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死,则大明亡》——当潜规则彻底代替了正道,则天下必亡。

《孙传庭死,则大明亡》

1642年,孙传庭终于等到了自己出狱的日子。

其实在孙传庭入狱之前的明朝,就早已进入了一个正气衰竭的时代。1636年3月,孙传庭主动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流寇。此时正逢流寇首领 闯王高迎祥,正欲从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率部严正以待,高迎祥久攻不下,遂改由自子午谷攻入,直逼西安。但此举早就被孙传庭所预料,并部署大军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此役激战四天,高迎祥战败被俘,送往京城处死,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1638年孙传庭指挥其部分军队五路合击流寇于杨家岭、黄龙山一带,灭寇数余人,又在鄜州(今陕西富县)以西、合水以东的方圆三、四百里的深沟峡谷内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再败流寇,并打退了驰援陕西的其他流寇大军,又在潼关南原以重兵伏击李自成。经此一役,李自成所率流寇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至此,陕西境内的流寇几被全歼,大明朝形式一片大好。

然而此时的大明朝,内忧外患。眼见国内流寇刚要被镇压下去,关外清军又突然来袭。此时如果明军两线作战,则难免腹背受敌。因此主和派杨嗣昌,对孙传庭坚持继续追剿流寇的意见置之不理。认为需要先与清军和谈,待消灭了内部流寇之后,再与清军交战。客观上来说,杨嗣昌是有政治才能的,这种处理方式也是符合当时局势的,但同时杨嗣昌又是私心极重的。即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私心依旧占了上风。

1638年8月,清军分路从墙子岭、青山口入长城,明京师戒严;朝廷遂召孙传庭、洪承畴主持京师防守。但孙传庭和洪承畴抵达京郊后,只有洪承畴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而孙传庭责备降旨不准入京朝见。随后杨嗣昌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并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但孙传庭对此极力反对,他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但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

1639年,孙上疏请见皇帝,又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行。孙心中愠怒,引病告休。但杨嗣昌仍不罢休,向皇帝谗言称孙传庭称病乃是抗旨举,引得崇祯帝大怒,遂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并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1642年,在孙传庭下狱三年后,开封三度被围。而此时洪承畴已投降清军,杨嗣昌则在镇压起义军的战争中连遭败绩,致使李自成在河南一带打开了局面,拥兵数十万。此时崇祯帝终于想起孙传庭,并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并且崇祯帝还亲临文御殿询问孙传庭有关镇压起义军的方略,并设宴款待,为他压惊,嗣后即速命孙传庭率禁卫军驰援开封。

尽管出狱后的孙传庭对局势的险恶早有预料,但事态的发展还是显然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孙传庭在主持军务期间,发现西安周围原屯积军队2.4万,田地二万余项。但实际上行田地早已被当地大户豪门瓜分殆尽,而兵丁只是虚设在花名册上吃空饷的鬼魂,就连分管粮秣的仓库也多用砂石装袋充数。孙传庭到任后,清理吃空饷花名册,又施铁腕收回军田,得罪了地方大户豪门,这些大户豪门纷纷密告自己仪仗的朝中权臣诉苦,这些权臣得知消息后便在朝中寻找各种机会对孙传庭发难,致使孙传庭粮饷军备迟迟不能到位。孙被迫发起数次劝捐宴以谋军饷,宴请当地大户豪门,讲明厉害:“若大明亡,则诸位家业亦不保,留之何用?”

然而数次劝捐的结果却是当地大户往往每次只捐出些许散碎银两,却私下给孙传庭送来重礼。原来以往历届主政者均是以剿寇募饷为由头设宴,表面上是募集军饷,实际上是以私下收受好处为目的。历年下来,各地大户豪门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孙传庭此番举动他们亦认为不过是孙传庭亦借机揩油而已。

平心而论,无论是撤销空饷,还是回收军田,孙传庭所做的这些举措其实只不过是一些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在明朝之初,造空饷是犯法的,霸占军田是犯罪的,而在孙传庭那个时代,造空饷和霸占军田早已是公开化,而撤销空饷和收回军田才是犯众怒之举。

如果说社会潜规则总是存在的话,起码在一个正常的时代,潜规则起码是见不得光的,是只能偷偷摸摸在暗地里进行的。但孙传庭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潜规则已经彻底代替了正道的时代,是一个场地没有了底限的时代。

偶尔孙传庭不得不设宴围杀大户,清缴私产,自筹军备以破釜沉舟之势领兵出征。然而这一支明军里的将士却也是一群忘却了自身的使命的人,在追击流寇时竟因哄抢争夺流寇故意抛弃的财物而自乱阵脚……留作殿后的部队主官,不仅没有完成掩护大部队转移的基本使命意识,反而抱怨孙传庭把自己充作“炮灰”而率先带兵奔逃……

最终传庭战死沙场,大明朝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清军入关后,随即展开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些在战场上为了抢夺财物而输掉战争的人没料到自己抢到了财物却无福消,那些率先逃亡的军官逃过了一时却终还是落了个全家妻儿屠尽的下场,而那些把潜规则和财物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也终于如愿以偿丢掉了自己的全部。

有人对我说:“周小平,孙传庭本身的个人能力并大明朝的江山的全部依仗。他一味主战的主张,有时候也明显表现出他有不顾大局的一面。所以传庭死则明亡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

诚然孙传庭有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且他也并非战神能以一人力挽狂澜。但孙传庭却是那个时代里最后一个还能基本照章办事的人,是最后一个还讲社会公义的人,是最后一个还有是非黑白善恶的人,也是最后一个依然还对大明朝抱有希望和信心的人。因此,孙传庭的死就意味着明朝彻底灭亡。

无论对哪一个朝代而言,当潜规则彻底代替了正道,当所有人都不再相信天下有公义,当社会变得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精致利己,是非不分,黑白混淆之后,则天下必亡。

然而,倾巢后,无完卵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