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百成·柳百新兄弟院士

本期粉体人,我们来了解这样两位人物,他们一个是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是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就是一母同胞兄弟——柳百成、柳百新

与清华的缘分

哥哥柳百成从小品学兼优,高中毕业之际,柳百成面临着两种选择,然而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形势等因素,让他舍近求远,步向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1951年他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学习。在校期间,柳百成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扎实基础。在清华的那段求学时光里,他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享受着水木清华的炽热魅力。他经常写信告知家里人自己在清华的所见所闻,并把对于清华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家人。

弟弟柳百新自小也酷爱学习,成绩与哥哥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哥哥柳百成经常在信中坦露清华的好,弟弟柳百新也渐渐的对清华产生了兴趣,在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然的报考了清华大学,并且,他选择了和哥哥同样的专业——机械制造。

虽然同出清华大学机械制造行业,但哥俩的研究方向却不同,哥哥柳百成长期研究铸铁结晶凝固过程及石墨形态控制机理,为提高球墨铸铁性能及开发新型铸铁奠定了科学基础。而弟弟柳百新则长期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材料科学、薄膜和核材料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

家庭熏陶,环境造人

柳百成、柳百新院士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与家庭影响也分不开。他们的父亲在工作上十分精益求精,每件事都是面面俱到,不容得一丝疏忽大意,在生活上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作风。而母亲则是十足的贤妻良母,她不遗余力的辅助父亲的事业、悉心养育子女。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两兄弟。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柳百成的父母们本身也是知识分子,他们深知书籍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即使是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也为孩子购置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500本“小学生文库”。每逢年终,他们的母亲还会带孩子们到书店选购图书。因此,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自强不息

柳百成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金质奖章。1978-198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先后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名誉理事、北京市铸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职。他带领团队在铸造合金物理冶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柳百新毕业后被留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作,第一项任务是开“固体物理”课。文革期间,柳百新于1969年被派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去接受“再教育”。同年底被调回清华大学从事核能研究。1978年,柳百新回到工程物理系做教学和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他靠着扎实的材料科学和英语的基础通过了选拔出国进修的3门考试,由国家教委公派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

人物链接

柳百成,1933年出生,祖籍常州,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行业,在开拓铸造过程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新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柳百新,1935年出生,祖籍常州,材料科学家。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和核材料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