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昱:面对癌症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 者 简 介
曹昱
心理学学士
教育学研究生
心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曾任职电视台新闻频道深度报道记者
社会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
东软大学特聘心理咨询师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作者
曾经接受过意象对话、精神分析、以人为中心、存在主义、策略派家庭治疗、认知领悟、催眠、投射测验、NLP、音乐心理剧、自体心理学、格式塔等心理疗法的相关培训,有上千小时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成长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个案经验。
本文为意象对话第六期全程班的讲课文字实录,整理人徐莉、胡志轩。
意象对话学员1
好朋友的母亲刚查出来脑部肿瘤,医生说不用手术了,这时候作为家属的话,能做些什么?是帮助当事人面对死亡吗?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好多家属可能并不知道:许多病人其实不期待家属帮他做什么面对死亡恐惧的事,只要不添乱就行了,把家属们自己的死亡恐惧面对好就是帮大忙了。但这些病人又不能告诉家属,免得伤了亲人的心。所以很遗憾的是,许多病人觉得反正自己已经快死了,不如为亲人尽好最后的义务,所以把最后的时光和生命用来成全了家属的愿望-比如接受各种抢救,并忍受痛苦显得很乐观很感到被爱的样子,让家属本人及其社会都觉得家属已经仁至义尽了,这样自己死后家人就不会活在内疚懊悔中。这就是好多癌症病人为自己所爱的人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份礼物……如果家属愿意,可以先做家属的心理干预,让他们准备好面对丧失。在这种时候,想帮忙一定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不能使事情变得更好,至少不要使事情变得更糟。
意象对话学员CHEN
我父亲今年正月查出得了癌症,已是晚期,医生说不能手术,只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我跟医生做了个配合,只告诉他是肿瘤,没说转移,把它当做慢性病来对待,尽量在治疗中征求他的意见,让他自己选择推荐的医生,基本上由他自主,如果有不同意见我会告诉他,这是我的,(以前在他面前是不能表达的,只有他是正确的),最终他的问题多会由他来决定,他会很重视自己病情的变化,我觉得我安静的听他说出来,无论好转还是变得不好,我都会定时过去陪他,无论有关病情的,还是无关的。在这期间,我还认真地看“西藏生死书”,我觉得这是本好书,我之前也信佛很久了,这本书让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我至少不再害怕,或者说接纳自己的害怕更适合些,能让自己从容一些应对即将来临的诸多事宜,这时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话,我是他们的定海神针,尽管父母照旧用他们的模式跟你相处,但此刻他们自己像孩子一样(当你成长得比他们强大,我觉得就看到了他们的弱小无助,) 引导他有来生我觉得可以,确实能安慰到他,让他回忆起今生的善缘,并感恩别人为你做的点点滴滴, 现在已经过去8个月了,不管怎样,我都觉得我们做的很不错了,父亲很坚强,我也很勇敢,有时我也念些心经,金刚经,请老师多指点,我也不知道如何做的更好些,我希望自己能少些遗憾。当你的手触摸到亲人肿起的冰凉双腿,过往所有的恩怨就会像冰一样融化,(此刻我已泪流满面)。
意象对话学员YE
我觉得吧,首先,我们不要做死亡预定,特别是这类的疾病,往往心理因素导致的情况比较多。比如说个体创伤和承接的家族创伤,还有风水问题的比例也很大,所以千千万万别做死亡预定,医院里面说现代医疗没辙了,那么这个人离盖棺定论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我说说我的看法哈,和你探讨。不做死亡预定背后是什么?只有恐惧才会处于回避而产生“不做……”的念头。就像我让你不要去想一只红眼睛白毛的大肥兔子时,其实那个兔子已经在那儿了。事实上,癌症必然把死亡问题摆在眼前,而此时,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对此做出预测,这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所以癌症患者的内心中都有冲突的两部分:一是自己会幸存或根本癌症是个错误检查的结果,另一个是自己不久就会死。我觉得真正的办法不是要禁止压抑第二个部分,而是一一个不拒不纳的更大的空间把冲突的二者承载于一体,容许其并存。这样,就算没有发生超越性的转化至少病人不用把心力消耗在用一个部分打败或消灭另一个部分了。说到底,面对死亡,人本能会唤醒生死两股能量的冲突,这是原型能量,个体是无力改变这一点的。
正如我在今年年会论文中分享的领悟:面临癌症的时候,真正的出路是“向死而生”。许多病人只能自己悄悄地一个人面对“我马上就死了”这种想法,而表面上对人说“我坚信我会活下去!”,这是孤独而悲哀的。
其实我是跟我的父母一起讨论死亡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我们自己、作为家属,因为我父亲、我母亲年纪都很大了,我父亲也面临着一些与死亡有关的病,我自己三年前就就发现这个淋巴癌扩散灶,这实际上我们三个人都是有可能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然后其他人就会留在哀痛中。因为我也是家里的独生女,跟父母的关系是非常的深厚了。
我们三个人其实是公开了,并且一起去讨论作为自己死亡的恐惧以及害怕家属死亡自己承受痛苦的那种恐惧,我们三个是公开地去讨论死了,然后就让大家互相交流之后就觉得不那么孤独了,然后也可以很坦然的说我们想做什么然后我们会尊重最后的生命。让每个人自己决定看啥做啥?
