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堂玉纪实散文:高唐钟鼓楼
说起高唐县旧城的古建筑,首先应从高唐县标志性建筑一一钟鼓楼开始。因为它是高唐年代最久远、最高大宏伟处于城中心最高点的建筑。它建于明朝景泰二年,由当时的知州赵玉筹建。当时没有名字。至清朝康熙年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桑沧,楼体破败倾斜、几欲坍塌。
知州谈镕因财政困难无银可拨、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筹款修建,使楼体光彩夺目、焕然一新。完工后州内官民为纪念谈镕这一历史功绩将楼命名为“谈公楼”并制成匾额悬挂于城楼上。到清朝光绪年重修时改名“奎光阁"。到民国时期以后有的叫钟楼(因为楼上只有钟没有鼓)有的叫古楼(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叫钟鼓楼,还有的叫鼓楼。
我们就叫它钟鼓楼吧。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式古建筑,属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由楼基和两层楼台组成。最上一层楼台是木结构。中间楼台四周有高约四尺的女儿墙。楼墙由大青砖嵌白石灰砌成。楼顶复以绿琉璃瓦。垂脊上有各种陶磁小动物,两端有高高翘起的龙首。楼台上有八根粗壮的圆柱支撑二楼的飞檐斗拱。楼顶的飞檐较小不用支撑。檩樑柱全由卯榫咬扣固定,无一根铁钉。双层楼檐象巨鹰的双翼,展翅欲飞。整个建筑高大雄伟、威严厚重、古色古韵。楼体总高十五米仅次于聊城光岳楼。楼下有东西砖拱门,可通行当时最大的六匹马拉大车及后来的大卡车。西南角有小门,平时上锁遇节日开门。进门有砖台阶直通楼台。
我小时候常常到楼上玩。在楼上能看到二十里以外梁村古塔。那时我听老人讲(我现在也是老人了)秋天光线好的时候早晨能看到东南方的泰山。后来初秋的一个早晨我登楼往东南看,还真看到了东南方有一些黑乎乎的物体和山的形状差不多。大概那就是泰山吧。据光绪三十三年编修的高唐州志记载,康熙、乾隆皇帝几次南巡过高唐都曾登上钟鼓楼观景游玩。明清两朝的官吏和省内外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诗作。现将钟鼓楼明清两代的有关诗篇录于下,以飨读者。
以上诗句有的是高唐州志的记载,有的是碑文。都是珍贵的有关钟鼓楼的历史资料。时间的车轮转到了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三月八日。这一天高唐西方不到二百公里的邢台发生六点八级强烈地震。震波波及高唐,有许多土坯危房被震的倾斜坍塌。已五百多年的钟鼓楼也未能幸免,楼体被震开一条裂缝。按说理当抓紧加固修复,可那时的县领导却阴差阳错莫名其妙地将受伤的钟鼓楼拆除了。
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后,县委县政府为了恢复人文历史景观,开拓旅游资源把高唐打造成仅次于聊城的旅游城市。重修了柴家花园、大觉寺。却偏偏忘了高唐地标牲建筑钟鼓楼这个重中之重。令人扼腕叹息!我曾请好几位任县政协委员的朋友提案重修。答复都说有重建意向但财政紧张,暂时不能立项。上几年清平镇重修了北城门楼,我去看了看。工程干的不错。修旧如旧、气势恢宏、很有古城楼风韵!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乡镇的古建筑重修了,是不是县里的古建筑也可以重修呢?清朝两个封建官吏(知州)能捐出自己的俸禄修复钟鼓楼和古城墙,我也期盼着钟鼓楼能早日重修,就以我纪念钟鼓楼被拆五十周年时写的这首五言诗结束这个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