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思维,是中国孩子需要的语文思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以音形义兼备的独特魅力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汉字比拼音文字复杂得多,拼音文字放在眼前就能读个七大八,汉字如果没有教,往往会读错,即使“秀才也只能读半边”。所以,认识汉字、使用汉字确实需要一套独特的思维,对汉字的“认识”程度,对汉字的使用程度,可以直接反应一个人的中文水平。
当一个一年级孩子第一次认识“一”字的时候,倘若他只知道了一个代表数字的“一”,我以为是不够的。中国的“一”文化十分丰富。“一”代表地平线,“一”代表正中,“一”代表天地合一,“一”代表整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假如,我们能通过一种通俗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了“一”这个汉字所代表的文化,孩子们一定会对汉字敬重三分。
当我们教孩子“人”的时候,假如顺带让孩子认识“大”跟人有关系,“大”不是因为张开双手和双腿而大,而是因为上面的“头”大,那么他对“大”的认识会更加丰满;让孩子认识“天”跟人有关系,“天”不仅仅头顶上的部分是“天”,而是告诉他们,古人认识“天”是因为感觉到“天外还有天”,他会更加热爱“天”;让孩子们知道所有的汉字中跟“人”有关系的有上百个。孩子们能不对汉字很敬重么?
当然,敬重汉字只是形成汉字思维一部分。汉字思维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使用汉字的思维。
除了乔姆斯基所说的,人的大脑中天生就有一种语法框架之外,在使用汉字的时候依然有一些独特的思维要注意:
首先是如何让一段话听起来很顺口顺耳。汉字的音响性与拼音文字有所不同,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虽然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往往听起来感觉会不一样。所以,汉字使用往往更讲求斟字酌句。那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绿”听起来也是更好的。
其次是如何让一段话看起来更好看。汉字是讲求形状的,一段话写出来,看起来都是方块字,但有时候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一年级孩子在写话的时候,常常会不断重复主语,以至于落字面上全都是“我”字。当然,这是更高的要求了。最通俗的要求是,孩子确实要把中国的汉字写得工工整整才行。现在很多的孩子汉字书写能力极度弱化,甚至有些年轻语文老师的汉字书写也让人不敢恭维。
第三是如何让一段话不引起歧义。汉字字数并不多,但组合起来也是能够准确表达意思的,只是需要一种组合的能力。比如最近很火的艺人在微博回复的一段话:我深知我国疫情的防控与重视。我的天哪,这句话写出来,我不知道这位艺人读过没有,这简直就是对我国汉字使用的侮辱。中国的汉字绝不能这样胡乱组合的,把恰当的汉字用在恰当的位置,这可能也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一种能力。
汉字思维,是中国孩子需要的语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