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欠琢磨——乱评新当选的中国书协副主席张胜伟的一件获奖作品

文:乡河鱼

【吹毛求疵】虽然说孙晓云执掌中国书协在预料之中,但新一届中国书协主席团出人意料之处还是很多,其中最大的惊喜与惊讶莫过于张胜伟的入围。

此前,张胜伟甚至连中国书协理事都不是,他只是一位多次获奖的“国展专业户”,在陕西榆林承担基层书法相关的工作,这次当选中国书协副主席,算是“三级跳”吧。但是,这是必然的吗?

熟悉“吹毛求疵”栏目的朋友知道,我们的主题在于为作品挑刺,下面,就在说说张胜伟在第十一届国展的获奖作品。还是那句话,我们只管大胆胡说,绝不小心求证。

很有意思,张胜伟的这件获奖作品的提名评委是刘洪彪!此次换届,张胜伟意外上位,而刘洪彪则黯然退位,并且退得干干净净,连个中国书协顾问也没捞着。而按以往惯例,退位的书协副主席是要聘为顾问的。

国展作品尺幅都较大,这件也不例外,长240公分,宽100公分,不作装饰,没有拼接,字写得较大,大的达到20公分。

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是颜真卿行书的底子,但又触入了苏轼、米芾的特点,格调上直追魏晋,算是非常不错的一张作品了。

据张胜伟讲,此作创作前,他还自陕西前往浙江绍兴领取第五届兰亭奖。回榆林开始创作时,离第十一届国展截稿只剩三天时间,于是他创作三件后选了这张寄出。

在如此短时间内能写出这样一件作品,能够充分表明其功力深厚,平时积累较多,“胸中有丘壑”,故信笔而书也能出精品。

但是,由于思考时间短,作品的细节处难免缺乏琢磨,留下一些遗憾。

1、章法稍显平淡

此作写得轻松闲适,但字形大小差不多,缺乏变化,书写时发力平均,看不出情绪的起伏,让人感觉作者仅仅是抄写而已,没有与词作者柳永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共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原创独家发表)

此外,墨色亦较为平均,没有浓淡枯湿的变化,尤其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字眼”,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点,与“字不惊人死不休”的刘洪彪完全不同,不明白老刘为何提名此作。

2、笔法不完全合理

首先要说明一下,张胜伟肯定是经过了严格的笔法训练的,否叫他也不可能在三天内写出一件获奖作品,但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都有可能存在笔法不合理的地方。

此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整体显得线条稍臃肿,笔力略软弱,尤其是“翠”“人”“天”“三”“醉”等字,或运笔浮滑,或按笔过死。

3、字形欠美观

此作中,“湖”“巘”字形显得过宽而散,“莲”字又显瘦长、纤细,与整体不搭,“图”字横折处则突兀不自然。

这么多年来,张胜伟多次获奖,风格基本上都是此类,此次他当选书协副主席,可以想见,书法展览中又会刮起“张胜伟风”,就如当年的“刘洪彪风”一样。

(刘洪彪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