最后我的父母告诉我说,他们两个都表示如果他们得了癌症让我千万不要去抢救他们,或者是去做什么。她们说如果不做这些放化疗或者不送到医院去抢救的话会让我难过,他们也会这样做的。但是从他们本身的意愿来说他们本身并不愿意遭受这个罪了。我对他们说:“你们怎么选择都可以。”
扫码或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课程详情
同样,我也会跟父母坦然地告诉他们我的情况。因为我觉得老瞒着不是个事儿。虽然我现在看起来康复的越来越好了,这个扩散灶也在渐渐地消退了,但是这事也不好保证,所以我觉得,与其让父母毫无准备地突然面对这个事情,倒不如跟他们说实话。所以我跟父母是说实话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我已经拖了一年告诉他们。这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一起去面对死亡。现在的结果就是我们能够非常坦然地去说死亡的事情,我们几个都没有压力。害怕的时候我们也相互做一个支撑。现在的结果是我爸的身体越来越好了,我妈的身体一直维持着,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因为我们都不用因为别人的焦虑来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感觉非常地被尊重。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当然我们三个人很幸运,我们三个人都在修佛。我们有很多超越性的体验也好,超越性的领悟也好。我们把死亡看做一个重新审视生命并且发现生命意义的机会。现在我们活得非常好,能够接受万一一个人去世了,彼此能够接受。而且那些未了的事情,大家都在了。谁对谁有歉疚的事情,也慢慢地在表达,谁对谁有希望的事情,也互相告诉别人,大家互相去满足对方的愿望。其实真的,现在我们非常坦然了,没有觉得死亡是一个需要被避讳的问题,只能一个人面对的问题。也不觉得需要因为其他人的焦虑而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会把自己害怕失去亲人的焦虑转移到亲人身上,让亲人反而为我们做焦虑的心理干预。
面对生死的大事,人都是无力的,无知的。说到底,我觉得每个人到快死的时候一个很好的机会,反省生命,找到生命的意义,因为毕竟他还有时间。当一个人能够接纳死亡,他的心理能量就不用来对抗死亡恐惧了,而用剩下的时间考虑该怎么活。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一个人坦然接受死亡,家属也接纳他会死亡,结果这个病人就开始用自己余下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时候发现生命原来如此有意义,如此美好。结果到最后能够康复。周围确实有这样的例子,而且不止一个两个了。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人家说这个淋巴癌发现了也就平均10个月了,但是我这个已经三年多了,而且当时发现的时候,是以扩散灶的形式发现的,而且,当时我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以扩散灶的形式发现的。我认为,我现在的身体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我很知足。
意象对话学员YE
我想说的是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当你面对亲人的死亡的时候,你其实也在做自己的死亡的功课。这就是我看《西藏生死书》的感觉的一种。对我父亲来说,我已经跟他讨论了,他接下来面临的死亡的问题,以及要不要抢救,到最后的关头,他的意见是什么样的,我跟我父母我们三个人心里也都明白。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你说的特别对,当我们面临亲人的死亡,其实我们也在做自己的死亡功课。所以大家一起做功课这个其实是更好的,而不是每个人孤独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去面对死亡。死亡最害怕的是孤独而且没有意义。
意象对话学员2
意象中可不可以体验濒死体验?会不会有危险?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实际。很多人已经问过我了,专门做临床干预的。面对死亡,我们要保持敬畏,真正地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但是,这也不妨碍咱们分享一下,总得有人分享。在这个前提下,我说说个人的经验吧。
我个人是在意象中做了死亡体验的,而且我还做了不止一次。每当我觉得我开始要对抗这个死亡恐惧的时候,我就开始去做这个。死亡的体验对我自己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每次都有非常超越性的体验。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们得分清一件事情,就是死亡恐惧本身是一件事,对死亡恐惧的恐惧又是另外一件事情。死亡恐惧是原发的,是人人都有的,即使活着的人没有癌症摆在眼前,大家也是有的,这是存在焦虑的一部分。但是有一部分是继发的,是可以避免的,是额外的,就是对死亡恐惧的恐惧。
