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有度人意,自有天尊护我身!
现如今学道修行似乎在一夜之间也成为了一种潮流。
我想学道修行变得很潮流应该是一种好事,道教中有:“本道立教,以教化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然今日学道修行已成潮流,为何世间之人不见离苦得乐,反而日益恣意纵情,沉沦于苦海之中?
修行人需具备几种基本的素质
入门之后第一重点并非是诵经打坐,而是要怀有一颗坚定之心,好叫世人知晓,经文易读,修行可修,倘若无一颗坚定之心,这一切恐怕也便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了!
所谓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这些东西的意义是在于,能够把自己的眼界放开,站的越高就会看得越远,修行要怀有一颗广博之心,若把眼界局限于一点,则是很难得道了!
然后呢就是一个“敢”,什么叫“敢”?我们每个人自身必然有很多缺点,日常生活中必然也会做错很多的事情,这些都是必然的,但我们是否敢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是十分重要的,道德经有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一点我比较欣赏儒家中的许多东西,例如:吾日三省吾身等等!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没有什么绝对完美的东西存在,人身都是有罪障和劣根性,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清楚的认识到,敢于破除这些东西。
还有就是关于性命双修,现在不少人打出修心的口号,诚然,丹经中有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点明了修心的重要性。
然万物生于阴阳,阴阳互相牵扯才万物平衡,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平衡占了很大一点!修行之人,性命双修同等对待是很重要的,身无病,则精神畅,精神畅,则身无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只强调修心,或者只强调修行肉体的,都不是上上之选!
所以说修行人这些要素是要具备的,上述的只是入门之前就应该准备好的,对于修行或者说是学道修行,在我个人看来,首先能立德是最为重要的,好比一棵树,先扶正了才能更好的成长,用道家的思想来打根基,是最好不过了!
其次,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堂,不要以为自己修行了便比世俗之人清高几等,红尘才是大道场。对于那些认为修行就要跑到深山老林的认知,我想说是大错而特错的。
修行人生在尘世,长在尘世,你的根在这里,树无根不活,水无源将涸。修行人就应该好好在尘世之中,磨练自己的心境,修行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修行而改变对工作,家庭,周围朋友的态度,我们和常人唯一的不同心中有向道之心,慈悲之心,普度之心。如果我们连家庭工作都不能好好地去对待,又何况是解脱之道呢?只是我们要学会处事,学会比常人多一份宁静,多一份随缘与洒脱的气质,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周围的人,言传身教此为度人首选!和光同尘,出世入世,随心所欲,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之人。
拨乱反正,正确的认识很多事物,方能更好的度化别人。很多入门的学道修行之人,入门之时有太多的误解,这是因为当今社会处于末法时代,正法不传导致很多正确的东西流传不出来。
首先,修行不是说空口念几句经文,在家烧烧香就是什么修行,心诚则灵,修行是为了自己和世人,诵经忏罪固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导人向善是更为重要的, “心中常有度人意,自有天尊护我身”就是证明这个道理的。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去度化周围的人,不知道多行善事,一味磕头烧香,我说这种人至死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而且不要因为自己信了什么,就强迫身边的人去信,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你可以在适合的时机,跟他们谈一谈,但不要强迫别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机缘,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古往今来修行的人,有被称为圣人,真人,至人,贤人,但这些都脱离不了一个人字,所以修行人也是普通人,吃饭睡觉自然之理罢了,有人认为修行人求财是错的,我想说他更错,没钱难倒喝西北风去?其实现世我们学习戒律的时候,之所以会限制我们那么多的行动,是因为社会整体环境所决定的,因为社会越来越复杂,人心再不是上古时了,我们一但追求了名利财色便很难克制住自己,便逐渐沉沦了,所以道教才在忏悔文里警戒世人:今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其实学道修行跟我们追求事业名利钱财不矛盾,只是我们世人有几人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样的道理呢?所以我们才加以禁止,衍生出这许多的戒律。
大道至简,本来没有我说的这么繁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是属于万物之中,我们修行就是为了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必然要经历这个繁复到至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