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咖PK,5大方案曝光!中轴南大门,太精彩

如果广州出现第二个珠江新城,同样居中轴之上,向水而生,你会期待那里筑起怎样的建筑?

是再造一座“小蛮腰”、东西塔、大剧院?还是诞生有别以往的超级地标?

这个问题也许很快就有答案。

上周五(1月22日),一场城市设计以及建筑群概念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正式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专家评审现场

此次评审不仅邀请到城市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大咖学者,更有两名院士坐镇,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常青。

这片动用了高规格、高标准、大手笔规划的板块便是海珠创新湾核心门户——沥滘片区。

早在去年10月,这场国际竞赛便已启动,吸引超过40家全球知名设计机构报名。

他们为沥滘核心区超240万㎡城市创新人居商务空间迸发无限创意。

未来,整个片区将集合超甲级写字楼、品质寓所、超豪华酒店、公共枢纽站点、超大生态公园及滨水岸线等多元化功能,令人遐想连篇。

经过120多天遴选,有5家机构的方案进入终审竞赛,在上周五接受专家点评与评分。

他们的实力有多强大?

诸多我们熟悉的知名地标,比如“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的广州大剧院、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新宿TOD开发等,都出自这些大咖之手,简直“神仙打架”!

01
五大方案曝光,你pick谁?

一个项目,能邀请到上述1~2个知名机构参赛都殊为不易,而沥滘片区居然集齐国内外顶尖设计力量,并成为广州第一个举办国际竞赛的旧改项目,未来之璀璨,不言而喻。

那么,沥滘将迎来一场怎样的蝶变?房产君有幸对话本次上述5家设计机构,了解方案背后的深层次理念。

这是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ZAHAHADID LIMITED)(主体)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员)的方案。

扎哈的作品向来有独特建筑线条与几何肌理,比如广州大剧院就被设计成江畔两颗海珠石。

本次方案同样如此,整个设计源于生态与自然环境,创建一座创新未来城,其地标建筑充满未来感的同时,强调流动感觉,呼应沥滘临江特色。

方案一设计效果图

设计师塑造了一个具有连接性和可达性的活力城市空间,历史传统、先锋文化、生态资源融入其中,创新科技产业与居住功能两相交织,带来三种独特的空间形式。

一个是像素城市,灵活多变、可自由组合,可满足未来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

另一个是锚点空间,它非常有指向性、空间性、连接性,你能清晰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最后是交叠空间,有别于以往街道两旁都是建筑,人走在里面,方案中将创造很多“城市口袋”,让城市街景变得丰富和有趣。

在这里,城市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有多种交叠的关系,人行走其中,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方案一设计效果图

沥滘的历史村落将得到保留,同时,又会铺开一张富有科技感的“智能之网”。

在市民活动的地面场所,有高度活跃的多层次立体人行系统,连接沥滘片区与周边湿地,连接文化与科技、历史与未来。

在高层建筑,亦将引入上述提到的三种空间形式与公共功能,充分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不会彼此割裂。

未来,超高层崛起,国际总部纷沓而至,同时,也将合理利用沥滘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初创企业与孵化器。

城市不同人群在此共享沥滘片区的设施与服务,激发更多灵感。

方案一设计效果图

SOM(SKIDMORE,OWINGS & MERRILL LLP)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方案,把城市中轴线往南延伸形成广州新的南门户,以大自然为灵感,创建出一个新型城市。

在这里,人们可亲近自然环境,技术与创新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中互相结合。

首先,在整体规划上,项目与珠江新城不同,不是用东西塔定义天际线,而是以一东一西两组有机建筑群,烘托中央生态绿轴。

方案二设计效果图

最高的主塔下面是办公,上面是酒店,功能复合,整体造型仿佛在自然生长,网格型设计的加入极具特色。

建筑与建筑之间和谐互动,充分考虑高度的关系,不会相互遮挡,楼层越高,视野越开阔。

靠近珠江的建筑还有意以“阶梯状”形式降低高度,彼此都有视线、景观上的优势。

方案二设计效果图

以自然为启发,设计师还融文化、历史和健康生活方式于一体,塑造出体现岭南精神,令人难忘的公众体验。

其中,别开生面的“科技森林”是一处亮点。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架空层、庭院、连廊等多种方式,轻松从室内走到室外,与自然接触,与岭南文化强调室内与室外互动的理念不谋而合。

