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
火神派,按照中医学者张存悌先生的观点,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笔者同意张存悌先生对火神派的释义,对诸多火神派医家的著作及医案也进行了肤浅的研究。在此不揣浅陋,谈谈火神派的特色。
扶阳抑阴 用阳化阴
火神派医家都旗帜鲜明地重视阳气。火神派祖师郑钦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其核心的学术思想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郑氏弟子卢铸之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学术见解,强调治病立法,当以扶阳为要决,主张“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以附子暖命门而破阴凝,称其为扶阳第一要药。上海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甚至主张“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在诊病时重视扶助人体正气,特别是阳气。卢崇汉在论述阴阳的关系时也强调“阳主阴从”,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的结果,而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阴阳对立统一遭到破坏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火神派医家重阳、扶阳的学术思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以阳为主导。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的前提下达到的。“阳主阴从”是火神派对生理条件下阴阳关系的全新认识,在四季养生、“治未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二,重视阳气、法崇扶阳,是因为阳气的易损难复。由于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在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正是因为阳气的耗散较易,如过食生冷、积劳积损、滥用苦寒等,多造成机体阳气亏损而发病,这在内伤杂病中尤为多见。火神派医家由此提出“阳常不足”,指出多种疾病的病因皆为阳气虚损、郁结,或寒邪伤阳所致。因而在治疗学方面,提出了扶持和温通阳气的重要治则。
辨识阴证 多所创见
火神派医家虽然重视阳气,但在对疾病的认识中,并不是“万病皆阳虚”,动辄姜桂附一派温热之晶。他们或以阴阳为总纲,判分万病;或以六经辨证为主,论治疾病。但最终都强调辨证论治。如郑钦安说“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余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祝味菊说“吾非嫉凉,亦非崇温,求真而已”,可知多用温热,确有依据,并非先有成见在胸。火神派医家在医疗实践中,用姜桂附为主,但不是千篇一律,也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善于辨识阴证,善于从阳热假象中认识到阳虚阴盛的本质;甚至在没有阳虚证常规诊断依据的情况下,能凭借“孤证”而断为阳虚,用大剂姜附而愈病。张存悌先生总结到,以郑钦安为首的火神派医家对于阴证的研究更全面,对阴火的认识更深刻,极富创见。他们在阴证、阳证的辨识用药上功夫独到,丰富了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
另外,卢崇汉提出的治病层面问题值得重视,他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层面的问题,疗效不仅要看近期的,更重要的是看远期,远期疗效才是根本。所谓“层面问题”,就是要求医家站在远期疗效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处理病症。而扶阳法就是体现了“以阳气为根本”的高层面治法,为火神派医家广用扶阳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是《黄帝内经》“治病必求其本”原则的生动体现。
点将附子 扶阳抑阴
火神派最突出的用药特色就是擅用附子,以郑钦安为首的火神派医家,在附子的应用方面,风格独特,超出仲景。然附子之用,有其适应症,即郑氏的“用药真机”。在“辨认一切阳虚症法”中所列举的“阳虚的真面目”,其中包括神色、形态、舌脉、口气、二便等项,精确简练。将附子的应用初步标准化、规范化,应当说是他的一大贡献。
在附子的应用中,可基本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和专用几个方面。广用、早用体现了火神派医家认证准、识证精,强调“务见机于早”;重用和专用则体现了他们有胆有识,但决非猛浪胡为。火神派医家擅用附子,熟知药性,还表现在对服用热药后之反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附子大辛大热,药性峻猛,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密切观察服用热药特别是附子后的反应,判断是药效还是药误,病进还是病退,无疑是十分关键。郑氏认为,服药后常有“变动”,须知这些变动有的是“药与病相攻者,药与病相拒者”。在《医法圆通》之“服药须知”中,郑氏向我们列举了很多“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正常反应,告诉我们不可疑为药误。
基于上述,无怪乎郑钦安医书的阐释者唐步祺先生称其“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确非过誉。
火神派因时而创
火神派脱胎于伤寒学派,在中医学界已成共识。随着一些医家、学者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火神派近些年来已蔚为显学。个人认为,发扬火神派不仅是为了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更是因为她的卓越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任何学术流派都是因时、因地、因疾病情况产生的,火神派也莫能外。确言之,是产生于滥用寒凉之时,川蜀湿冷之地。虽然现在已风靡南北,突破了地域限制,但我们须客观的认识他,不能背离辨证论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