因为我做了很多癌症的心理干预,包括我自己的心理干预。我发现我们一定要分清我们无可避免要做的东西,那些是可以避免的,可以不去做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把心理能量浪费在这些可以避免的东西和事情上,比如说去对抗对死亡恐惧的恐惧。这个继发的恐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癌症病人到最后,他们被查出来得了癌症之后,最常出现的情绪就是焦虑和抑郁。那这个焦虑和抑郁为什么在发现癌症之后才出现呢?因为这些都是继发的。所以很多死于癌症是被焦虑和抑郁杀死的,是被继发恐惧杀死的。
所以我觉得当一个人已经有继发的恐惧,即对死亡恐惧的恐惧的时候,这种恐惧已经出来之后,我们可以让他在意象里体验一下这个继发恐惧,当他经验了一下之后,他会觉得没那么可怕,那么这个部分的继发恐惧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可以支撑他活下去的能量,可以真正放下的能量,就可以用来真正地去康复了。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倾向性的看法:当癌症患者没有对死亡恐惧有恐惧的时候,人家本来就接纳的话,不用看意象。当他对死亡恐惧特别恐惧的时候,这个时候也不用压抑,它已经来了,咱们就面对它,从意象里去经验一下,他就能很清楚自己怕的究竟是什么?在这个里边,能量就被转化成积极的能量,而不用自我内部压抑和对抗了。总结成一个大白话就是:没事来的时候咱不找事,有事来的时候咱不怕事。
我跟很多癌症患者交流,他们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就特别多的跟我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发现他们确实有很多跟我相似的地方。他们说其实许多时候家属对死亡恐惧的恐惧,变成了他们的压力。他们的这种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由于家属的反应带来的。然后他们有内疚感,你看我死了,家里人这样,我给家里人带来了痛苦。他们纠结在继发的恐惧里边了,根本无暇去面对原发的恐惧。正因为是这个道理,很多癌症病人,他们不愿意受这个罪,不想再折腾了,本来他们可以拿这段时间去减少痛苦,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他们想拿这个时间干这个事情,但是好多人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只好用这个机会来弥补自己的死亡给家属带来的痛苦,所以为了不让家属痛苦,缓解自己的内疚,好像他们用死亡这种方式抛弃和惩罚了家人一样,他们要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包括去被抢救,来回的受罪,还要咬着牙说我没事我很乐观,要说谎,说自己不怕死,说自己是很乐观,相信自己能活下去等等,以此来安慰家属,这个其实是很普遍的。
曹昱老师的濒死体验
我那次手术大出血,已经心脏停跳了,确实有了一次真正的濒死体验。在这次濒死体验中,我确实经历了一个很让我意想不到的过程。比较近似的话来说就是感官经验的脱落,首先是视觉的丧失,后来是触觉经验的丧失。到了一定时候,我发现我突然指挥不动我的身体了。就比如说刚开始,我一直发抖全身在抖,可能出血很多,然后又冷。然后我就跟医生说我特别冷医生过来握着我的手,我还能感觉到他的手的温度。并且是有利的。就是这些包括情感经验当他握着我的手的时候我的那种温暖支持和安全,这些全部都有。
但是又过了一阵子我在说话的时候发现我的嘴不动弹了。我原来以为脑子里有一个念头,然后就说出来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从没想过这是两个东西,就是你的念头是一件事,把你的念头说出来是另外一件事情。念头它是一个无形的它是心里的一个东西。但是你要指挥你的嘴巴,把你的念头说出来并且用声音发出来,用声波发出来,还要符合语言逻辑这又是另外一回事。那次濒死体验好像让我明白了原来这好像是两个东西。所以我照样去说话的时候到了一定时刻我发现那个嘴巴根本不动,好像身体已经不是我的。就像我指挥不动别人的身体。就好比我现在有个想法,我指挥不动除了我之外任何人的身体替我去说出这句话了。
到最后有一个灵魂出窍的体验,灵魂是悬浮在天花板上的,这个跟很多传说中的是一样的。最后我发觉,听觉一直到最后都是在的。我听到他们抢救的医生在说些什么。我听到当我的心脏停跳之后那个机器心脏停掉的那种“哔哔”的声音。那个声音我都能听到。所以听觉反倒是最后消失在我的濒死体验中。也因为这个我对人死亡是啥情况有了想去了解的强烈的好奇。后来我知道有了《西藏生死书》之后,我真的去看了,确实验证了这个经验就是听觉确实是最后离开的。所以说,他们在人刚死亡咽气的时候,也就是说医学上说我们死亡的时候,但是,他们还会给死者念经超度,跟他们说话,这是有道理的。确实,听觉是一直都在的。
这次体验给我的一个最大的触动是我发觉人的心念和神识“我”存在的感觉和身体肉体的我死不死是两回事。因为当时心脏也停跳了,感官也脱离了,我只有一个心念在那里,就像所谓的灵魂一样浮在那里。好像看着自己壳一般的身体一样。实际上我已经完全不能指挥任何的身体了,就像我不能指挥别人的身体一样。虽然我的身体已经与我无关了,但是我的生命还在延续。在这个体验之后,我有一个地方就不怕死了。我觉得其实原来我觉得死了就是灭了啥也没有了。后来我发现这个我在的感觉还是在的,只不过说他不能再指挥身体了。不能用人的身体去表达去承载或者是显现给别人看你还存在着。
意象对话学员2