大量步行设计,将历史街区、珠江美景与商务区紧密联系;一栋栋高楼,整合了现代建筑技术,即传承文化又面向未来,以创造性的手法营造出“空中的岭南”,邀你感受自然与历史。

方案二设计效果图

方案设计者株式会社日本设计(NIHONSEKKEI,INC.),本身是“TOD领域的专家”,因此整个方案更聚焦在沥滘路网连接,强调行人友好、行人优先。

首先,靠近沥滘站枢纽的地块,将以站点为中心,形成两套系统:

一个是以站点出发的系统,它将形成直线型的,快速通往基地的动线,为办公人群而来;

另一个是连接山水,以及历史文化村落的系统,是给行人穿梭于文化、生态、商业间的漫步动线,形成一处城市客厅。

方案三设计效果图

其次,考虑到沥滘将成为核心商务区,人流量、车流量、入住量庞大,因此,方案会倡导快速导入、慢行生活、愉快工作的集群模式:

商业、住宅与周边将能步行连通,创造出行人友好的、立体的、快捷的漫游空间。

后疫情时代办公环境的塑造,在本次设计中有所凸显,比如写字楼垂直办公,设计共享庭院,屋顶绿化变成户外大堂,增加大开场城市公园……

紧邻珠江的地块,设计师给予它“城市露台”的定位,希望发展成比太古仓码头更有活力的滨江商业带。

方案三设计效果图

除此之外,整个方案亦着眼于沥滘的人文特征城市肌理与气候风貌特色,把城中村有机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并保留、致敬它们的成长成因。

并且,设计师试图借助这组建筑群,解决人、城市、自然间的和谐发展,让三者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空间。

这是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对沥滘片区赋予的“场所精神”和“未来价值”,可以在这片土地生长的,才是最好的。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M. Arthur Gensler Jr. &Associates, Inc.)带来的方案,旨在构建一座包罗万有的像素城市,体验时空交错的生活场景。

设计师认为,沥滘片区有900多年历史底蕴,又兼具珠水与湿地两大稀缺生态资源。

他们期望以“老城新生”的理念,传承现有的城市肌理、文脉与尺度。

因此,整体方案会捕捉绿洲、水乡、宗族、村落等纪录了海珠根源的时间和空间像素,再通过设计语言,重构出快节奏城市中的慢生活颗粒。

方案四设计效果图

那么,又怎样让优越的生态得以传承?答案是通过一脉相承的榕枝,将城市、湿地、珠江串联在一起。

高层建筑运营曲线设计,回应沥滘流动的滨水空间,每一栋屋顶都有所不同,最高的一栋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切角,构成了未来门户形象。

作为广州新中轴的南部制高点,一座滨江活力创新区将从历史中诞生。

方案四设计效果图

设计师还注意到,当前3号线沥滘站人流密集,而从沥滘片区的位置看,它是广州连接湾区南部的地标节点,更是枢纽节点。

由此,方案进一步强调TOD站城一体化概念,高效开发沥滘站周边,构建“5分钟城市”:

通过B1层,5分钟从地铁站点、站台连通至地下商业、主要购物广场、总部地标,每100米有下沉广场,双首层设计,充满体验感。

方案四设计效果图

这个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设计的方案,有一个动人的名字——榕汇珠江,中轴揽胜。

它以“沥滘大榕树”为设计理念的源泉,特地从沥滘保留下来的20多棵大榕树中,提取须根、独木成林的意象与元素。

远看建筑外观,似乎就像一棵棵向上生长的榕树;置身其中,地下、地面及空中三个层次的生态、功能及交通空间,又仿造了榕树的生境。

方案五设计效果图

榕树还将与屋顶、水乡等形式,共同融入到文化小站的概念中,漫步街头与公园,你将与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卖部、图书站不期而遇。

