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楼纪事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0第七十九期)
白楼纪事
文/冀凌云
我的高中生活是和两座楼紧密相关的:一座是红楼,我高一、二上课的地方;一座是白楼,我高三上课的地方。相对于红楼,白楼的名气可能小一些,但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白楼是一个重要的站点——那里有我的追求,我的梦想,留下了我奋斗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
白楼位于红楼南侧,中间隔了几排瓦房,其前身好像是实验室楼。楼外侧是一层灰色的石子,上半部是白色的涂料,所以我称之为白楼。白楼和红楼东侧是一排高大的核桃树。入夏时,树顶高过二楼的核桃树,枝叶四处伸展开来,阴凉能遮半个楼梯。早晨,阳光斜穿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洒到一侧的墙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圆形图案。透过叶子的缝隙可以看到,青枝绿叶间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青核桃。有些核桃离得很近,似乎伸出手就可以摘到,但是很少有人去破坏那一片风景。
那一年文科班有两个班,一个应届班,是我所在的90班,还有一个是复习班。老师基本上两个班都教:英语是张英林老师;语文是王振平老师;数学两个老师——陈子文和祝清贵,陈子文教几何,祝清贵教代数;历史是王国义老师;地理两个——一个是徐亮,负责自然地理,一个是乔双林,负责人文地理;政治是尹迁老师。应届班的班主任是张英林,复习班的班主任是王国义。
刚入文科班时,学生很自然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城里人,他们中有很多干部子弟;另一类是乡下人,都是从村里到县城求学的。城里学生大多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彼此也都熟悉,所以说笑和玩闹,甚至下学骑车回家也都一起走。而我们这些乡下来的孩子吃、住都在学校,所以下课的时候自然的也凑在了一起,不过到了高三,慢慢地也就融合了。
班主任张英林从高二一分班就一直教我们,和我们关系自然不错,加上那时我是学习委员,所以和他接触也比较多。他可能活动比较少,身体有些发福,走起路来,有些蹒跚的样子。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总是露出一脸和蔼的笑容。他家在学校南头靠近化工厂的附近。房子面积很小,只能搁得下一张床,外加几张椅子。他每次召集我们这些班干部开会,就在他家,询问班里的一些情况,研究应该如何管好我们班。除了教英语之外,他还特别喜欢书法。他的字是我那时看到写得最好的,一看就有些功力。据说他家里那时成分不太好,文革时他曾经因此受过批斗,身体一直不太好。我想,也许通过练练书法,可以调调气息,也是一种养生吧。那时候文学社盛行,我们班也趁势成立了“宇霞”文学社,据说手抄报上的报头就是由他题写的。后来实行分层教学,我们应届生一部分尖子生转到了复习班,我也从东边教室挪到了西边,便不再受张老师管理了。
高三时,我的成绩还算可以,基本上保持在应届生前5名。但是后来调到了复习班,复习生中有很多成绩不错的,我在班里仅仅能排到20多名。复习班的班主任是王国义老师,他同时教我们历史。他懂音乐,而且特别善于讲故事,所以他的课非常受欢迎。他教课基本上不看书,先讲半堂故事,等大家都不困了,他才开始引入正题,所以大家都愿意上历史课,一听上历史课,都掌声一片,精神十足。他教历史的第二招,是印习题。到高三开始复习,历史课除了很少时间在讲题,大部分都在做题。他从带大量习题中精挑细选出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刻好、印好,发给我们。印象中,到高三毕业时,单历史这一学科所用的习题摞起来就有一尺多高。
徐亮老师教我们自然地理,他的绝招是画图。一开始复习就教我们一张一张画图,从区位图,到地形图,哪个国家所处的经度、纬度,周围有什么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画图弄得一清二楚。我那时除了做学习委员,还肩负着地理课代表,所以每次从作业到考试都力争比别人做得更好。那时,我们经常做环游世界的旅游题,设想从中国某地出发,经过某某地最后到西半球某地,中间会经历哪些时区,看到哪些自然现象。因为画图多了,这些题自然不在话下,而且直到现在,有些国家的经纬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乔双林教我们人文地理和空间地理。为了提高我们的学地理的兴趣,他组织我们成立了地理小组,晚自习课,把我们地理小组的同学带到北边操场,观察天上的星座。什么大熊星座,什么小熊星座;什么织女星,牛郎星……为了让我们记忆深刻,他同时还教了我们很多谚语:吉星高照,新年来到;银河调角儿,吃毛豆角儿等,那情景,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
高考前,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心情也极容易烦躁不安。为了让我们能考出理想成绩,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记得当时,王国义老师中午专门为我们烧了绿豆汤,让我们下午上场前喝。他还幽默地告诉我们:“我已经给大家在天台前烧了三柱香。大家放心考吧,有神仙保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最好理想的成绩发挥出来。”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自然知道神仙鬼怪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安抚我们紧张的心理,他还是那样说了。也许希望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对我们起点作用吧。高考成绩出来,我去他家报志愿。他问我考了多少分,拍多少名。我说445,11名。他说不错啊,我记得在复习班一直在20多名,这次竟然考到了11名,进步不小啊。我笑笑说,还行吧。其实有句话我没有说出口,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多少老师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啊。
今年编写校志时,我无意中翻到1991年。书上赫然写着“1991年,成安一中的高考不仅升学率和上线人数全邯郸地区名列第一,而且语文、英语、化学、物理、地理等7个单科成绩尽皆夺魁。”文科当时两科名列邯郸第一,除了地理,应该还有历史,可惜记不确切了,不过,有关白楼的故事,我会永远印在脑海里。
附一中老照片:
————————————————————————————
作者简介:
冀凌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现任成安作协副主席,成安诗联协会秘书长,凤凰台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目前还担任《成安文学》副主编、《成安人文》副主编、成安一中校刊《文星苑》主编。楹联在全国获奖四十多次,诗文刊登在《中国教师报》《燕赵诗刊》《新建安诗刊》和《邯郸日报》《文思》《孔雀台》等纸刊上,小说曾经有多篇发表在《邯郸文学》,并入选《且待花开满庭香》文集,出有作品集《天马行空》。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