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工艺、产区、干度,这4个因素没注意,彻底压垮白茶的毫香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毫香是白茶里,最难描述的一种香型。
花香,包括栀子、茉莉、晚香玉、洋槐、七里香等,皆可身临其境的具象化。
药香也能直观感受,鸳鸯藤、紫苏、当归、白茅根、干荷叶、防风,都是平时能接触得到的气味。
至于老寿眉饼的枣香,就更好理解了。
毕竟红枣这种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亲民。就算喝不习惯红枣枸杞泡水,枣泥蒸糕的气息对大多数人来说,再亲切不过。
唯有毫香,让一众茶友辨认起来,难度不小。
单从名字看,没有任何具象的事物,让人难以寻找线索。
好不容易,从多次喝白茶的亲身经历里,感受出毫香是种很纯粹的植物气息。像深秋干燥的芦苇荡,像春日山林里的野草野蕨,也像新鲜的玉米须煮水后的味道。
闻起来悠然的毫香,没喝过白茶的人难以领会。而认真喝过,闻到过这类茶香的茶客,对其印象深刻。
一眼万年,一闻便牢牢印在脑海里,过目难忘。
寻找白茶里的毫香,最直接的选项,自然是首选以毫香浓郁著称的白毫银针。
不过这天,有位北方的茶客过来咨询,为什么他买到的2020白毫银针,喝起来没有毫香?
这背后,能分析出多重缘由。
《2》
第一层原因:树种不对。
在白茶的国家标准里,白纸黑字,明文规定了白毫银针的定义: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捡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大白茶,是建国以来农科院的专家们,培育出来的优良品品种。
水仙茶树是福建原生的古老品种,从古籍中就可查询。
除此以外,其它茶树品种身上的芽头,不适合加工成白毫银针。
这里面,要提到茶树的适制性问题。
好比籼米、粳米与糯米,原则上它们都属于“大米家族”。但逢年过节打年糕、做汤圆、弄糍粑时,就非选“粘性大”的糯米不可。用籼米磨成粉,按做汤圆的流程,一步步操作下来,根本搓不成团,只能做出四不像。
按白茶国标的指标,白毫银针要具有“毫香显露、清鲜鲜醇”等特质。
做到这点,得选用特定的茶树品种为原料。
不然,随便用云南的大叶种茶,福云六号,梅占茶树等。
将这些茶树的芽头采下,即便是按白茶加工的规范操作,成品也没有毫香可言,不具备白茶的风味属性。
这些不在国标范围内的茶树品种,按国标的规定,不适合加工成白茶。但是,由于它们的茶青成本加工相对便宜,利润空间大。
所以在部分逐利的茶商眼里,压根不顾国标的规定,将它们加工成白茶。
买到这类茶树品种货不对板的“假银针”,自然会遇到没有毫香、汤感淡、稠度差、滋味薄等种种问题!
《3》
第二层原因:工艺不行
提及白毫银针的毫香弱,不可避免地要再一次,提到工艺问题。
工艺上好的白毫银针,毫香馥郁,毫香蜜香特征明显。
工艺普通,中规中矩的白毫银针,毫香表现正常。
工艺差劲,内质受损的银针,毫香相对更弱,甚至是缺席,闻不到毫香。
白茶加工里,基础步骤无非是萎凋、干燥等。在白茶里,上好的工艺,讲究及时摊晾、薄摊薄晾、日光萎凋。采下来的茶青鲜叶,得趁着茶青还处于新鲜状态时,第一时间去摊晾,抓紧时机让其萎凋失水。
随着鲜叶的失水,能一并将不好的物质蒸发掉,从而保留下更多的养分物质。
然而,要是处理不及时,耽误了白毫银针茶青的摊晾良机,容易将茶青堆积闷坏。
闷在一处的茶青,待在又闷又热又潮湿的环境下,根本不能透气。时间一长,就容易闷坏。
被闷坏白毫银针茶青,白毫脱离快,养分受损严重,鲜味物质大量损耗。
最终喝起来,自然就会出现毫香极弱,近似于无的情况。
由此可见,白茶的加工并不简单。
隔行如隔山,作出一款鲜香醇爽的优质白茶,难!