原来对死亡恐惧的恐惧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人对死亡的态度啊,有很多人觉得,如果我不花上钱去给父母治疗(尤其是父母)感觉那种自责内疚会让我们一辈子不能摆脱。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说的特别对,特别好。其实在面临病人的濒死的时候,家属会感觉到内疚。家属总会觉得他的死是我们没有支持好,没有多关爱他一点,我们以前有对不起他的事情,我们没有早点关照他。家属总是有一系列的假设,如果我当时……………………他就不会死了。家属会有这一系列的幻想,所以家属会很内疚。同时,得癌症的人也会觉得很内疚。人快要死的时候,对家人的爱会格外的明显。他会觉得好遗憾啊,你看我都要死了,原来我那么爱他们呢,原来那些我恨他们的地方与爱比起来是这么的微不足道。我要是早点………………就好了,我还有很多想要表达的爱的事情,因为要死了都来不及了太可惜了。我当时要………………。要死的人也有一个懊悔和内疚。所以双方都被内疚控制了,消耗了很多很多的能量。内疚是最能杀死人的能量,因为内疚是自恨啊,这个是最消耗生命力的。
所以一个困局就是家属也感觉内疚,癌症病人患者也感到内疚,都想做什么来缓解内疚。家属往往说就是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抢救上,来延续他们的生命。而病人做出的牺牲则是那我为了让家属感觉到他们尽心尽力了,他们忍受所有的折磨,让他们感觉尽心尽力了,为了家属让他们抢救我。这个就是挺遗憾的,双方没有沟通好,双方沟通好了就好了,但有的时候内疚让我们不敢去沟通。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之后,他自己也好家人也好,这个时候那个爱特别容易显现出来。但是爱如果没有智慧去表达,就是非常可悲的,双方都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白白地相互做了很多地牺牲。这个特别遗憾。其实本来双方都可以不用牺牲用这些能量来变成康复的能量,让爱流动起来,这样多好。
当大家不把能量耗在内疚里的时候,第一,一起面对死亡,死亡就不那么孤独了。而且这个时候这种爱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对一个要面对死亡的人。爱使这个人特别想活下去,而且感受到人生特别美好,过去困扰自己的事情甚至想死的事情是特别微不足道的。在这个时候是生命力可以极大程度激活的特别好的机会,只要大家不把能量耗在错误的方式上的时候,大家一起面对死亡,激活所有人都能够向死而生,把死亡的能量转化成健康的、活下去的动力,爱就能很好的流动起来,这个时候家庭的支持就非常有效。
意象对话学员1
如果有来访者的家属得了癌症,本身不知情,而来访者会纠结于要不要说出实话,老师,在这方面,您有指导吗?鉴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问题会不会没有标准答案。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如果我能提一个建议的话,就是每个人为自己生命负责。这个是面临死亡的人最需要的,他需要为自己的生命选择想过的生活,很多人到死之前才发现自己从来没为自己活过,所以应该自己来决定而不是其他人。比较糟糕的就是,家属要替肿瘤病人决定,然后家属的朋友要为家属做决定。然后家属朋友的什么朋友要为家属的朋友做决定,这个肯定是不好的,每个人的情结和业力全要卷入其中,对谁都不好。
我可以跟你分享下,我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跟来访者去做的,因为我遇到的来访者中也有好几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告诉自己家人。虽然每个具体做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有一个是可以通用的,就是带他们做意象,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是两难的。他们担心我选择告诉和不告诉的后果,选择告诉了可能会有一些后果,然而不告诉了也会有后果,所以他们其实是在两难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带他们在意象里面去经历一下“告诉了”和“不告诉”的两种情况。
其实现实中,不管我们在两难局势下做哪一种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定有它的利处也有它的弊端,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你不管选哪枚硬币,他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但是呢,我们人有一个不合理的期待,就是只想要正面儿不想要反面,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人经常是卡在一个贪心当中,这个贪心就是我希望我做出那个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决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让这个人从心里面去理解这件事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来,他为理解到我是为了这个好处做了这个选择,那它的坏处就更容易接纳,那以后的懊悔和内疚会减少很多。当我们有两枚硬币,左边一枚右边也一枚,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如果他的期待是选一枚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硬币,他就会不选择。