次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价值,但不同的人,看到的价值,却很不一样。

那些枢纽节点,比如loli猫、李笑来老师、Xdite老师这些人,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蕴含巨大价值的枢纽节点,并非是因为他们懂得很多知识,而是他们在那些知识的基础之上,领悟到了那些财富领域的底层思想,并通过那些思想去指导自己和启迪他人,从而源源不断地在价值网络中产生现金流。

就拿loli猫来说,她有时候看到一本书、听到一些话,就能冒出一大堆想法。偶尔她会发一些语音跟我交流那些想法,我惊讶地发现:金钱其实就是想法!想法其实就是金钱!因为她经常针对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或听来的信息,然后思考后说出一些个人的想法,没过多久,我就发现那些想法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现实,给他人带去实际的影响与帮助。

然而很多人看了一本书,听了一节课,吸收进去的知识,依然是知识,压根没有利用那些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实践,挖掘到其背后的深刻思想。

因此,很多人只能通过付费购买别人的思想(书籍、课程、演讲等是思想的载体),去升级自己的大脑。

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很多人在听别人说自己的一些思想时,依然不理解,依然只看到了表面的文字内容。

比如对马云的这个金句「我对钱没兴趣」,很多人只「看到了」搞笑、「看到了」马云的装X,「看到了」......却没有看到马云的思想:「如果你单纯为了钱去创业,而不是因为对一项事业充满持久的激情,你很难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让人难以想象的大成功」。

你不得不承认,同样的一段话,有的人只看到了知识,有的人却看到了思想。

以上,就是loli猫这条朋友圈动态给我最重要的启示。

那么看完这篇长文的你,请你再看一遍上面那条朋友圈动态,你能看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