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21:描写在文本中不可缺席

听说 关注的人变得更聪明了!

描写在文本中不可缺席

文/徐启贤

课外习题,问之一:

据说叙述、描写(借景抒情)、抒情(直接抒情)、议论是文学写作的四种手段。请问:你能区分什么是描写,什么是叙述吗?

“描写”与“叙述”二词,听起来很耳熟,可两者怎么区分?这可难住了何本真和表妹,于是两人去作文诊所请教徐老师。

徐老师不忙答复,先拿出一题,考他俩:

我们再看一个局部的例子:在他们的面前,沙子全部都没有践踏过,黄黄的,平滑的,从崖直到大海,孩子们笔直地行进着,丝毫没有偏移,保持一定的速度,平静地,并且手挽着手。在他们的后面,稍稍有点潮湿的沙子上,印上了三行他们光脚的印迹,三行脚印整齐连续,彼此相似,间隔相等,清晰地凹入沙子,毫无模糊的印迹。(引自学者刘恪著作)

徐老师问:“这是描写吗?”

景物描写历历在目,怎么会不是呢?表妹斩钉截铁地说:“是!”

何本真略带讥讽地说:“凡正常人,不会说‘不是’!”

“你也说得太绝了!”徐老师诡谲地一笑,然后“亮”出了下文:

初看你以为是描写,不是,它没有比喻、形容、夸张(“没有比喻、形容、夸张”,是指对景只进行“仔细观察、精确描写”,而没添油加醋于景中,就不是描写!——徐老师解释,下同),简单地说它没有任何修饰的手段,只是朴实、冷静地叙述在海滩行走的三个少年。这是一个中立客观的叙述,仅叙述一个行为的过程,具有极大的透明性,把一切判断、价值、意义交给读者。(可见:凡单纯的描景,都属叙述!)

看了名家的话,两个人似懂非懂,愣住了……

徐老师细说描写和叙述

课外习题,问之二:

请问:文本中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行吗?

所谓叙述:只起“接续与转换关系”(托多罗夫语)的作用,即“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一种简要的说明和交代的表达方式(即叙述=“说明”和“交代”!徐老师注,——下同)。”叙事类文学在其产生初期,多用这种手法。如我国六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等,就是主要用叙述的手法写成的。(叙述替代描写,已成历史)“叙述手法由于缺少细节刻画,以致形象不够具体、鲜明,所以近代叙事类文学除了将其作为描写的辅助手段之外,一般很少单独运用。”(王元骧语)(叙述缺陷明显,只能当“配角”)

以下文为例:

“给,你的压岁钱。”告别时,外婆给我一个红包。(说明)她在学校食堂烧饭,偶尔给别人做小时工,怎么能拿她的钱?(交代)

我想拒绝,可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快,拿着吧!”于是,我顺从地收下了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有2000元钱啊!(说明)这可是外婆的血汗钱啊……劳累了一生,晚年该用这钱享享清福了,可她却给了我(交代)……

回家的路上,我很感动(说明),眼对鼻说:谢谢外婆……

所谓描写:是把情与景加工成混合物。清代王夫之说:“情(比如‘糖醋’,徐老师注,——下同)景(比如‘排骨’)名为二,实不可离。(‘糖醋’+‘排骨’=所描写的混合物!)”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定心境下,也就是戴着有色眼镜观物,那被描写的必定是变形变态之物)“描写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见,描写比叙述技高一筹),通过人物、环境、事件的具体刻画来反映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即借景;‘反映……’,即抒发)。它的效果是能使作品反映的对象有如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似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是近代叙事文学反映生活的一种基本手段。(描写‘藏中心思想之情’成主角)”(王元骧语)

含情——描写和叙述的分水岭

这一番话,把描写的作用与地位,讲得淋漓尽致。何本真恍然大悟,说:“噢,叙述与描写的区别是这样的啊。”表妹则问:“我的‘奶酪’呢?”

“奶酪”指的是例子吧?徐老师递上一文。

外婆的手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二小五(1)班  徐梓鑫

“给,你的压岁钱。”告别时,外婆那只长满老茧、布满皱纹的大手从车窗外伸了进来,递给我一只鼓鼓的红包。(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徐老师语,下同)她在学校食堂烧饭的,偶尔给别人做小时工,怎么能拿她的钱?我想拒绝,可她那捏着红包的手,一直朝我伸着。(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

“快,拿着吧!”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我顺从地收下了红包。红包非常厚,估计里面的钱得超过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给的红包。(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我很奇怪:外婆为什么给我这么多压岁钱呢?我偷偷地打开一数,呀,整整2000元!(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舅妈舅舅给我500元,已经很多了,而外公外婆两个退休的老人,竟然给了我2000元……