好多人实际上拖着拖着用了一个不选择来做了一个决定,但这个实际上最后也会带来遗憾。其实这等于是第三枚硬币有正反两面。第三枚硬币的正面就是说他回避了自己去做选择以及为此负责所可能带来的那些焦虑和内疚懊悔,但是,反面是什么呢?就是他错过了所有其实可以建设性处理这件事情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让来访者去面对这三种选择所带来的正面和反面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刚开始的意象你可以带他,去体会说了之后会怎样,让他经历一下。不说又会怎样,再经历一下,这两面做完了之后,你在带他做一个意象,就是如果他不选择,然后拖拖拖到最后会怎样。
然后在他了解了说和不说以及不做出选择三条路之后,他就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一个视角。超越性的、全局性地审视,他应该做什么决定。然后这个时候所做出的决定,往往就不太容易后悔。这只是一方面的,就是已经知情者他自己怎么选择这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就是癌症病人他的本身意志是什么?这个其实也是需要了解的,当我们想去替别人做一个正确的决定的时候。其实我们只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给别人,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所以说去了解这个癌症病人他希望怎么选择,这个是更重要。虽然是更重要的,但难度也更大。我建议来访者做的是,创造性地想一些方式,了解到病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愿意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那其中有一个病人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他说,我有一次聊天的时候跟我妈说这个说那个,然后就你身边的某个案例说起来。身边的这个案例是家属等于没有早点告诉他,然后最后这个病人知道了以后已经彻底来不及了,到最后已经全部都腹水了,这个已经事实摆那里不可掩盖的时候才知道,知道了以后其实挺怪他没早一点告诉他。然后这个来访者就跟他的父母谈起这件事情,说你看这个孩子,其实他也挺难的,在这种情况这个还是应该怎么做呢?然后他的父母就告诉他说,那我觉得还是要告诉她比较好。然后这个孩子就接着问说,那如果你要是得了癌症,您是希望我告诉你还是不告诉你?这个父母说,那我希望你一定要告诉我,这样至少我还能做一个准备。所以这个来访者就告诉他了,所以也可以参考这个来访者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我想在身边找一些这种例子是很容易的,得癌症的人很多。大家都会普遍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拿别人的案例来说事来试探这个得癌症而不知情的人的态度,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做到的。
然后我在给另外一个癌症患者做心理治疗时,他告诉我说其实他在假装他不知道自己得癌症这件事情,实际上他的身体不会撒谎,他早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是呢,他也知道全家人都在瞒着他,怕他知道,所以他也假装他一直不知道。所以这个就很悲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呢,对大家都在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互相在说谎,实际上这个癌症患者也知道了,家属隐瞒这个癌症患者的这个效果根本没有达成,唯一造成的是双方不能交流这个事情,然后互相演戏给对方看。所以这种非常不面对的情况,不但没有帮到癌症患者,反而给癌症患者很孤独地在面对死亡,而且癌症病人还要假装自己不知道,还要演戏,以免给家属带来压力。所以我觉得这个处境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意象对话学员1
我想就一个细节再问一下,就是具体如何来带这个意象?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可以引导来访者想象他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患病的亲人,然后看看在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也可以继续往后看,看看接着这个对病人发生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对两人关系有什么影响。意象设计不是死的,需要把握了精髓之后灵活应用。
意象对话学员1
