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是指哪八道?“六亲不认”是指哪六亲?看完长见识了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论知行》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文化不断创新、融合中,成语的语义也不断在演变。古时候所说的成语在经历各方文化以及人们的使用,原来的释义会发生改变。由此我们所使用成语,可能在刚创造出时截然不同。就如我们所说的胡说八道和六亲不认也经历了语义的演变。
为什么我们会用胡说呢?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这样使用,习惯到从不会去想,为什么会是“胡说”?不是“旗说”,也不是“蒙说”。其实,“胡说”最开始是指胡人说的话,带有鄙夷的情感。胡人是古时人们对我国边远少数民族的称呼。自汉朝以来,皇帝颁布的政策较为宽容,不断有胡人迁徙到中原聚居。久而久之,胡人在中原势力越来越大,也更加心机勃勃,觊觎中原土地肥沃、物资丰厚。晋惠帝时期,八王之乱之后,晋皇室分裂,国力衰微,给了胡人可趁之机。
在察觉华夏大伤,军事力量空虚时,胡人趁机起兵,扰乱中原,大量杀害汉人,无恶不作,也是中原经历的黑暗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西晋一度被灭国,东晋建立时,已有胡人,汉人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势力,中原一时混乱不堪。
在此期间,胡人和汉人进行文化交流,由于汉朝统治者与胡人有各自的文化背景。汉朝与胡人说话、行事风格都是依据各自的文化为依据。胡人大肆入侵中原,所以当时汉人鄙夷胡人,便把胡人的语言、文化、伦理称之为“胡说”。 随着时间发展,也将没有依据,不合规矩的做法成为“胡说”或“胡来”。“胡说八道”这个成语为什么是“八道”?是有何特殊意义吗?
成语的形成与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受佛道影响,成语自然会引用佛道文化。胡说八道中的“八道”便是如此。在佛家和道家不同的角度,八道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一种是佛教的阐释:八道,即八正道,它主要论述通向涅磐的确方法和途径。即是指一要坚持佛教真理,二要澄明自己的心,三要不妄言,四要做正确的行为,五要过正当的生活,六要抛去烦恼,七要知觉自己,八要修心,心正确即可通向涅槃。
一种是道教的阐释:八道,一是先入道,入道之后学道,三再访道、访道之后修道、既修道得成是得道、一人得道就要兼济天下即是传道、七了道、最后功成,成就大道圆满。两种说法说法其实都差不多,都认为要先修心,心决定了人的行为,只有心定,才能趋向“圆满”“大成”,达到最高境界。
成语在演变过程中,也可能从贬义转变为中性。“六亲不认”最初是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在此看来,由于中国文化所受的各种外力,融合之后,一些词的词性,也会发生改变,就如“六亲不认”。因此它又代指那些按规矩办事的人秉承公正之心,铁面无私,不徇私枉法。
那么“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是哪六亲呢?
在一般人的理解看来,六亲是泛指,凡是亲近之人皆在内。我们同样也知,现代人所理解的释义,也许并非原始释义。那么根据古籍是否能窥见,过去的六亲是指哪六亲呢?
根据历史典籍,我们可查阅到的“六亲”,是有特定指代的内容,大家常见认可的有三种:一是《左传》,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阐述了,六亲乃是父母、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亚;二是出自《老子》,“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三是出自于《汉书》,与《老子》不同的是,将夫妇改为妻子,即是: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对于“六亲”的划分,历史上并不只是上述三种,著述百家,百家已有百种阐述,而后人普遍赞同的是第三种说法。
结语
了解了“胡说八道”以及“六亲不认”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千年时光中,中国的文化通过创新、传承、传播,方才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文化。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光要理解常见的知识,还要追根溯源,它们会带领我们回到它刚出生时的模样,让我们窥见历史的一角,正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