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生命的学问”

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的教学风格“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他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需要“生命的学问”。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诚哉斯言!从教20余年来,我对这三重境界的蕴涵有了更多更深的体察和感悟。

我体悟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志存高远”的事业境界。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小志者成小事、大志者成大事、无志者难成事。要想在教育上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得让自己的心性进入志存高远的境界。志存高远之境,使人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志存高远之境,使人坚定了追求理想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志存高远之境,使人忘却了眼前事业的种种诱惑、迷茫、阻碍和困顿;志存高远之境,使人有了不断超越、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动力和信念……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有过风、有过雨、有过苦、有过泪,但自己从没放弃过做一个理想中的好老师的信念。正是这份信念,使我可以从容面对死神的威胁而一如既往地钟情于自己的事业;正是这份信念,使我可以对赛课、评模的不公一笑了之,依然沉浸在科研的充实和愉悦中;正是这份信念,使我成了一个在外人看来毫无生活情趣却能自得其乐的书呆子……

我体悟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乃“坚韧不拔”的事业境界。古人云: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长志。人生、事业多变故,面对各种变故,有人改变了当初的目标和愿景,有人却始终保持着心灵上的那份淡薄和宁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始终奉行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事业信条。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有过从政的机会、有过经商的机会、有过搞纯粹的学术研究的机会,也有过消沉的时候、有过失败的时候、有过不被人理解而陷入迷惘、孤独的时候,但这一切,从没令我后悔过。充满改革精神的公开课上砸了,我不悔;为通过省级课题的结题鉴定搞坏身体住院了,我不悔;推行人性化管理遭人非议了,我不悔;寒暑假基本不休息却无一分报酬,我不悔;见了好书就买以致于忘了留回家的路费,我不悔……事实上,憔悴的只是我的身体、我的面容,靓丽的却是我的精神、我的灵魂。

我体悟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乃“豁然开悟”的事业境界。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智慧的事业,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奉献的事业,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业。在我看来,教育实在是一种修炼的事业。修事业以炼人生、修人生以炼事业。从这个意义上看,“众里寻他千百度”是一种事业上的渐修,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是一种事业上的顿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需要渐修,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践行。这个过程,特别需要自己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孤独、甘于凄苦。同样,实现教育理想,更需要顿悟,需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性。这个过程,特别需要自己的专注、自己的解脱、自己的放下、自己的觉悟。

就顿悟而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先天禀赋、表现为人文底蕴、表现为学养积淀、表现为抱负水平、表现为勤奋程度、表现为思维方式、表现为个性特征……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差异,乃是事业境界、人生境界上的差异。有人只是从生存的境界体认教师这份职业,于是,教书仅仅成了一种谋生手段。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实际到近乎庸俗的程度。有人超越生存,从生活的境界体认教师这份职业,于是,教书就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这样,教书就成了他们立业的根基,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这样,教书就有了献身的冲动、创业的幸福。有人超越生存和生活,从生命的境界体认教师这份职业。于是,教书在他们的眼中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教书过程就是一种独特的生命过程。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站在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完善生命的高度去敬畏、去珍爱、去完善教书这份职业。

蓦然回首,自己对职业的体认进入了生命的境界。这个时候,教育就成了自己张扬生命个性、展示生命活力、体悟生命意义的圣地,就成了学生丰富生命内涵、抒写生命诗篇、提升生命质量的净土。这个时候,自己心目当中的教师形象不再是“蜡烛”、不再是“春蚕”。因为蜡烛的泪里有着太多的悲伤,春蚕的胸中有着太多的黯然。也不再是“园丁”、不再是“工程师”。因为园丁的劳作总离不开过分的矫饰,工程师的对象毕竟是没有生命、没有灵性的物件。

我认为,进入生命境界的教师,他们与学生结伴成长、共同发展。他们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价值,他们同时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价值。他们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唤醒者、指导者、鼓励者,他们也是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

时代呼唤着“生命境界”的教师,时代呼唤着有更多的教师进入“生命境界”。当下,我们总在提“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感”,这个话题唤醒了我们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对于这个话题,我想谈两个基本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是一个职业问题,如果我们的视域始终囿于教师职业本身,可能我们永远体认不到职业幸福感。

