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郡》小说,会飞的剑
玄菟郡,大魏国东北边郡,太尉司马懿与幽州刺史毌丘俭打下一赌。
赌注,天命。
(七)会飞的剑
望平县城外,一块一块的水稻田已收割。丰沛、洁净的辽河水,让这里产的稻米,专供幽州州府和玄菟郡府享用,普通百姓只能吃小米、黄米和豆子。而小米、黄米、豆子,种在离人较远的田里。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钱,也能从黑市上买到上好的稻米。
天色渐暗,行进速度正好,伍长张家栋将文书递给望平城的城卒,随口问道:“兄弟,现在望平城里还有多少人?”
“具体有多少,上头不让说,这是机密。但和过去比,最少少了一半。”城卒回答。
望平城和侯城不同。侯城,相当一个军事驻点,城墙加起来,只有1000来米。而望平县,是玄菟郡的粮仓,望平县城比侯城大一倍还不止。县城东南,有一道长长土堤。雨季到来,这道长堤是县城的第一道防线。
大魏青龙五年(公元237年),幽州刺史进攻公孙渊,遇到大雨,辽河暴涨,不得不撤退。第二年,大魏景初二年,太尉司马懿领兵攻打公孙渊,又遇暴雨,辽河又是猛涨。
两次大雨,对作战双方都有影响,作战环境恶劣,后勤补给困难。经验丰富的太尉,利用辽河水大涨,用海船走海路运粮,一下扭转局面。海船进入辽河,又运粮,又运兵,公孙渊被动挨打,快速灭亡。
获胜之后,太尉仔细盘问辽东各郡的人口、土地,发现这边土地亩产只有200来斤,远低于中原。中原经过多年精耕细作的土地,产量平均在300斤左右,高产田近1000斤。
同样是种地,为什么不种产量高的呢?太尉司马懿下令,将玄菟和辽东两郡10万多人迁往内陆,分到幽州、冀州和青州,种那些好田。
“不过,从北边又来了不少新人,有的是乌桓,有的是鲜卑,有的是扶余,最远是肃慎,他们种了不少空地,住了不少空房。要不,这县城没法呆了,没人了。”城卒接着说。
望平城的驿舍,设在城内,这样不怕雨季,同时城里也足够大。甲士们系马、卸下盔甲,伍长找驿舍舍长商量如何烹饪狍子。看天色未黑,韩龙等几位先生一商量,决定各自带学生,在县城里转一转,天黑时再回驿舍用餐。
韩龙带着萧冲、公孙、管彪、小帅、一凡五人,出驿舍,往南走去。
韩龙不像是头一次来,穿过两条街,萧冲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这是来到城里的作坊了。
萧冲等人知道韩龙先生的爱好,喜欢打铁,喜欢听打铁声。单调的打铁声,在韩龙那里,比任何音乐都悦耳。
眼前的作坊,铁匠铺和铜匠铺并排而立,木匠铺、陶坊在道路对面。韩龙吸了一口气,像是找回某种感觉。
铁匠铺里,一位大汉右手轮大锤,左手握铁钳,正在打一柄剑,一位少年拉着风箱。数十锤过后,大汉将剑浸入冷水,这才对韩龙说:“来了。这些,都是你的弟子?”
“过来,叫师叔。”韩龙招呼大家上前。
“师叔!”萧冲等人恭敬施礼。
“不错,师兄这五位弟子让人羡慕。做师叔的,没什么送你们的,刚好前些日子有些空闲,打了几套袖剑,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用法,就送你们一人一柄,至于怎么护身杀敌,你们问你们的师父,他比我厉害。”大汉说。
“姚远师弟有心了。几个小孩子,剑法才刚刚学全,袖剑还用不上。”韩龙说。
姚远说:“我知道师兄的意思,根基没稳,何必贪多求快。这和我们的师父一个观点。不过,不是谁都像你一样天生神力,能以一破万。力量破不了的,用技巧也是个选择。”他顿了顿,说:“再不济,袖剑当护具,还是可以吧?”
韩龙没再坚持,姚远脸露喜色,从铺内里屋取出一包物件,给萧冲五人一人一件。
萧冲接过来,发现是件用两张牛皮和一排铁钉打制的东西,牛皮中间,插着4柄弯曲的小剑,小剑只有半尺长。整个物件,可以套在手肘上,作为手臂护具。
姚远从中抽出一柄小剑,手一抖,铺内里屋的门上砰的一声,小剑钉在上面,没入三寸。
“你这个袖剑,走的不是直线?”韩龙沉默一会,问道。
姚远脸上露出得意神色,“改进了,剑是曲的,飞起来自然是曲线,可以绕过障碍物,击中目标。”
“厚礼。谢谢师弟,不过,我还要15柄,你打造之后,送到昌黎城。”韩龙想了想说。
“你要给那些外国的太学生?有必要吗?”姚远问。
“有。我韩龙,和我的学生,要赢就赢得光明正大,赢得公平正义。”
“好吧,反正我说不服你。我有点后悔送这份礼了。师兄,你说他们大人物抢天命,争龙气,我们这些小人物,抢的、争的,又是什么,不还是一日三餐,一塌之眠吗?你还要跟着这些孩子跟三年,图的什么?”姚远问。
“他们观天命,我在看人心。”韩龙轻轻说道,“人心就在一日三餐,就在一塌之眠。”
“如果天命和人心不一样呢?”姚远说。
“天命也是命,人心大如天。剑,能让天人合一。”
萧冲等人,虽然听不懂韩龙和姚远师兄弟在说什么,但觉得手中的剑沉了几分,沉在哪里,又说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