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痰盂还小的饼干头,对焦快锐度好,值不值得买?

我已经无数次听到有人在抱怨,镜头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这么重,怎么就不能做小一点?不仅仅入门用户,就连我这样的老玩家,有时候出门也喜欢背个小机器,这恐怕也是全画幅无反能卖这么好的一个原因,抓住用户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民用,能从正规渠道买到的,体积最小的镜头是什么?当然是饼干头了。

佳能EF-M 22mm f/2 STM 60.9*23.7mm

佳能EF 40mm f/2.8 STM 68.2*22.8mm

奥林巴斯 ED 14-42mm f/3.5-5.6 EZ 60.6*22.5mm

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 63*25.5mm

索尼E 20mm f/2.8 62.6*20.4mm

宾得 DA 21mm f/3.2 63*25mm

富士 XF 27mm f/2.8 61.2*23mm

顾名思义,体积和饼干差不多,长度很短。上面这些,就是在售的饼干镜头,后面的参数是体积,可见有多小。它们的特点很突出:

1. 小。头如其名,小到可以塞进衣服口袋;

2. 快。对焦速度飞一般的感觉;

3. 大。同等焦距,同价位,光圈最大。

世界上第一枚饼干镜头是宾得的fish-eye-takumar 18/11, 18mm焦距,F11光圈,挺奇葩的。

饼干镜头之所以能做那么小,那是因为光学结构极为,通过减少镜片的使用量以达到紧凑的目的,如库克三片式和天塞都是饼干镜头上经常应用的设计。这里插一句,“天塞”一词源自于希腊语中数字“4”的读音,因为蔡司公司已经发表的三组四片构造的镜头是由四枚镜片组成的,因而具有天塞的涵义。

此外,还有在饼干镜头上使用沉侗式设计(Collapsed),使得在收纳时更轻便,而使用时展开即可,像无反上一些电动变焦的饼干镜头即采用这类设计。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饼干镜头焦距不是20mm就是40mm?

受到法兰距的限制。单反系统的法兰距普遍在40mm左右,无反系统的法兰距在20 mm左右。你们应该明白了吧。

在40mm这个视角上,光线几乎不需要太大角度的偏折就可以从第一枚镜片射向最后一枚镜片,40mm是一个最能折衷设计需求的焦距。想象一下最简单的饼干镜头,就是在卡口盖子上钻个孔,光圈在F26左右,焦距是法兰距。

饼干镜头的缺点比较直接。无法设计更大的光圈,当然了,无法这个词也不准确,因为如果想加大光圈,就要将小孔改成透镜,接下来各种问题就来了,色散、暗角、畸变,为了控制这些现象必须增加矫正镜片,后果是镜头体积增加,饼干镜头最后不饼干了。另外,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也会成倍增加。

不少人关注画质,就拿佳能小痰盂来说,同光圈下,40mm饼干的锐度,尤其是边缘画质,比50mm小痰盂略好一点点,不过40mm饼干头只有F2.8的光圈,没法替代拥有F1.8大光圈的小痰盂,光线稍微不好,就原形毕露了。

饼干镜头值得买吗?如果为了轻便和隐蔽,值得买。我个人的观点,单反用户就算了,机身本来就大,无反用户倒是可以考虑。

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镜头越大越好呢?换句话说,镜片越多越好?理论上是这样。

光学的东西,原理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体积越大、光强越高,效果越好。镜头的直径做大,增大了光瞳的面积,光瞳是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元件,光瞳增大带来的就是入射光线的增多,入射光线增多带来光强的提高,单位面积的感光元件感受到的光强增加,可以降低曝光时间或降低ISO感光度,提高成像质量。

徕卡上市的镜头已经有“夜神”NOCTILUX-M 50mm f/0.95 ASPH,比人眼还要亮,而NASA在太空中用的照相机光圈也达到了惊人的F0.75。

问题是,体积越大,重量约沉,成本也越高,谁会买呢?健身马都已经被人骂了,尼康NIKKOR Z 50mm f/1.2 S重两斤多。重也好,轻也罢,关键看需求。有时候我是很嫌弃健身马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