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一个笑容
对现代人而言,有几个情绪不得不重点提到,它们是直接或间接导致疾病产生形成的主因。正如今日要说的这三个,在古医学和现代医学里,皆存有普遍的认识及共同的界定。
㊎
肺,对应的情志情绪是「忧」,忧伤、忧虑、忧愁、忧忿,俱从此出,亦俱从此演变。它是人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意识敏感聚焦反应,这种反应会令人对所见所闻的事物产生出不可自主的内在深切感应,尤进入发展后期,情志的外化表露多呈现出深沉的包容与悲观的注视,且能始终如一地将焦距放在所关注的事物上。而随着对事物的逐渐理解,无论角度观点偏颇与否,都不影响其本人持续地加重关注度。此处不分影响上的好坏。
上述前提,必是建立在与自身内外密切相关的事物上而得以成立,无论是身是心,是情感连接,是精神寄托。正如同,爱人者忧伤其爱之人,父母者忧虑其子女,神虚者忧愁其生死,有志者忧忿其家国…
得此情志,往往易走向两端化,也极易在世间艺术的具象表现中有所作为。即,要么「无希望地悲观」,要么「有希望的悲观」。两者立意不同,所求的气象不同,当然所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庭径。然这皆不影响两者在事物上能获取一般人无法获取到的「感知力」,那是一种近于灵感的敏锐。而通常则以敏感演示呈现。仅这一项,先天的比重要比后天占得多。
没发现从事艺术门类的人内里都是悲忧的么?那背后正是肺气虚实盛衰的真实体现。对应的病状多是咳嗽气喘、二便不畅、咳痰咯血及无故消瘦,和身起不明肿物。
㊏
脾,对应的情志情绪是「思」,思考、思虑、思忖、思念,皆从此衍生。“思”的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哲学行为,它可以有根据,也可以无根据,能就一切事物本身的存在或虚无形成意识凝结态,并进入追溯程序,在大脑与神识里展开活动。普遍而言,人通常会根据事物的外相、表现、发展、趋向、结果,由浅至深,由横及纵地进行对比、论证及确认。并照此行事。
此过程发生起源于默然。若考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思的能力」和「思的辨析」,只须观其支配的「意识活动」是否真的处于动态变化中即可。凝结但不滞留,能入但亦能出,思而能虑,虑而能得,方是真的「思」。遇事物变化,其本人能接能收,能容能化,方不耗散气血。
最终,思与想,成为知与行。思的本身,属静态中的动态,中医称“阴中阳”。反之,若思则成结,除要检修自我对事物的认知是否客观外,还要承担身体上由“思不得”所反射出的应有反应。
看眉眼不舒,意志消沉的人,即可得知其「思」之力如何,也可知其脾胃功能优劣。实际的病证表现上,常以脾胃运化不力、痰湿痹阻、腹痛腹胀、呃逆返酸、手脚不温为主。
㊌
肾,对应的情志情绪是「恐」,恐怕、恐慌、恐惧。它是对事物所变化出的未知或已知生出的一种结实、又兼并着虚不可触的慌乱感。慌乱来自于神识的无根、智识的无明。由此而带来多方面的情绪叠加,也常常在关键时刻,可检验出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精神也须当两说,一为先天的体质状态,肾气充实,则精与神饱满,不受外邪侵;一为肾气主志,志通智,肾气平实,能养志,志坚乃生智。肾气虚靡,志气全无,魂魄背离。
人存活世间,缺什么都可弥补,但惟独不可缺乏神识与智识,神识与本性相通,智识与情性相通,一个主宰先天,一个统领后天。多少人都主动丢弃了这两个,自以为已将任督打通,其实相差甚远,远到不可再远。
人始终要朝着开智的方向去。如何也要先从肺的「忧」先磨砺起;再入到脾的「思」中去洗炼;最后进到肾的「恐」里破除影相;而后直接去见心的「喜」和肝的「怒」。到那时,后两者与前三者相比,则会显得和蔼可亲,从容真实。至于今时的人只要喜怒,那是极不诚实的,因你无法只有喜怒。
点个“在看”,事难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