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年过四十还选择辞职的人,往往有这三张底牌

人在单位,四十岁是一个槛,从普通干部到科级干部,超过了四十岁,基本上就“没戏”了。

而处于更高层级的职位升迁,四十岁也是一个分水岭,能上的则前程光明,上不去的,也就一眼望到天花板了。

对于更多人而言,没有晋升机会,退休之前的日子,就是当下的一遍遍重复。

有人开始加入“倚老卖老”队伍,“佛系”工作,“养生”生活,人还未来,心已经“老态龙钟”了。

但也有人,不顾其他人的诧异和挽留,选择打破铁饭碗,主动辞职,追逐自己想要的自由。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勇气,多半有以下几张底牌。

01

过硬的专业技能。

俗话说:“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满满的生存底气。

在体制内,十八线小县城的医生、教师往往是很受人尊敬的群体,他们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靠着“手艺好”,也会成为被追捧的“名师”、“名医”。

所以,很多人哪怕在大山深处任教、从医,生活得跟周围的村民没有太多差别,但他们是村民们敬仰和信赖的人,再辛苦,再清贫,也会坚守一生。

但,也有例外。比如,为了送孩子到城里求学,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到城市就医,在窘迫的现实面前,他们之中,也有人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

比如,一个县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为了到省城陪读,在孩子上初中起,就开始报考省城的教师岗位,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只要待遇尚好,发展平台可期,就会舍弃教师编制,奔赴向往的远方,以自己的励志形象为孩子做出实实在在的榜样。

比如,一个县城的妇产科主任,四十多岁的时候,正是业务积累达到高峰的时期。此时,去往大城市的妇产科医院竞聘,其受欢迎程度远超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哪怕是和名校毕业生同台竞技,他们的经验也显得更有含金量。

所以,那些铁了心要辞职的人,多半是自己的优秀,已经达到了经济更发达地区水准的人。他们不在乎编制,是因为靠着一技之长,足以赚到养家糊口和安身立命的钱。除此之外,还能享有更完备的、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何乐而不为呢?

02

打拼已久的副业。

人在单位,有能力的人一抓一大把,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与领导搞好关系,所以,领导总会在做事的时候“重用”他们,但提拔任用干部的时候,压根不会想到他们。

这些踏实、勤劳、肯干的“能人”们,满腔的才华既然不能在职场挥洒怠尽,就不得不想办法自谋出路。

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之余,结合自身特长和爱好,做起了副业。

有人与他人合伙,开设小公司,利用方方面面的人脉关系,做点生意,赚点辛苦钱。

有人到培训机构当兼职老师,成长为备受家长认可、学生喜爱的“明星老师”,逐渐累积了“单干”的基础。

还有的人,凭借写作、绘画、书法等特长,开设工作室,学员众多。

当然,还有一些人,从事的副业往往是常人很难企及的:比如投融资、炒股、炒房。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将副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不光收入早已经远超“主业”,人脉圈的资源也超过了做主业时的积累,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种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觉,不正是在职场上拼命打拼最想要的吗?

这个时候辞职,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狠狠地折腾一下,人生也许就此大不同,成功固然可惜,失败也并不仅仅是可惜。经历过,拼搏过,总不会被命运薄待。

03

和心爱的人一起追梦。

年过四十,谈梦想似乎是个很奢侈的话题。

日子几乎都是一样的,固定地上班下班,固定地和一个圈子的人交往,固定地回家陪伴家人,固定地辅导孩子作业,一切似乎都是固定的,逐渐变得密不透风。

生活有固定的节奏,不能不说是件好事。

但人就是这么不知足,总想要得更多,总想随心随性而为。

越是固定得久了,心中对于变化的生活便多一份好奇心,想要趁着年华尚早,趁着一切都还来得及,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闯一闯。

于是,有人开始收拾行囊,将功名利禄放在一边,和心爱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不问归期”的旅程。

当然,敢于辞职,牵手爱人闯荡世界,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前累积了一定的积蓄,并能通过出租房屋,或者理财投资,实现“钱生钱”,不要过多地为赚钱而发愁。如果没有这些良好的基础,只要自己能写文、会拍照也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一路收获或多或少的稿费。

当然,实在不行,就走走停停,靠着卖苦力赚取生活费也不在话下。

只要是和最爱的人心手相牵,再多的苦也是甜,再多的困难也都是爱情的考量和见证。一路走来,哪怕生活有颠簸和焦虑,但快乐和幸福也是他人“可遇而不可及的。”

结束语: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年过四十,如果还有勇气和底气从体制内辞职,就要学会放下过往的一切,以归零的心态,从新再出发。

不要预设高大上的终极目标,爱过、恨过、拼搏过,人生便无怨无悔。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