车启动了,慢慢向前开,我们回杭州去了。可外公外婆依旧站在原地,向我挥着手。我的目光不知怎的,又落到了外婆那双不太好看,甚至是丑陋的手上——手上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讲述着她的辛劳——红包里的2000元,就是靠这双布满皱纹、老茧和裂口,让人觉得丑陋的大手,一分一厘、一点一滴攒出来的。我不敢再看下去了,因为眼睛早已湿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怕哭出来。(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

车开远了,外婆还挥着手。(此景中藏着外婆的爱,是描写)我想:好好爱护您的那双手,不要再去做工了,劳累了一生,晚年也该享享清福了。

车拐了弯,看不见他们了,我真心祝福:明年我来时,外婆的手不再那样“丑”了……

例子比理论强,表妹对徐老师露出感激的一笑,说:“这个就是描写啊。”

至此,两人全懂了。真懂,还是装懂?一考便知,于是徐老师问:“两者有什么不同?”

表妹答:“月光下,井边放着一根绳,你依样画葫芦,写出井绳的原貌,这是在介绍井绳,没有融入中心思想之情,叫叙述;如果你曾有过被蛇咬的惨痛经历,在‘怕’的心境作用下,错把井绳写成了蛇,这是在借‘井绳’抒‘怕’的情,就叫描写……”

何本真则答:“就看写景中有没有含情,这就是叙述与描写的分水岭!”

显然,两人都懂了。徐老师连声称好。

描写比例按需求而定

课外习题,问之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手段,在文中应用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为好?

表兄妹还沉浸在受赞扬的喜悦之中,等徐老师读出了题目,才回过神来。表妹见徐老师正要张嘴,想必又是一番长篇大论,于是叫道:“徐老师,我只要‘奶酪’!”

徐老师迟迟不说,就因为文中的比例多少为好,得由实际需求而定。理论上很难界定。现在,一听说“只要‘奶酪’”,他也就顺水推舟,递上一文。

我哭了

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五年级  陶骏杰

“咔、咔!”背后传来奇怪的声音,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听得特别清楚。(我因感冒没上体育课,一人待在教室)我转过头,看到一个亮闪闪的东西,盯着一看,吓了一跳:刀!(景中藏情,是描写!——徐老师解释,下同)

“哈!哈!交出3元钱来!”张三莫名其妙地这么说。抢劫?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见他眉头拧成一团,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肉都挤到了颧骨的两边,突然变得像恶魔一样!他手上拿着不知是谁的刀,刀尖正对着我——吓得我站起身来。(景中藏情,是描写!)身后是墙,左右全是桌子,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慌不择路,奋力跳上椅子,踩向桌面。可是,桌子一晃,我跌了下来。(此句交代,是叙述)脸一下子贴到了地板上,冰冷入骨!我抬眼向上望,却是天花板,可怕的脚步声又临近了,伴着日光灯“嗞……”的电流声,在安静的教室显得十分可怕。想必得挨刀了!此刻,绝望的眼泪喷涌而出……(景中藏情,是描写!)

果真,张三那可恶的身影出现在我身边,看来是在劫难逃了!(此句抒情,你设身处地想一想,也会感同身受)。突然,刚才还凶神恶煞般的声音变得柔和了:“哇,有没有跌伤?怎么哭了?对不起,我只是在模仿电视上的坏蛋,跟你开个玩笑,别当真啊!”原来是虚惊一场啊!再看张三的脸,狰狞不见了,流露出满脸担心的神情。我万万没想到,他是在开玩笑呢!玩笑,会举着真刀?哪能开这种玩笑啊!(景中藏情,是描写!)

“哎!你……你……”我气极了,火往上冒,脑中一片空白,什么骂人的话都想不起来了,只是闪着泪光,说:“这玩笑开不得,万一刀划到我的脸上,怎么办!”(景中藏情,是描写!)

听到我的哭音,他的脑子才清醒了(此句交代,是叙述),说:“没想到,你这么不经吓啊!这个玩笑,我是不该开!”

是的,怎么能用真刀开玩笑呢?开玩笑也要有个度啊!(此句议论。学者李恪说:“议论是对一些基本理念的阐发,议论要求给别人新的认识与启发。”)

表妹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哟!三种手段的总和,还不敌描写这一个手段呢!”

何本真也眼睛一亮,叫道:“看来,今后写作中,描写手段得‘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了……”

徐老师提醒

只要你翻开《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就会发现,都以描写为主,因为文本是以情动人的,而描写手段恰恰具有煸情的功能。

而叙述、抒情、议论这三种手段,只在文本中起点缀作用。因此,激进的文学理论家,竟倡导建立“描写学”,甚至鼓励“零叙述”。

说明:本文经作者徐启贤老师同意,授权发布于此。报刊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如果想看徐启贤老师最新力作,请看《少年作家》杂志“作文门诊”栏目。

陆老师谈写作20:蒋风先生的来信(这里面有20个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