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演奏的多维观照

文 | 吴芮逸

“打开艺术之门”是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普及品牌之一,作为相伴其成长的艺术家,从最初的“打开音乐之门”到如今的“打开艺术之门”,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艺术普及活动已经坚持做了二十多年。7月25日的“春江花月夜——琵琶名家吴玉霞·赏析音乐会”是该系列在暑期档呈现的又一场精彩音乐会。

音乐会在选曲上从大众审美、听众培养、推出新作的多重角度做考虑,既有耳熟能详的《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等经典作品,也有近年来创作的《妙音天舞》《云影》《王昭君》等新作;演绎形式上不拘一格,除了琵琶独奏,还有与钢琴、二胡、打击乐三类不同乐器组成的重奏。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蕴含中国传统人文意象的典范之作,也是吴玉霞常演于舞台的代表曲目。对独奏、合奏、乐队等多个版本的广泛接触、数年舞台实践的打磨、对乐曲以及演奏操习细致入微的文化思考,让吴玉霞演绎的《春江花月夜》极具人文神韵。吴玉霞在演前导赏中讲到了诠释该曲的两个要点,一是将“美”作为乐曲审美表达的核心,一是在演奏上强调对音色的把控,以纯净的音色对“美”作展现。作为表演主体,吴玉霞是如何将对“美”的思考转化为一种切实的演奏行为,这其中涉及左右手发音方法、声音层次与色彩设计、音色库的建立与选择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吴玉霞的演奏版本以其文化修养为基础,富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围绕“行为”所探究的,不仅仅是演奏逻辑,更是演奏数据中所隐含的“文化密码”。

《霸王卸甲》是《十面埋伏》的姊妹篇,描述的也是“垓下之战”这一历史事件。从“华氏谱”中的辑录到当代演绎,《霸王卸甲》在流传中形成了诸多演奏版本,此次音乐会吴玉霞演奏的是刘德海版《霸王卸甲》。对比刘版与传统版本,会看到乐曲演绎视角在当代的变迁。传统版本大多偏重对战事的描写,刘谱的不同在于,他以李廷松版为依据,从京剧《霸王别姬》中获取灵感,着墨于对项羽“西楚霸王”形象的刻画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对痛别虞姬时悲壮之情的描写。对于这首作品的诠释,吴玉霞采用的是“武曲文弹”的演绎方式。“文”“武”代表的是琵琶艺术中“一柔一刚”“一内一外”的两极,将“文”与“武”的辩证统一关系置于乐曲的演绎中,是琵琶演奏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法则,二者在音乐中相互交融、相互衬托,展现了艺术表达上的一种哲理性思辨。

吴玉霞对该曲的“文弹”一方面表现在她对“扫弦”的处理上,一方面体现“别姬”处的深情表达上。刘版的立意点在“人”,所以,即使是采用与传统版本中“点将”“整队”等段落同样的旋律,其书写的重点也并不在战争场面,而是在对霸王气盖一世的非凡气度的塑造。从对乐曲主旨的深刻理解出发,吴玉霞在弹奏扫弦时并不是完全将力量倾泻在弦上,而是始终保持着含蓄的内力。在“别姬”中,吴玉霞对轮指的奏法进行了精心设计,该段是刘版书写“人性”的重要段落,为了细致刻画出霸王内心的纠葛,吴玉霞在演绎上打破了轮指的平衡,用不规则的颗粒一字一字泣出悲鸣,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同时,吴玉霞在右手压抑的弱奏上,加入左手大幅度的吟揉,用“左强右弱”的演奏方式表达出项羽“奈若何”的无力和悲愤,与前段驰骋沙场、运筹帷幄的霸王形成鲜明对比,“人性”的矛盾与丰富在充满戏剧性的落差中彰显。

《妙音天舞》和《云影》是吴玉霞委约创作的新作。两首作品分别以重奏、协奏形式呈现。《妙音天舞》由琵琶与三件打击乐器合作,以敦煌壁画中所反映的热舞蹁跹的塞外风情为元素创作,将琵琶传统基因中的歌舞性特点与现代打击乐的热辣融合,使其在手碟、箱鼓、非洲珍贝鼓三件打击乐器的助力下,一改传统表达中“曼妙”“轻盈”的形象,朝着火热、奔放的方向一路奏去。《云影》为琵琶、二胡双协奏曲,音乐学家田青曾将民乐的发展模式归为“彭修文模式、新潮音乐、新古典主义”三种。笔者认为,《云影》是一部具有“新古典主义”特征的作品。作品采用中西乐结合的方式,在写作上充分发挥琵琶与二胡的点、线优势,并用钢琴作织体上的补充和丰富。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慢板在现代语汇上使用了琵琶的传统技法,二部分的快速段落,三件乐器相互推动、交错,形成跌宕的层次,主题在再现部以更深切的情愫体现出内心的涌动。作品试图在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结合上作探索,寻求二者在审美表达上的契合点。

从音乐会的安排与筹划中可感受到,对于琵琶艺术,吴玉霞聚焦的不仅仅是演奏,她以多维的观照将视野辐射至美育、传承、创作等方面,以此对琵琶艺术作延展,以探索其更为广阔的当代定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