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袁志美:祭祖话清明
今年清明,正好是父亲的“七七”,我们提前准备好一应祭奠用品。
纸钱是亲人对亡故之人祭奠的最基本的用品,然后有各种糕点、肉食之类的祭品,可根据亲人的爱好,或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新的做法的小食品,带上一些,等纸烧完了,把吃食掰开扔到灰里。
在我的家乡,清明烧纸钱是有说法的,一般都是在清明前一两天,有的还要早两天,清明这天是很少有人去上坟祭祀的。因为父亲是在七里面,所以就按七算了。偏偏这天又下着下雨,我和哥嫂冒雨一块去上坟。在路上走着,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出现在我的脑中,这首诗太熟了,随时都会想起,只是没那情景,总是触动不到我的情感深处,也体会不到行人欲断魂的那种悲切之情。
今年却与往年不同,这天气这时节这场景正像是在为我所设定,这首诗是为我所写。心里沉甸甸的。离坟地越近,心情越是沉重。本承想这次上坟只行祭祀之礼,不许掉眼泪的,及至走到坟前,看见新土,泪水就再也控制不住了。亲人之间因这一层薄土相隔,就成了阴阳两界人,要靠这纸钱的“鬼火”做信使,传递对亲人的寄托与哀思。
唐代诗人王建《寒食行》中写道: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古人就已经知道纸钱并不能真正到达亲人所在的阴间世界,却仍然通过烧纸这一古老的形式来传递对已逝亲人的情感,表达牵挂与哀思,并且流传至今。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方的清明习俗自然有各地的特色与特点,即使相距很近的地方,也是有很多差异的。就拿我们曲周县与永年县来说吧,同属邯郸市,又是邻县,永年县的清明文化就比我们曲周的丰富、别致。以前我只知道永年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对那里的清明节文化却是一无所知,今年同亲戚闲聊才知道,原来“亮拳祭祖”是永年独具一格的清明风俗。
这一习俗源于清末太极拳的兴起与传播,由于杨氏太极与武式太极的宗师均生于广府,此处就被誉为“太极圣地”。两位大师仙逝后,其后人便在清明节聚集到其坟茔举行祭仪,并在墓前或故居前“亮拳”,以拳技表演告慰祖师英灵,由此便形成了“亮拳祭祖”的习俗。除了这一习俗外,广府古城还有“转城墙”、“城头吹歌”和“放河灯”的习俗,细考究起来,都与这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有关。
(作者:袁志美,河北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