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吕同六教授 —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座桥 文|温承德 诵|心若幽兰
谨以此文献给吕同六教授诞辰日(1月8日)纪念
吕同六教授著作
吕同六教授
--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座桥
我国著名的意大利语言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吕同六先生从事意大利文学研究翻译四十多年,是学术界公认的意大利学的领军人物。
吕同六先生因患癌症,于2005年10月28日逝世,享年67岁。
因为吕同六教授对开展中意学术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人们的赞颂,被誉为“文化使者”,并曾先后荣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爵士勋章、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以及追授“意大利仁惠之星一级勋章”,这在我国学者中是独一无二的最高奖。
吕同六教授是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座桥。
吕同六教授
(1938.01.08-2005.10.28)
亲情友情是心灵撞击的绚丽火花
吕同六先生一生对亲人朋友都留下了一片真情,亲情友情是心灵撞击的绚丽火花,留给了人们对吕同六先生更多的怀念。吕同六夫人蔡蓉女士是外交部的老职业外交官,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工作了十多年,唯一的女儿吕晶在意大利工作。
病中的吕同六总是这样对妻子蔡蓉说:“我知道我是不能生病的,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妻子蔡蓉说:“他们这代人总想把浪费的十年补回来。他得这个病,跟他长期工作到夜里两三点有关,变换工作内容就是他的休息。我再也不会让他中午不休息,晚上开夜车了。”
吕同六蔡蓉年轻时
几颗红豆被蔡蓉悉心保存至今,这是结婚时吕同六给她的真爱永远的信物。在蔡蓉眼中,它们远比一枚钻戒更珍贵。在蔡蓉心里,吕同六是一个完美丈夫。蔡蓉说“他像一个兄长,像一个父亲那样的体贴我”。
除了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外,这位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汉,操持起家务来也是毫不含糊。在外交部工作的蔡蓉有十几年时间驻意使馆工作,吕同六总是在电话里安慰妻子,“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能难倒我”。他曾用两毛钱的肉和一点玉米面做出可口的饼子,拿起针线把女儿短了的裤子改长。
1986年蔡蓉生病住院,吕同六怕妻子情绪不稳定,人刚离开医院,一封信就送到了病房。两页纸上满含温情和鼓励:“就算是最坏的状况,你残废了,我也照顾你一辈子”。
蔡蓉回忆吕同六的著作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年1月)
蔡蓉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在驻意大利使馆工作,直到2001年底单位在我的坚决要求之下才放我退休回国,我说家里就我先生一个人,病着却无人照顾。”
原来,这么多年来先生是独守寂寞。当年,外交部给外文所的冯至写信,想把吕先生调去,让夫妻两人同去意大利。冯至坚决不同意,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吕先生得知后也说:“我的工作和事业是在中国。”
阿姨想了很久才想通,只是她深知先生一个人在家生活的清苦,譬如2000年他被检查出结肠癌却瞒了她十多天,因为那时恰逢朱镕基总理访问意大利,他觉得妻子身为外交官应该以工作为第一。
吕同六教授年轻时
吕老师的逝世留下了一个难以填补的空白
刘儒庭(翻译家、作家): 2005年10月28日,我尊敬的师长,中国意大利文学翻译界的领军人物吕同六老师,在与病魔顽强搏斗了5年之久、写出了那篇见解深刻、语重心长的致辞之后,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意大利文学翻译、研究和中意文化交流方面留下了一个难以填补的空白。
吕老师是意大利文学翻译界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这并不只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意大利文学翻译和研究的专业工作者,而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了这一重担是多么沉重,认识到了需要组织起翻译、研究的队伍,共同挑起这副重担,更是因为他以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超凡的学术组织能力,组织带领意大利文学翻译界的同仁,在几十年里译介了大量意大利文学作品和作家、诗人、戏剧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没有吕老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在吕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开辟了意大利文学译介和研究的一个新时代。
吕同六老师是一位战士,是一位为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的伟大战士。吕老师安详地走了,带着遗憾和抱负、带着他一生通过艰苦努力积累的大量知识、见识走了,这是无形的珍贵资产,他的英年早逝是难以弥补的损失,令人惋惜。
吕老师留下那句“还有很多事要做”的遗言无限遗憾地走了,这句话饱含着对事业的不舍和眷恋,也饱含着对我们这些后来人的期待和激励,我们应该学习吕老师那种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坚韧不拔、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热爱的事业贡献一份应尽的力量,更希望不断涌现出新的领军人物,组织大家共同奋斗,更上层楼,以让我们这位兄长、统帅的在天之灵安息。
