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作用功效】健脾益肺,行水化湿。
【主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第十四24)。
【方解】君以防己,茯苓利水祛湿,臣以黄芪生用达表,益气利水,佐以桂枝与茯苓相配则通阳利水,从小便而出,甘草益气健脾,俾土旺制水,且可调和诸药
【方论】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防己,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芪、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水肿男,28岁。病浮肿1年,时轻时重,用过西药,也用过中药健脾、温肾、发汗、利尿法等,效果不明显。当我会诊时,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脉象弦滑,舌质嫩红,苔薄白,没有脾肾阳虚的证候。进一步观察,腹大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食后不作胀,大便每天1次,很少矢气,说明水不在里而在肌表。因此考虑到《金匮要略》上所说的“风水”和“皮水”,这2个证候都是水在肌表,但风水有外感风寒症状,皮水则否。所以不拟采用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发汗,而用防己茯苓汤行气利尿。诚然,皮水也可用发汗法,但久病已经用过发汗,不宜再伤卫气。
处方:汉防己、生黄芪、带皮茯苓各15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2片,红枣3枚。
用黄芪协助防己,桂枝协助茯苓、甘草、姜、枣调和营卫,一同走表,通阳气以行水,使之仍从小便徘出。服2剂后,小便渐增,即以原方加减,约半个月证状完全消失。
按本案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但其腹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不胀,此水不在里,而在肌表。患者并无外感风寒症状,故又决非风水,而是皮水。服用防己茯苓汤通阳行水,小便渐增,其他症状亦随之渐消,实属良方。[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55-156]。
2.妊娠性水肿(子胀)刘某,女,28岁,农民,妊娠7个半月,全身浮肿已2月余,开始踝部、下肢浮肿明显,继而全身浮肿,下肢为剧。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妊高征,服用多种利尿降压药效果不佳。于2002年7月8日来我院就诊。见面色比白,全身浮肿,下肢为剧,皮肤光亮,按之如泥,血压20.0/12.0kPa(150/90mmHg) , 伴头晕心悸, 胸闷纳呆, 尿少便溏, 舌淡润,苔白腻。辨证属脾虚子肿,治宜健脾利水。用防己茯苓汤合白术散加减:防己、茯苓、白术、桂枝、麻黄各10g,黄芪、木香、独活各6g。服药3剂后肿消症减,再服5剂后水肿全消,后足月顺产一男婴。[王卫红.防己茯苓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南中医,2005,25(7):47]。
3.肝硬化腹水(臌胀)周某,男,62岁,农民,1985年12月10日诊。自诉患肝炎5年,近月余腹胀,纳呆,尿少,下肢肿。刻诊:面色黧黑,左颧及前颈有血痣4枚,形体消瘦,腹大有水,脉沉弦,舌淡紫苔薄白。查肝功能:黄疸指数6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锌浊>20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 白、球蛋白比值为2.10/5.20。HBsAg阳性。尿检:尿蛋白(+),红细胞(++)。B超探测:肝剑突下4cm,肋缘下2cm,余(-)。西医诊断:肝性腹水,肝肾综合征。此属脾失健运,肾摄无权,气虚血滞,水湿停留。治宜健脾益肾,活血导水。
拟防已、桂枝、红花各10g,黄芪、茯苓、泽兰各30g,灯心3g,济生肾气丸20g(分2次以药汤送服)。上方服30剂,腹水消失,仅两足微肿,饮食
增加,二便如常,精神明显好转。继以归身、熟地、丹参、巴戟天等加入方内,服药半载,诸症悉退,久病获痊。1986年7月12日复查肝功能各项均达正常值,白球蛋白比值为3.85/2.10,尿检无异常。停药观察2年,情况一直良好。[海崇熙.防己茯苓汤加味治验四则.国医论坛,1989,(2):18-19]。
4.肌肉润动杨某某,女,53岁,农民。1985年10月12日就诊。患者近2年来常感四肢肌肉阵发性跳动,心烦不安,失眠多梦。来诊见:形体肥胖,面白脸肿,肢体肌肉睥动,时作时止,甚则筋惕肉,纳差乏力,小便短少。动则汗出,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证属脾虚水泛,饮阻阳遏。治宜健脾制水,通阳化气。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味:防己15g,桂枝10g,茯苓30g,黄芪20g,炙甘草6g,附子、白术各10g,水煎服。
服药5剂小便增多,明动大减,继服5剂,诸症咸安。改以六君子汤调治逾旬,以防饮邪复聚。[张明亚.《金匮要略》经方应用.黑龙江中医药,1989,(4):33]。
5.肥胖丁某某,女,46岁,1979年3月16日诊。自诉近年来身体奇胖,伴有倦惰,头晕,胸闷稍劳则喘,行动艰难,经闭14个月。诊得身长158cm, 体重90.5kg, 肥胖对称, 腹壁厚实, 血压160/100mmHg, 脉象弦滑,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此属脾阳虚衰,水停血闭。治宣益气利水,兼通血分。
拟防己、桂枝、红花各10g,茯苓、黄芪、马鞭草各30g,炙甘草5g。服10剂,遇劳则喘闷减,月事通,头晕及倦惰亦有好转。原方减红花、马鞭草,加荷叶、泽泻、陈皮各10g,服30剂,腹壁柔软,体重及血压均有下降,症状基本消失。继以原方每周服5剂,约半年共服药180余剂,诸症悉除, 体重下降至72kg, 血压稳定在120/90mmHg, 身体轻便, 行动自如,停药观察2年,疗效巩固。[海祟熙.防己茯苓汤加味治验四则.国医论坛,1989,(2):18]。
6.泄泻彭某某,男,23岁,商人,1982年11月1日诊。素健。去秋贪食瓜果患泄泻,愈后屡有反复。刻诊:面目虚浮,足胫水肿,日泻3~5次,无腹痛及脓血,便呈水样,尿短少。舌淡胖苔白,脉濡缓。证属脾胃不健,输泄无权,水湿内聚为患。治宜培补中州,分利水谷。拟防己、桂枝、黄芪、车前子各10g,土炒陈皮、炙甘草各6g。
上方服5剂,小便转清长,大便渐实,便次减少。继服5剂,水泻止,肿胀消,食增病痊。后随访1年,末见反复。[海崇熙.防己茯苓汤加味治验四则.国医论坛,1989,(2):19]。
7.热痹熊某某,50岁,女。右下肢酸胀痛2年,近3个月来右膝关节肿胀灼痛,行走困难,骨科诊断为关节炎,经用保泰松、消炎痛及中药无效。
接诊时见患者面目浮肿苍黄,右膝明显肿胀灼热,活动受限。尿黄口苦,舌红苔淡黄薄腻,脉沉细弦数。血沉、抗“O”、尿检均正常。辨证风湿热痹。立法:祛风止痛,燥湿清热,益气利水。处方为防己茯苓汤合四妙散:防己15g,茯苓20g,黄芪20g,白术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薏苡仁30g,金毛狗脊10g。
服10剂浮肿疼痛均明显减轻,再服10剂灼热消失,行走尚可,能上班工作,后陆续再进10余剂巩固疗效,2年末见复发。[徐克明.应用防己茯苓汤的经验体会.江西中医药,1981,(4),43]。
8.痛风性关节炎刘友章以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6例。显效12例,好转5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优于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92%。[刘友章.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1976-1977]。
【临证提要】本方功能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故凡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尿毒症,关节炎,心源性水肿等属阳气不宣,水气泛于肌肤者,症见面黄食少,便溏,肢体浮肿,小便少,心悸,四肢关节肿痛等,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