以往珠江新城把休闲功能集中在中部的珠江公园,休憩系统很少,遮风挡雨功能较弱。

沥滘项目吸取了经验,通过模糊屋顶与地面关系,融入架空空间、覆土建筑,释放活力。

地块与地块间还将通过连廊体系,构成一个“超级云台”,就像深圳湾那样,会有一个完整的大平台,引入、疏散人群。

方案五设计效果图

在这里,下班的人可以不急于开车、坐地铁,而是可以现在精心设计的平台空间中,跑步、散步,沿着景观无缝连接到地下枢纽与停车场,从而避免局部交通拥堵。

同时,方案以绿色生长、复合功能、多元创新、快速换乘为核心,注入TOD设想,实现板块内部多层次换乘,打造出活力创新、高效运行的沥滘片区。

02
国际竞赛第一村,为何如此大手笔?

据悉,专家评审后,这场国际竞赛将在2月1日启动线上大众评审环节,线下作品也将在海珠创新湾城市展厅同步开启。

最终结果则将于3月份出炉。

不是每一个片区都能有如此大手笔投入与公众参与度,为什么沥滘片区能够呢?

摊开地图,你会发现项目所占据的资源与珠江新城惊人类似,城央难以再有。

PART.
01
城央中轴南大门,注定不凡

众所周知,广州有一条重要的城市中轴,北起天河燕岭公园,一路南延12公里,串起了羊城的灵魂。

而这条彰显“城势”的轴线,其城央南大门恰恰就是沥滘!

以此为核心门户,《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年通过,这里将变身滨水生态、科技创新集聚区。

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前期规划效果图

这座横空出世的创新湾与珠江新城,由地铁3号线、19号线、新光快速、广州大道等多条路网相连,正好构成“哑铃状”的双子星格局。

广州要南拓,沥滘是绕不开的核心,如此咽喉要地将以怎样的手笔去雕琢,自然是全广州、全湾区的重中之重。

沥滘核心区与珠江新城一轴相连

PART.
02
中轴+江轴,城市黄金据点

另一方面,我们会留意到5份入围的设计方案,都不约而同提到“滨水”。

放眼全国一线城市,唯有广州的中轴线能与天然山水和谐共融,天生具备打造独特地标的优势。

所以,昔日城市中轴与珠江前航道交汇处,就遍布了7座地标,除少年宫之外,通通国际招标、大师共造,惊艳无比。

珠江新城两岸7大地标群

如今来到了沥滘,中轴与江轴在城央再次交汇,也是最后一次相逢,价值无可替代。

同时,这里又是广州极为重视的海珠创新湾核心,与珠江新城相仿的格局、同等份量的任务,让它无可避免要成为广州下一个封面。

试问这样的地方,怎能没有国际视野,不看齐世界高度呢?

沥滘位处中轴与江轴交汇处

PART.
03
城区最大旧改,肩负文化传承重任

最后,沥滘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151.42公顷改造规模相当于2/3个珠江新城,体量大、改造地块分散是一大难点。

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规划示意图

岭南文化在这片广袤的村落流传了900多年,上涌果树公园、海珠湖公园,以及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环绕在旁。

当沥滘站在历史与未来、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榫卯节点时,为其倾注国际一流设计理念,正是为了让它能超越时空,与自然交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也是操刀沥滘改造的珠光集团的一贯追求。

作为“城市更新开拓者”,珠光25年来已开发与待开发旧改项目近20个,它懂得尊重历史与自然,清楚沥滘要进入国际舞台需要怎么做,也更愿意广邀国内外大师,精心雕琢。

珠光集团操刀沥滘旧改(广州房产细鹏摄)

你希望沥滘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出现在你面前?不妨继续关注,为沥滘商业核心区的设计投出宝贵一票!

————房产君精彩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