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殷商十四代人折腾了八次?||史记次元殷商世代002

很可能直到商汤这一代,才真正找回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那个本该叫做蛋生的契以及他的后代,一直都在被边缘化。不过,他们都没有放弃重回文化中心的努力。

在殷商这一族的内心里,应该一直都非常坚定的认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帝喾的后裔。

当然,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他们也是黄帝的后裔。

这不是历史。别当真,故事而已。

002

殷商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后裔呢?“玄鸟”也可能是指代表着太阳的神鸟,就是神话中那个三足乌。但也有人认为没这么神奇,那只鸟就是燕子而已。不过,这在《史记》次元里都没有说。《史记》中只是说,在简狄洗澡的时候,从一只黑色的鸟那里掉下一个蛋,简狄居然就那么吞了,因此怀孕生下了契。无论怎么理解,这事都太神奇了。

契,有人说读音应该是“谢xiè”,他应该还有一个小名叫“蛋生”。反正这事非常不合逻辑。且不说吞下一个鸟蛋会不会怀孕,这个叫简狄的姑娘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冲动下,吞下一只鸟蛋呢?

这个故事一方面给了后来的殷商帝国一个可以吹牛的神奇故事,另一方面,在五帝世代,这也可能会成为契这一支被边缘化的一个理由。这个故事毕竟是在表明,严格意义上讲,契不是帝喾的儿子。

这会是一种污名化吗?契从小可能背负着一个野种的身份,简狄因此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从《五帝本纪》里看,帝喾还是个好人,也许并没有为难这个他们。后来,契还是长成了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他成为了大禹的治水时的助手。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在《夏本纪》中也已经说过,当初大禹是想把治水的机会让给他的,这也可见他非常有能力。

再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契被重用,仍然是在帝舜执政的时候。他被任命做了司徒。

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相对于舜而言,契的辈分无疑也是非常高的。他很有能力,出身也不低,在帝尧执政的时代,他没有得到重用,是否有一种可能,这样一个人一直都处在被打压的状态呢?一直到帝舜时代,这个孙子的孙子才重新给了契施展才能的机会。可能在帝舜的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人会提,从身份上他是帝喾的儿子。后来到了夏王朝,当然更加不会有人再提及这事。

还有另外一个细节,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呢?连帝舜都说了:“百姓不亲,五品不训。”五帝时代没那么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契被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他干得也不错。后来被封到了商地。

好了,契,殷商一族的祖先,背负着“蛋生”的身份,在他那一代,这应该还算不上值得炫耀的事,对于契而言,这事应该最好被人忘记才好。这件事应该直到商汤时代的时候,可能才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变得神圣起来。

在尧舜禹那个时代,契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奠定了殷商一族的地位和影响力。“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他因此被封在了商地,还被赐予了新的姓氏“子”。

你可以把这理解为对契的能力和业绩的肯定,给予他的认同和奖励。不过,也可以理解为,这本身可能是一个契被边缘化的过程。尽管他功绩卓著,但仍被找了个理由,被排挤出了中央的权力中心。他被分封到商。

商具体在哪里呢?这真的是一种赏赐吗?这也可能意味着,契这一支从那时起,同时也被排挤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中心。

还要注意一点,这是舜分封的。到了夏王朝建立的时候,还有人在留意过他们吗?他们带着舜分封的头衔,在夏王朝统治的时代里,算是一个什么存在呢?很可能没有人肯定他们,也没有人否定他们。就这么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经过了夏王朝执政的这数百年。到了商汤的时候,已经过了十四代人。

司马迁在《殷本纪》里,流水账一样记录了从契到汤十四代人的承继关系,脉络清晰,但是没有任何波澜。这仅仅是为了记录一下他们之间的血脉的传承吗?几百年里,契的后人和他的继承者们到底在干什么呢?

司马迁很快就告诉我们,他们一直都在坚定不移地做着同一件事: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十四代人一直在不停的迁都,前后迁了八次。这事可不像搬个家那么简单,是什么驱使他们孜孜不倦地折腾呢?

从这个不断迁都的过程来看,肯定意味着一点,就是契的后人们对被封在商地并不满意,即使是要花十四代人的代价,也要离开那里。

这一行为很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他们要找回自己的身份、归属和认同感。他们应该一直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帝喾的子孙,血脉纯正,毋庸置疑。和那只黑鸟毛线关系都没有。

这一点,有证明吗?在司马迁的《史记》次元里,当然是有的。但他总是写得不露声色,这也让《史记》中的很多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司马迁写道: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好好体会一下这三句话。从契到汤,十四代人折腾了八次,最终到亳才最终消停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认定了,这个地方才是他们的家,他们最有资格住在那里。那里是先王住的地方,先王是谁呢?就是帝喾。十四代人应该一直都秉承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先王帝喾曾经拥有的,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那么,亳是在商汤一族的封地范围内吗?没有什么能证明这一点。同样的,之前的那七次迁都地点,也是属于他们的吗?应该也并不是。

那么,是否可以推测一点,在夏王朝不断衰败的过程中,“自契至汤八迁。”其实意味着契的后代们不断地征伐,直到他们最终占据了亳。这是一支在战斗中不断成长、不断崛起的可怕力量。

商汤定居在了亳,这是他们一路追随先王帝喾,最终回到了故地。在那里,他为此写了《帝诰》,告诉帝喾的在天之灵:“我们又回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