遇到工艺受损的白毫银针,能喝到毫香的概率极低,尝起来平淡无奇,茶汤寡淡,香气平淡。
喝起来,还当真是不如喝白开水!
《4》
第三层原因:产区影响
特定茶树品种芽头和叶片背面的密集白毫,是提供毫香的物质基础。但是白毫银针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受原生家庭影响。
产区环境不佳,不适宜茶树生长,同样会给白茶带来毫香弱的问题。
比如, 平地茶园等,跟高山茶园相比,环境存在天壤之别。
高山茶园, 海拔适中,温度适宜,光照温和,漫射光多,云雾充足,植被丰富,生态体系极好。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影响,生长在高山的茶树,新梢持嫩性更佳,白毫保留更佳丰富。
换言之,高山银针的毫香,天生要更加馥郁、明显、表现力足。
而平地茶园,海拔低,终年缺乏云雾和林荫遮蔽,茶树的总体风味物质积累有限。
同时,缺少天然地势的遮掩,夏日时,茶树容易遭遇狂晒暴晒,而冬日时, 寒潮直驱而下, 给茶树带来严酷的生存考验。
受限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平地茶园里的茶树,步步维艰,能顺利存活下去,尚且不易,更不提积累下充足的养分和风味了。
从高山银针和平地银针的实物对比,可以看出,平地产区的白毫银针, 白毫相对比较稀少。冲泡出来后,喝茶闻香,能感觉到的毫香自然会弱上许多。
喝到这样平平无奇的银针,在很多刚开始喝白茶不久的新人眼里, 就感觉是没有毫香。
来源至天然的一杯茶,不论是香气或植物,一概受生长环境的自然条件影响!
好山好水好生态,方才是产好茶的关键。
《5》
第四层原因:干度不够
大家有所不知,所有白茶里面,白毫银针的烘干最考验制茶师功力。
这得从白毫银针的芽头构造说起 。一旗一枪特征明显的白毫银针,芽头的结构像是一颗笋,剥开一层,还有一层。
并且,层层都有惊喜,每一层都生长着大量的白毫。
产自高山的白毫银针,将其芽头逐一剥开,足足能剥出5-7层之多。
正因如此,白毫银针的烘干比较考究技巧。因为裹上厚厚“白毫层”的银针,内里的水分难以蒸发。
当一个初出茅庐的制茶师,资历尚浅,工艺欠缺时,很难将银针芽头内的水分烘干达标,由里到外彻底干爽。
于是,这样因为含水量不达标,没彻底烘干烘透的白毫银针,在存放了一段时间后,芽头内多出来的水分会扩散出来,诱发茶叶的受潮变质。
受潮后的白毫银针,会面临香气越存越淡,汤感越来越薄,水味明显等诸多毛病。
遇到这样的茶,喝起来毫香很淡,接近于无,一点也不稀奇!
由此前车之鉴,可以看出,干度是白茶好坏的分水岭。
白茶一定要做得足够干,未来才能陈化为风采明艳的好茶!
《6》
院子里的山茶,开花了。
剪一枝插入瓶中, 花气悠然, 淡雅别致,是冬日茶桌上的一景。
三九隆冬,饮茶,赏花,晒太阳。
冬阳杲杲下,静日安和,万物分外静谧美好。
天然的香气,不论是花香,还是茶香,均尤为不俗,恬淡宜人。
白毫银针作为白茶界的天之骄子, 毫香是它的香气代表作,闻起来特别亲切,是一种天然植物香型的混合体。
没有毫香的银针,注定不是好银针。
繁花再美,缺了香, 也是一种遗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