我个人以为,这是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生命的问题,职业幸福感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就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说真的,我们其实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但为什么我们依然找不到职业幸福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生命的学问、生命的修养、生命的教育。牟宗三先生在《关于生命的学问》一文中指出:“人们只知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为生命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词、科学程序所得的外延真理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为真理。所以生命处无学问、无真理,只是盲目发狂之冲动而已。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目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我以为,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反而会越远。职业幸福感只能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它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起来、膨胀起来、氤氲起来。因此,我们在将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投向外在于生命的专业的同时,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

第二,我觉得当我们真正具备了关于生命的学问和生命的修养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职业过程中体认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的,我们说,一方面教师职业充满劳绩,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师职业同样充满诗意。有了生命的境界,我们完全能够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同样是上课,缺乏生命修养的教师,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教师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之中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种种意义和价值全部让位给了结果,老师在苦苦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学问和生命修养的教师,他是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彻底敞开、全然进入、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率性而为、高峰体验”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延伸思考:

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课堂教学的高格;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学术研究的高格;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为人处世的高格。因此,无论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还是从体认职业幸福感的角度,我以为教师都需要“生命的学问”。

(0)

相关推荐

  • 展开自己生命的美好

    展开自己生命的美好 "至暗时刻/信念是唯一的光/当所有的理由都成立/灵魂是最后的答案",夜读让精神飞扬,使情感圣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多遇"至暗时刻",此刻, ...

  • 教师的三重境界

    (454) 教师的三重境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一千多年前对教师职业的注解.实际上,"授业.解惑.传道"的顺序更恰当,这也应该是教师职业的三 ...

  • 中医是关于生命的学问——兼谈学习中医的方法

    中医是关于生命的学问      - 兼谈学习中医的方法- ZHONGYI 选择中医 选择健康 中医最接地气,因为中医关乎生命.作为一个中医人,做学问就一定不能脱离生命,要以人为本. 我是一个中医人,我 ...

  • 救2名落水儿童遇难,儿子只有3岁,重庆英雄教师用生命照亮世界

    真正的英雄,就在于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王红旭,是重庆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老师. 他有钟情的事业,还有安稳幸福的小家庭,毫无保留地疼爱着3岁的儿子. 6月1日傍晚,儿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散去. 万发码 ...

  • 一个老教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本文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一个老教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1966年的那天,江西莲花县琴水小学的汪康夫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这一去,等待他的是10年的牢狱之灾和44年的伸冤之路. 他以 ...

  • 教师的生命为何如此脆弱

    吃过午饭,我走进办公室,懒懒地呆坐着,不思不想.窗外,阳光甚好. 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是湖南一位名师(也是我的朋友)写的<发现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是值得认真研读的,可惜,我始终 ...

  • 共同体:让教师走向生命自觉

    2011年,我在<教师博览·原创版>做了一个专题策划,题目叫"让教师在精神共同体中成长",可能编辑觉得"精神共同体"不太好理解,改成了"在 ...

  • 短书评: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

    短书评: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 有个说法,说学者的随笔集是最能见出作者性情的,这说法从现状来看是有道理的,比如法学界,号称法学家的大师们都是有自己的随笔集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有些,甚至 ...

  • 【广东】程宣茹《生命》指导教师:王小娟

    生命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国际小学部 四年级 程宣茹 我常常在想,生命是什么? 今天下课,我准备出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小蜘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一直看着我,好像在挑衅我.之后,我拿起桌子上的纸杯,趁它还 ...

  • 教师如何超越局限,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

    校园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遇到教师陷入职业瓶颈,工作缺乏激情,这其实源自于生命的局限,要改变现状,我们就需要超越局限,成长生命. 生命的局限其实有很多方面,我从6个维度去进行总结: 第一.重构认知 教育里 ...

  • 邓正来丨做学问应与生命相关

    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可以没有一字不漏读书的劲头呢? 这种劲头是要靠"规矩"规范出来的,你真的要养成这种品格,要三年才有可能做到,做到看书真的一字不漏.否则你是不出大学问的,因为你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