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村民用大刀长矛与上千日伪军血战
裴庄红色旅游景区一隅。
描述裴庄战斗的浮雕。
□鹤报融媒体记者 岳珂 文/图
1938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寇已经侵占了淇县和汤阴县,同年3月15日,来势汹汹的日寇打算由汤阴出发侵犯浚县,妄图占领浚县、滑县。然而,日寇没有想到的是,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民在他们的行军路线上,对他们进行了迎头痛击。
裴庄村民手持大刀长矛主动抗击日寇
旧汤浚公路是安阳通往浚县的交通要道,而要想从此通过,就必须经过位于公路边的裴庄村。1938年,小股日寇不时从已占领的汤阴县县城外出侵犯浚县,当年2月,日寇先后在浚县县城东北、城南罗庄等地烧杀抢掠,激起了浚县人民极大的愤慨。
同年3月15日,日寇再次出动,妄图占领浚县、滑县。这时,裴庄的村民站了出来。裴庄村民在抗日英雄常仙甫和吕月(一作吕h)的带领下,决心打日寇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常仙甫和吕月动员大家,不能让日本人从咱庄过。他们去打浚县,咱们就教训教训他们。”村民李焕普告诉记者,大家纷纷响应号召,把锄头、犁铧等打碎,熔成铁汁做炮弹,还在裴庄的寨墙上放置了好几门自制的土炮——牛腿炮。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帅告诉记者,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村民们仅有几条土枪和几门土炮,大多数村民的武器是自制的大刀、长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寇,村民们并没有被吓倒,大家在常仙甫和吕月的带领下,主动出击,打了日寇一个措手不及,“日本鬼子没想到村民敢阻击他们,他们也害怕有埋伏,被袭击了之后就逃跑了”。
与日寇血战后,裴庄几乎家家披麻戴孝
1938年3月18日,1000余名日伪军卷土重来,将裴庄三面围住。“这一次日寇携带了大炮等重型武器。”裴庄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村民李露说。面对日寇的卷土重来,提前得到消息的裴庄村民便将老人和妇女儿童分批转移出去,青壮年则留在村里继续抗击日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留在村里抗日”。
1000余名日伪军将裴庄包围后,先是用大炮朝裴庄疯狂射击,炮弹落地之后的巨响震耳欲聋。炮击过后,日寇分批次朝裴庄寨墙摸来。“在这种情况下,常仙甫告诉大家先不要开炮。”村民们说,当时的土炮射程非常短,杀伤力也低,“等日本鬼子靠近寨墙后,大家才开始放炮”。装满铁砂的牛腿炮朝着日寇怒吼起来,“一炮就能干翻好几个日本鬼子”。
日寇并没有料到会受到如此激烈的抵抗,被迎头痛击后仓皇后退,但他们随即又组织了第二轮、第三轮甚至第四轮进攻。面对近乎疯狂的日寇,英勇的裴庄村民紧守寨墙,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村民吕有武听父辈们讲过大家英勇抗日的事迹:“在日寇的一次冲锋过后,眼看寨门就要被攻破,寨墙上的吕月扔掉手里卷刃的大刀,抄起铁锹就跳了下去,照着带头的日寇就劈了下去。”弹药打光了村民们就用石头砸,土炮炸膛了就抄起大刀近身肉搏……在村民的顽强抵抗中,疯狂的侵略者始终没能越过寨墙一步。
当日的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寸步难行的日寇仗着火力优势改变了进攻路线。日寇将所有的火炮集中到村北高地,然后持续炮击北寨门和寨墙。面对日寇的狂轰滥炸,老旧的寨墙难以抵挡,不久便被轰开了一个缺口。而此时,村民们也近乎弹尽粮绝。
在与日寇持续不断的战斗中,不少村民牺牲在了寨墙上,李秉良、李廷贵、李瑞芳……这些牺牲的村民至今仍留在大家的记忆中。寨墙被轰塌后,失去了屏障的裴庄很难抵挡日寇的进攻。为了保存力量,村民们开始向村西南方向撤离,而进入村庄的日寇则开始了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
许多来不及走脱的村民被日军残酷杀害。“一位没能走脱的老人躲在地窖里,日本鬼子发现后,就往地窖里扔了好几颗手榴弹。”村民们如今提起这些仍咬牙切齿,“还有几位走不动的老太太被日本鬼子赶到一辆马车下面,然后被倒扣住浇上汽油,就那么被活活烧死。”在日寇撤离后,裴庄村几乎家家披麻戴孝。
裴庄战斗过后,日寇便长期驻扎在裴庄附近。尽管裴庄战斗没能阻挡日寇侵占浚县的步伐,但英勇的裴庄村民给了日寇当头一棒,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也极大鼓舞了浚县人民保家卫国的信心。在裴庄村民的鼓励下,此后的数年间,周边许多村庄自发开展了英勇不屈的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