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缺了这2个因素,长大之后就会不善表达,一定要注意

凡事都有解

导语:语言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项艺术却不容易掌握好。日常的沟通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重要,对父母亲人,同学朋友,上司同事,不同的场合要说不同的话。但是这些沟通交流只是说话那么简单吗?话到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学员有话说

老师您好,我是小康。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性格懦弱胆小的男生,上学的时候老师让举手回答问题,其实我心里明明知道答案,但是就是不敢举手。

看着其他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后被老师表扬,别提我有多羡慕了,我真的很怕在公众场合说话。

这种情况从上学一直延续到了工作,这导致我对工作都很没信心,总是有一种压抑感,不会与人社交,感觉别人三五个人围在一起说话,其实我也很想加入,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加入,搞得别人认为我很高冷,其实我不是的。

比如,单位开会做汇报,我明明在前一天已经准备好了,也演练了很多次,但是到了那个场合,总是会胡言乱语,常常导致词不达意。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弄得我现在是能躲则躲,不愿意发言了。

我很羡慕那种自由表达的自己想法的人,我也很想表达,但是总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同样的话,我感觉从我嘴里说出来都变味了,我现在只能沉默寡言,越来越自卑内向了。

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克服这种障碍呢?

问题解答

听了这位学员描述,我首先想纠正你一个错误思维。

从你的话语中,你把自己不善言谈的原因归结为性格胆小懦弱,这话乍一听没什么问题,但是在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你的不善言谈只是你性格胆小懦弱的一种表现,从性质上说,他们是等同的,这些都是结果,不包含原因。

我们打个比方,你说我拉肚子,是因为我肚子疼,这是行不通的,这在本质上是对同一种症状的不同表达,拉肚子和肚子疼不是因果关系,因为你吃坏了东西或者着凉了,才有可能导致你肚子疼拉肚子,造成这样的结果。

你如果想要避免你不再拉肚子,你应该在吃的方面多注意。这才是有因必有果。

所以归根结底,你把自己的不善言谈的原因归结为性格的胆小懦弱,这是不严谨的,如果你朝着结果去努力,最后只会是事倍功半。对你总体的改变作用不大。

因为你解决的问题是结果,而结果是不需要解决的,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原因和结果是两个维度上的事,你总是在一个维度上努力是行不通的。

我们现在来说一说不善言辞的原因,绝大多数内向自卑,寡言少语的人,一般都逃不开这两个因素的作用。

01

家庭教育缺乏引导

我们的性格都是逐步养成的,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当我们还是一个幼童,刚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见到熟识的人,父母一般会引导我们喊叔叔,阿姨等等称呼。

这个时期,我们还只是幼童,遇到陌生人,我们本能的害怕逃避,这是很正常的,那时候的我们不具备分辨能力,有的只是模仿能力,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是健谈的父母,他们本身就是喜欢表达的,同时也很会创造表达的氛围,小区里邻居遇到聊会天,东家长西家短的,如果这时候你跟在身边,同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关于表达的。

这样的孩子,遇到熟人甚至是陌生人都会打个招呼,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不用费尽心思去准备,去突破。

如果情况相反,父母本身也不善言辞,遇到熟人也是下意识的避开,没有创造表达的环境,反而在躲避,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也是不善表达,因为他们只会下意识的模仿父母的行为。

这样的孩子,遇到陌生人甚至是熟人,也会有一种不想与之交流的下意识,对于一些社交场合也是能躲则躲,久而久之,少说话或者不说话也就成了习惯。

所以,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就会影响出两种不同性格的孩子,一个内向少言,一个外向健谈。

小时候的经历烙印对我们的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哪种性格,在当时看来,他们的思维都觉得是正确的,是适合他们的。

02

青春期引导的匮乏

当我们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尤其是步入青春期以后,自我大范围觉醒,这个时候的心理思维的变化是很剧烈的。

有很多人,小时候可能也比较外向,但是步入青春期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沉默寡言。

青春期是个人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

这个时期,一个人的身体激素的分泌情况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常常表现为敏感,情绪化。

有的时候一个眼神,都可以被青春期的孩子解读出不同的含义来,这个时期,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同时又没有什么章法,只能跌跌撞撞,用力生猛。

学校属于一个小型社会,他们需要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学习的关系,当一些外界因素,比如,一次发言的失误,比如,同学之间的排挤,哪怕受一次这样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发生剧烈的变化。

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这很有可能变成他表达的堵塞点。

家庭引导和学校教育,这两种因素有的时候相互作用,会对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强的塑造作用。

其实性格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跟坏,关键在于一个人的看法,是否会对他的工作生活中造成影响,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

从这位学员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不善言辞让他觉得很压抑,甚至慢慢变得自卑,这是一种过度内向的表现。

要想改变这种境况,说实话,短期内是不可能达成的,因为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性格的改变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我现在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方向那就是改变你的思维。

对于同一件事情,比如公开场合说话,为什么有的人踊跃积极,能侃侃而谈,为什么有的人很怯场呢?

这件事本身是客观的,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是一个人的主观思维造成的,跟他的经历有关,跟经验有关。

这位学员之所以一直不敢表达自己,是因为他在心理上是封闭自我的,你在潜意识里总是在逃避,但是现实里,你羡慕那些会表达自己的人,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一直在打架。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从心态上打开自我。

你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打开与别人沟通的渠道,不要有那么多的害怕,也不要给自己人为的设置那么多的障碍。

其实表达自己并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交流结界。

其次,在实际的沟通交流中,你要学会慢慢的让自己尝到甜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