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家教
注:本文写于2017年11月19日期中家长会后,即兴发言,追忆成文。
谈到家庭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感触和想法,因为大家都做过子女和父母,有切身体会。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谈论期中考试的数学分数,在我看来,家庭教育的关键词其实很简单,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陪伴。
一、陪伴的第一层要义:做饭和锻炼——收获好身体
先说一些现象,每天早晨我会在学校门口看到非常壮观的景象,孩子们在晨风里拿着路边摊点买的早点往嘴里塞。且不说这些摊点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早点里的添加剂超标等问题,孩子这样的进餐多么让人心疼,那是冷的——早点是冷的,心情也不会暖到哪里去!长期这样吃早饭,换做大人也是受不了的,何况正在长身体需要均衡营养的孩子!
有一次跟好友谈到童年的印象,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想念“妈妈的味道”,想念冬天早晨被妈妈唤醒,然后有热乎乎的早餐等着……那种油然而生的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
上周学校刚做完体测,老师们在感叹学生们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以前我遇到过一位爸爸,他说孩子的作业和生活基本由他妻子操持,他就干一件事,那就是每天傍晚带孩子运动,有时候是打乒乓球,有时候是打羽毛球,有时候是跑步……他孩子的体质一直很好,很少生病耽误学习,成绩一直也很好,后来还进了校足球队成为主力。
讲这些主要就想表达一个观点,陪伴意味着给孩子做饭、陪孩子锻炼,帮助孩子收获一副好身体。
二、陪伴的第二层要义:交流和信任——收获好性格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里我们一直说:理解万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不例外。而实现相互理解的途径就是陪伴,是陪伴过程中的交流。在孩子的成长中,你是一个不缺席的父亲或母亲,孩子在学校里有开心事会跟你分享;有不开心事也找你倾诉。你会在他(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及时最有力的赞赏、开导和帮助,你们会建立一种朋友式的亲昵关系。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更积极、开朗和健全,当他们到青春期时不易走向叛逆和封闭这样的极端情境。
交流沟通也是有技巧有底线的,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建立信任、彼此尊重。有位妈妈对我说,她家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每天记日记,不是交给老师批改的那种,而是孩子自己写给自己的心里话,最让我感佩的是她跟孩子约定:绝不看孩子的日记。她说到做到,从此真的碰都不碰那些日记,所以她的孩子非常信任她,也不藏日记本,因为她知道妈妈不会偷看,在家里是安全的。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即使身为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予孩子个人的独立空间,给予他们安全感。我们有时候总会好心办坏事,对孩子管得过宽,越想走进他们,他们反而离开得越远!为什么?因为没有建立这样的信任关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适当放手,才是交流的最好状态,才会有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才会收获孩子的好性格。
三、陪伴的第三层要义:管教——收获好习惯
很多人都认可一个观点:小学阶段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也就需要陪伴下的细节管教。比如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在一开始发现时给予及时的矫正,也就不会等到坏习惯成型才发觉,那时候矫正就难了;同样最困扰家长的孩子的粗心马虎,也是可以在日常陪伴中加以引导和纠正的……
我们常常说言传身教,就是在平时陪伴中一点一滴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糊里糊涂就完成了。而要成为好家长,不能糊里糊涂,需要更加自觉、有意识地管教孩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功到自然成。
四、陪伴的第四层要义:辅导——收获好成绩
我一直反对将孩子送给小饭桌,因为目前的小饭桌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以正确规范地管理,不论是吃饭问题还是学习辅导问题都不能保证质量。尤其在学习辅导方面已经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主要问题是只重结果不管过程方法,孩子越学越蠢成绩越差。
我的理解,学习辅导重在难点点拨和方法指导。辅导时,多用问句,以问题引孩子自主探究;提醒孩子画画图、再读读题等,教给他们方法和策略,并引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忌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
学习辅导重在激励。一方面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激发战胜困难的斗志。多勉励孩子“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做好”,对孩子的进步毫不吝啬赞美“你真厉害!这么难的问题都会”“啊!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已经找到正确的方法啦”……当遇到家长也不会的问题,除了激励孩子自己解决,还可以提醒孩子主动寻求外在帮助,比如问老师、问邻居等。
基于陪伴的学习辅导是最有效的,因为家长了解孩子哪里会哪里不会,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而不是等到孩子拿回去一张分数不满意的试卷时对孩子发火惩戒。
其实,上面所说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都是基础,这些做好了好成绩也就自然有了。陪伴是最好的家教,愿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逐渐拥有这“四好”,为他们未来的美好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