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28.1|尼采和老子的精神最高境界

《帛甲老子》第28章简体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
为天下浴,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这又是一个很深刻的章节!
这一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知其雄守其雌,讲的是“人”,修身;
第二节,知其白守其辱,讲的是“地”,治国;
第三节,知其白守其黑,讲的是“天”,平天下;
第四节,朴散则为器,讲的是“政治制度的根本”。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第一部分,讲如何修身。
修身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修身,首先要找到榜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思想然后顺从于他,跟着学习。好的榜样,可以给你源源不断的营养。
就像学书法的,要先选个好字帖,学技术的要找个好师傅。
高山是雄,“峨峨兮若泰山”;
流水是雌,“洋洋兮若江河”。
知其雄,守其雌,高山蕴含的泉水,会不断哺育小溪,让小溪一直流淌。
修身之路怎么才能不断进步呢?
就是找到高山,你做高山的小溪,山越高越大,河水就会流淌得越远越长。
高山不是固定的,是阶段性的。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高山,我们是山村溪水;
顺着溪水,我们走出了家。
上学了,良师是我们的高山,我们是乡间小溪;
顺着溪水,我们成了学霸。
再后来,贤达是我们的高山,我们是洋洋之溪;
顺着溪水,我们成了精英。
到最后,大道是我们的高山,我们是天下之溪。
顺着溪水,我们回归婴儿。
只有最后这座高山,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才是修身的终极循环。
知其雄,守其雌,是最通畅的修身路径。
如果不知雄,而守其雌,就像骡马骆驼一样,被动前行。
如果知其雄,却不肯守其雌,就会逆反,虽然也能前进,但是会走弯路,需要浪子回头。但有时,一失足则成千古恨,没有后悔药吃。
这句话极其深奥,适用性极广,不同的雄,就有不同的雌,这应当是成为高手的不二法门!
第二个阶段: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知其雄,守其雌,遵循“其雄”的规则,将会让自己的修为不断进步。
恒德不离,可以简单理解为“恒得不离”。
也就是,一直都有所得,一直都在进步。
第三个阶段: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当一个人一直都在进步,进步的终点是什么呢?
就是婴儿。
婴儿也是有大有小的,婴儿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在四十岁时,写过自己进入婴儿状态的感觉。
38岁我开始练字。39岁我开始单车远行,不再宅在家里,胡思乱想。这两样爱好,就如同最后的三昧真火淬炼,让我幡然顿悟——我终于“不惑”了。
那是一种顿悟,佛教看世界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个层次。
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开了天眼,看事物不再只是看到表象,能看到这些事物的本质了。
之所以叫“天眼”,我想也是因为,所谓天眼就是如同人在天上看地下一样,看到的是地面的全貌,甚至可以看到地球是圆的。而我们在地上看到的只是地球的局部,在地球表面我们眼里的地球还是平的。
顿悟后的我,就如同从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的鸡蛋壳里,破壳而出一样,喜悦,爱说,充满了好奇,还有一点点小得意,但是又不停地告诫自己,你还是一个婴儿,毫无能力的婴儿。
婴儿看世界是无色的,两次出生后的婴儿状态,看世界都是无色的。只有眼睛是无色的,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日子久了,眼睛就会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看到的世界也就是成了不同的颜色。
不过第一次的“无色”,和第二次的“无色”却截然不同。
第一次的“无”是真的什么也没有,而第二次的“无”是什么都有。
无色本来就是各种颜色等比例无偏爱的组合。
第一次的“无”,像脸盘里的清水,一滴墨就能全部变黑,容易污染;而第二次的“无”,更像一个湖泊,已经不能轻易被污染了。但是我的湖水还是很小,经受不起太大强度的污染,这是我应该不断警醒自己的。
我的努力就是让自己的湖面更大些、更大些。
到了释迦摩尼的境界,他的“无”已经是一片大海,外界的色再也无法影响。
我的人生已经经历了两次出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出生。两次出生,都是婴儿状态,都渴望快速地长大,一次是肉体的长大,一次是灵魂的长大。两次长大都需要大量的营养,一次是食物,一次是知识。
——摘自《前四十年的反思与批判——写在不惑之年》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婴儿状态,只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的开始,是真正走进了修身之路。
第一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第二步: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第三步: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如果以“雄为阳,雌为阴”,修身的这三个阶段,又与“四象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所以,这也吻合了“大曰筮“。

起始状态是婴儿,“内”与“外”和谐无冲突,也就是“太阴”。

当以“外”为“雄”,“内”为“雌”时,就是“少阳”。

随着不断进步,当“内”可以与“外”相抗衡时,就是“太阳”。

再不断进步,“内”将全面超越“外”,就是“少阴”了。

当打破原来的“外”,进入新的“外”,就是一次新生,进入到了“婴儿”状态,于是,又回归到了“太阴”。

无独有偶,尼采认为人生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婴儿”。不一定是直接借鉴老子,起码是英雄所见。
老子的思想,在西方是有影响力的。
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
尼采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深载宝藏”。
尼采人生精神的三重境界:

初级境界像骆驼:

为什么会象骆驼呢?

查拉图斯特拉说在这个阶段有很多重负压在人的精神之上,比如装得谦卑是为了隐藏;表现出痴狂而忘记了智慧;取得进步时受到各种诱惑;为了真理追求知识却忽略了去提升高贵的灵魂等等,在这种状态下久而久之,人默默的忍受,慢慢的人们开始不以其为重负,反而充满崇敬之心。就像一只骆驼驮着重担在沙漠上行走。

中级境界像狮子:

当有的骆驼对其的负重到了忍耐的极限时,人们的精神境界就过渡到了中级境界---变成了狮子。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要求自由,要想成为自己的主人。

但尼采仍然认为 在这个阶段狮子们并不能真正的自由。因为还存在着一个上帝----现在我们可以把上帝看成社会的各种腐朽的制度。

狮子举起‘我想要’的旗帜,但上帝却挡在了前面告诉它‘你应该’怎么样。

所以人们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着。

高级境界像婴儿:

为什么连狮子都做不到的事,婴儿能够做到呢?

因为婴儿天真、健忘,像一个新的游戏,一个自转之轮,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神圣的肯定。

因此查拉图斯特拉认为:就像婴儿创造一个新的游戏一样,人们需要对自己生命进行神圣的肯定,自己的精神就是意志,这个世界是自己的。

如果静心观察,尼采的三重境界和老子修身的这三个阶段也是暗合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