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哲行走在非洲丛林

我因为上次听了摄影大家王老师在非洲拍摄的故事,看到家里有一本史怀哲的《行走在非洲丛林》,就想来认真读一读。

我们家不时会有各种新书。因为大胡子会买书。最近买的好像都是植物方面的书,也有些人文书。

沙发边还有一本挺厚的书,叫《尽头》,这个书名真是好。这本《尽头》,是有关小说和电影的随笔,作者以为思索有“极限的思索”,思索的箭头射向远方,终有力竭之处,有尽头,思索就会返回来寻找为什么……作者的文笔挺不错的,但因为他说的一些外国小说,我也没读过,所以,就读不下去了。这本书有660多页,好厚。作者大约也不是写给一般人看的,反正抱着只要我说得好,管它有没有人看这种想法。

还是来说史怀哲的行走在非洲丛林。还蛮好看的。史怀哲(1875年—1965年),1913年(38岁时)来到非洲中部(今加蓬),建立丛林诊所,直到去世。

史怀哲本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这个地名我好亲切,在这个城市旅游呆过两天)工作,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教员,他还从事写作,也熟知管风琴弹奏,从事管风琴艺术创作。

他后来读到一些文章,知道非洲原始森林里的原住民缺医少药,30岁时决定学习医学,最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然后决定到赤道附近的奥果韦河,从事医学救助。

医院办在哪里,有谁来接待,哪里来经费?前几项有宗教界传教士接洽联系,经费有史医生自己筹到:自己的稿费,办管风琴音乐会的资金,还有各界的捐款。他筹集了两年经费,一年大约是一万五千法朗。

他们从巴黎出发,在奥赛码头的地下火车站(哇,现在的奥赛美术馆)乘火车。到波亚克码头,坐船去非洲。他和妻子带了70个箱子,有日常用品,有医疗设备和药品。他们要航行三个星期。
到达非洲时,他写到这样一段:
旅程继续。在河岸旁,我看到许多废弃的破旧木屋。
旁边的商人说:“我20年前刚来这个国家时,这里都是欣欣向荣的村庄。”我问道:“那它们怎么破败了呢?”他耸耸肩,轻声说:“因为酒……”他继续说:“假如白天搬木材的话,所有的黑人旅客都会下船买酒。他们通过木材交易赚来的大部分钱都花在了酒上。我去过不同民族的殖民地,发现酒才是文明最大的敌人。”
史医生到达兰巴雷内。下面一章的标题是:在鸡舍行医。史医生每天要诊治三四十个病人。主要疾病有各类皮肤溃疡、疟疾、昏睡病、麻风病、象皮病、心脏病、关节化脓和热带痢疾。
最常见的是身体瘙痒,就是疥疮。治疗的方法是,先让患者在河里洗净全身,然后涂上硫黄药膏(由粉状硫黄、棕榈原油、沙丁鱼和肥皂残余的油混合制成)。涂好了,再装些药膏让他回家再涂抹两次,效果非常显著。这使得史医生的软膏声名大噪。
史医生最终在这儿建起了医院。我就看到他建起了医院这里,书才看了一半。
我就下回再写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