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史话: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回顾人类是如何把这个“绝症”拉下马的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大锤粉丝交流群已经建立啦!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添加群助手微信:447925803178 进群 

咱们一起畅聊古今历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锤在这里等着您~

今天是3月22日,再过两天,也就是3月24日,我们有个特殊的纪念日,这就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是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协会联合确定的。在这样一个日子前夕,在我们正在进行与新冠肺炎激烈战斗的时刻,大锤继续讲述,人类历史上那些艰苦卓绝的抗疫故事。

在节目开始之前,大锤仍旧要代表我们团队,向此时此刻仍旧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广大逆向前行者们,致敬。

结核病又叫痨病,曾经是困扰人类上千年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据说在古代埃及的木乃伊以及我国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上就发现过结核病的踪迹。结核病中,给人类留下最多伤痛印记的,就是肺结核病。

这个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之大,让我们至今都能在各种文献中寻找到它的魔影,在西方,它被称之为“白色瘟疫“。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就是著名的肺结核病人文学形象,而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有学者推测她的久病可能是肺结核。而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那个等着吃人血馒头来治痨病的华小栓。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结核病,一个原因就是作家群体对痨病也没有免疫,据说,西方的包括勃朗特姐妹、雪莱、济慈等一大批诗人作家,以及我国近代作家中巴金、瞿秋白、郁达夫、萧红等都曾经罹患此病。而且,结核病在纠缠人类长达上千年的岁月里,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绝症之一

在清末民国时代,结核病还有个俗名叫做“洗家病”,也就是得了这个病的人往往是青年壮年,得病之后这个人就没法子从事重体力工作了,而且还必须安静休息,还得不断花钱买药,医疗费用倾家荡产不说,人命还很有可能保不住,犹如把全家彻底洗劫一般。

在1940年代发明针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之前,结核病比如今的癌症还要可怕,那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特效疗法,只能靠充分的阳光、空气和休息,以及不断补充营养,让病人卧床静养。

萧红画像

在结核病对人类长达数千年的折磨过程中,现代病理解剖学吹响了号角,拉开了人类对结核病反击的序幕。从17世纪开始,西欧一些医生通过解剖结核死者尸体,不断了解这种疾病的病理特征。而从19世纪开始,医学界开始把结核病的传染路径和原因,纳入研究之中。

尤其是细菌学说的确立,让人们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结核病是一种细菌引发的传染病。1882年,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正式宣布他成功分离出了结核杆菌。引发结核病的元凶终于被找到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再依靠临床诊断来判断,而是靠检测结核杆菌来判断,这是人类对抗结核病历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为什么我们如今在3月24日这一天纪念人类防治结核病,就是因为科赫正是在1882年的3月24日这一天宣布了他的关键性发现。科赫因此被称之为“杆菌之父”。

科赫

尽管人类已经对结核病取得了决定性的转折,但是,虽然检测能力得到了极大飞跃,可是治疗能力仍旧是短板。当时人们使用人工气胸术以及疗养等方式来治疗肺结核,还是不理想。这种情况直到1944年链霉素问世之后,局面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人类手中终于有了一款对抗结核杆菌的特效药物,结核病的绝症时代开始瓦解,不过链霉素虽然有效,但是副作用也不小,所以后来又在1952年出现了异烟肼等药物,这些药物构成了对结核病治疗的主力,人类对抗肺结核终于占据了优势。

就在治疗结核病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人类在疫苗领域的努力也终于迎来了丰厚的回报。1921年,我们至今仍旧在使用的预防结核病疫苗——卡介苗诞生了。这里大锤解释一下,所谓卡介苗实际是为了记念疫苗的两位法国发明者卡尔莫特和介兰,各取了他们名字的开首字。卡介苗的基本原理跟此前大锤讲述的天花牛痘有点像,那就是从牛型结核菌株进行培养,最终通过13年的继代培养,有效降低了其毒性,从而使人体在接受卡介苗的同时,不会发病并产生抗体。

不过,这个卡介苗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惨痛的波折。这就是1930年,德国吕贝克当地给251名新生儿接种了卡介苗,结果导致其中68名新生儿死于结核病,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认为卡介苗不仅不能防治结核病,还会导致结核病传染,甚至引发了抗议活动。

最后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调查,才最终认定,是负责操作的当地医生出现了错误,他错将结核杆菌混入了卡介苗,导致了惨重的损失。这个调查结果虽然帮卡介苗清洗了冤屈。

但是卡介苗仍旧受到了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卡介苗的推广才再次提上各国议程,并因为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努力推广,成为截至当时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普及行动,最终,历史证明,卡介苗是人类有效的对抗结核病的疫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