纪念教授的文集《永远的吕同六》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3)
他逝世了,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长和导师
温承德(自由作者译者):在卡拉布里亚岁月里,我结识了恩师吕同六教授。在认识他本人之前,我读他的书,读他的文学评论,读他译的小说,读他译的诗歌,查他编写的字典。
从卡拉布里亚的岁月到后来二十多年里,他教我怎样读书,读些什么书,怎样做学问;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博学、谦虚。他往你面前一站,就是方方面面的榜样:无论是学问、为人、体育,他在我的心目中是尽善尽美的,他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兄长,又是一个坦诚的朋友,更是一个引导我做学问的导师。
吕同六教授著作封面(部分)
他走了,他那么年轻就走了,发生在去年10月28日。那天,突然接到儒庭兄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我没有听完就哭了。许多时间以来,为失去他而悲痛……这五年来,总盼着在他身上能出现奇迹,盼他再来他曾经走过的地方,陪他去看看卡拉布里亚,然而吕先生却永远走了。
自从卡拉布里亚的岁月开始几十年来吕老师和夫人蔡蓉大姐就像是我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待我和我的妻子女儿。
我在北京的时侯总想见到他。但很矛盾,我知道他时刻都在写作。我不忍心占去他宝贵的时间。有时我去看望他是件极高兴的事,我从海淀骑车一直奔东去朝阳。
(右)吕同六、Graziella(温承德的同学)、温承德 1980年于科森察
吕老师和蔡蓉大姐,一个是著名学者,一个是老职业外交官,但一开始没有自己独立的住房。他们住的外交部分配的房子,一小套房子,二房一厨一卫,与外交部一个同事一家合住;多少年后,才调整成一套二房一厨一卫的老楼住房。
我记得,他们搬过三次家,每次也没有大了多少。前两次搬家,我都去了,这是我唯一能帮助他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或像样的家具,都是书,无数的书。来帮助搬家的都是吕老师社科院的同事,有老的,有年轻的,很多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一经介绍尽是些大学问家、大翻译。吕老师是非常细致的人,将所有的书装纸盒子里前都分类和编目。
(右)温承德、吕同六、马述强
在吕老师逝世后,我从他的同事好友以及记者的纪念文章中读到一段话:霄云路霞光里的一盏灯再不会在夜里亮到凌晨两三点了。
这个街道,这个小区的优美的名字一直牢牢地记在我的脑海了。还有那盏老式的绿罩的灯和那把用了多年用浴巾罩着的破旧的藤椅。
有一年我回国,相约儒庭兄和史克栋去看望蔡蓉。我们将一个鲜花蓝献在了吕老师的遗像前。他们最后居住的霄云路霞光里,就是一套老旧简朴的单元房。这个小区并没有它的名字优美,包括他们原来住的幸福二村,这就是著名学者的家。
由于我一直在罗马生活和工作,没有见到吕老师生命最后岁月的形象。他留给我的形象一直是他40岁50岁时的形象。他长我14岁,1938年1月8日生,属牛。他就是一头牛,辛劳了一辈子。
后来蔡蓉大姐告诉我,他在最后的岁月里感叹:活着都好!我理解他的这句话。他割舍不下他的妻子和女儿暨亲人,他割舍不了他的事业。
我还没有见到和读到蔡蓉和晶晶用了十年的时间整理出版的《吕同六全集》。我相信有许多是我没有读过的,洋洋700多万字呀。
吕老师肯定有一个计划是未完成的,那就是《意大利文学史》。很多年以前我问过他:你什么时候写《意大利文学史》?他回答过我:不急于写,要放到最后。我理解他的规划。但他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给我们留了一个缺憾。
(左)吕同六、Bianca、Massina、温承德 1980年于维罗纳
他不仅是一个大学者,他对社会,对政治,对世界等都有深刻认识和持独立观点,而且他永远是风度翩翩、玉树临风。
他是个非常聪慧的人,对什么都看得很透彻。他对仕途不感兴趣。他刚从苏联回国时总参要他,他不去,去了社科院。
70年代末我们在意大利时当时的大使张越对吕老师非常欣赏,劝他调到外交部,他不感兴趣。我认为如果他要做外交官,那一定是很出色。
他很豁达,爱惜人才。他生前组织了许多有水平的译者译介和出版多部意大利文学丛书。这是我国从民国以来甚至更早没有过的译介意大利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
他逝世了,我们失去了领军人物。他逝世了,我失去了一位兄长和导师。
刘儒庭温承德著作扉页
吕同六教授著作
[作者简介]温承德,笔名:白石,旅居意大利,自由作者。主要著作:《意大利之旅》(中文版)、《永恒之城一罗马和梵蒂冈》(中文版)、《世界遗产—一意大利名胜古迹》(中文版)、《古韵长存风情万种——三个中国人眼中的意大利》(散文随笔集)、《意大利的阳光下》等;翻译作品:《Ⅱ pensiero diXiangjiang》(《湘江思想》,意文,即《湘江评论》)、《北京旅游图集》〔意文)、《罗马》( CD ROM,中文版)、《罗马和梵蒂冈》(大型画册,中文版合译)、《永恒之城一罗马和梵蒂冈》(DVD,8种语言)、《罗马—一过去和现在》(上下册)(中文版)、《辉煌的意大利》(DVD,8种语言)合译)、《意大利:天下独秀》(意大利国家电视台)DVD,中文)、《罗马未来方程》(中文)、《世界之都——罗马》(中文版)、《雅典-----过去与现在》(中文)等;翻译意大利作家(焦·阿尔皮诺、卡尔维诺、路·卡普安那、姜尼·罗大里、焦·萨维亚尼、迪·布扎蒂、萨·迪·贾科莫、托·兰多尔菲、萨斯特拉蒂等)中短篇小说;翻译电影《伦娣娜》、《埃玛努埃莱在美国的奇遇》、《夜幕下的女人》等;写有短篇小说、诗词、散文。
朗诵老师:心若幽兰,陕西西安人,声音爱好者,多家平台朗诵作品。
作者本文关联作品链接:
【听】吕同六,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座桥 文|温承德 诵|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