那会不会有些类似于格式塔的“空椅技术”呢?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哦,这个不一样。当然在换位思考这个地方是一样的,空椅技术更像把客体关系外化并通过角色扮演来呈现,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沟通,而在意象对话中,我们是自我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在沟通,所以深层的认同是很不一样的。意象对话的本质是“无我”的,就像佛法中说“万法一元生”,我们会看到每一个我们心中的他者其实都是自心的碎片的具象化体现,这个体现可能借的别人的形象以意象的方式在自己心中呈现出来。所以说我们的这个做法是要通过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和自己心中的对方去对话,另外一部分,还要在现实中去问现实中这个他者,他自己想要怎么样被对待。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觉得意象对话是更有现实感,更有边界的。意象对话会更清楚地收回投射,知道自己心中的他者其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现实中,以现实的法则做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初级班我们就强调现实感。我们想象中的他人是这样反应的,但现实中的他人可能有另外的想法。当我们有越多的情结沾染的时候,我们意象中的他人的反应和实际上现实中他人的反应,差别就越大。当我们情结越解越少,共情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意象才和别人在现实中的反应会很接近,甚至一致。
名词解释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意象对话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这期间他受到多种疗法的启发,其中受心理动力学的影响最大,和荣格分析心理学最接近,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比较接近。有些地方也跟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后现代心理学有一些交叉,如今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独成一派,成为符合国人心理特点的本土化疗法。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通过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形象思维和象征性思维能力,去发现调解人们的心理状态、性格以及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学方法。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放松,然后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去想象,这种想象并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想象的内容——也就是意象,他们仿佛自己有生命,它会自己出现、改变。来访者潜意识的心理问题会通过意象鲜明的呈现出来,在引导来访者对其意象进行体验、感受和面对等过程中,来访者对他的问题会有新的认识和领悟,潜意识的意象也会自发的发生转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意象对话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创立的最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因为意象对话疗法简单易学、快捷有效,具有良好的广适度和处理深度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爱好者的认同和赞誉。
意象:“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梦境虽然是自动产生的,但也可以视为意象。对于这些情形的出现,我们就说,你看到了意象。这是对意象狭义的描述。
原型:主要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并且赋予了其心理学的特定意义。根据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人们的潜意识具有两种层面:其一是个体的潜意识,其内容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心理生活与体验;其二是集体的无意识,其中包含着全人类种系发展的心理内容。而原型,便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空椅技术:“空椅子技术”, 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是完形疗法种种著名而有影响的技术中,最为简便易行而适于心理辅导的。“空椅子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空椅子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角色扮演,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来访者分别坐在两把相同的空椅子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持续对话。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