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六】梨园往事:《'四小名旦'与'四白蛇传'》《琐忆京剧女武生》《名家救戏佳话》等三则

'四小名旦'与'四白蛇传'

  半个世纪前,经常发表戏曲动态文章的北京《立言相》,曾接到读者来信建议:继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之后,应该有个'四小名旦',经过评选,一致公推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张君秋四人。《立言报》负责人据此于一九四O年请李、毛、宋、张先后在京华的长安戏院和新新大戏院举行了两次合作演出《白蛇传》,每人一折,被称为'四白蛇传'。宋演《金山寺》、毛演《断桥》、李演《合钵》、张演《祭塔》。珠联璧合、各展绝招,非常精彩。自此始,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便被观众公认为'四小名旦'。
  这'四小名旦'履历不同,各有所长。李世芳是山东掖县人,十一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先宗尚后转梅,兼取尚梅之长。他扮相艳丽、柔媚,做工传神,有'小梅兰芳'之称。一九三六年拜梅兰芳为师后,艺事猛进,一九三八年出科,组班演于京津。张君秋是江苏丹徒县人,先拜师李凌枫,后又向王瑶卿和'四大名旦'学戏。他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嘹亮,音域宽广,音色纯美,亦有'小梅兰芳'之称,演唱刚劲委婉,俏丽清新。毛世来是北京人,十一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艺宗筱翠花,曾先后拜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初演青衣,后改花旦,扮相娇小玲珑,戏路很宽。他精通武功,有的武生都比不上他。宋德珠是天津人,先在私人科班学戏,后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曾向程砚秋、荀慧生等人学艺。他的武功坚实,扮相妩媚,以演武旦、刀马旦为主,兼演青衣、花旦,挑班演于京津沪等地。
  一九四七年李世芳罹难青岛,宋德珠亦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行新的'四小名旦'选举,得到戏迷们的热烈响应。当年八月一日开始投票,历时四十五天,于九月十五日揭晓,结果张君秋名列榜首,毛世来居第二,陈永玲、许翰英新入选排第三、第四名。选举后,四人又在华乐戏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了'祭塔旦'的美称。

  许翰英艺宗荀慧生,'文革'中作古;陈永玲原名陈志坚,曾住青岛中山路三十号楼上,读书时就酷爱京剧,拜王芸芳学旦,后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学戏,艺宗筱翠花派,亦得到'四大名旦'的亲传。他如今年逾花甲,竟还能踩跷演重头戏《小上坟》、《醉酒》、《战宛城》等,被称为'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花旦之魁'。台湾影后林青霞、名伶魏海敏暨港上名票邓宛霞等,均为他的学生。

琐忆京剧女武生

裴艳玲和俞鉴

近年,梨园界出现几位女武生,深得人们的赞赏。知名的有宁夏京剧团的俞鉴,河北梆子剧团的裴艳玲,上海京剧院三团的潘瑛和武汉汉剧院的邓敏等。
  过去在女演员中能串演武生戏的也大有人在。我看过白玉薇串演的孙悟空,言慧珠串演的《连环套》中的黄天霸。云南京剧院的关肃霜则更是文武全才,武生戏能串演《八大锤》之陆文龙,《金钱豹》之豹精,《三岔口》之任堂惠等。
  早期活跃于北京舞台上的女武生,最有名气的当推于紫云。她的短打戏有《恶虎村》、《四杰村》、《花蝴蝶》等三十余出;长靠戏有《冀州城》、《挑滑车》等二十余出;文武老生戏有《潞安州》等。其扮相英武,武功扎实,起打勇猛,而且嗓音圆润、明亮,唱、白均颇有韵味,为当时女伶中的佼佼者。
  稍后的女武生有赵紫云,曾搭刘喜奎班演唱,也常与刘配戏。她扮相英武,凛然有丈夫气。
  再一杰出女武生为梁春楼。她起打猛烈火暴,动作如疾风骤雨,几令人不敢直视。拿手戏如《金钱豹》、《夜战马超》、《战冀州》、《挑滑车》、《白水滩》等,称绝一时。
  二十年代,还有一位活跃于济南舞台上的女武生筱月山。她体型较胖,演《铁公鸡》之张嘉祥,斜露半边膀子,气势勇猛,翻打扑跌,无所不能。'开打'时真刀真枪,火炽惊险。
  三十年代,在济南等地的女武生韩月樵,能演《长坂坡》、《四杰村》、《连环套》等戏;《挑滑车》更是她的佳作。
  四十年代活跃于山东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地舞台上的女武生有王虎宸(原名樊斌卿),能演《驱车战将》、《卧虎沟》、《四杰村》、《连环套》及《八大拿》等戏;勇猛矫健,走'扫堂'、'旋子',又冲又帅。演《淮都关》耍大刀背花,风掣电闪,动人心魄。
  此外,沈阳文武生陈麒麟,扮相英武,身材高大,嗓音洪亮,曾与袁世海合演《连环套》。    

名家救戏佳话

  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的对白、唱段和表演动作,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现,因此一旦出现误差,比如忘词、漏唱或发生意外现象时,就有可能'坍台'。但是不少名家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则能随机应变,加以弥补,使全剧善始善终,甚至取得更好的效果。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一次演出《贵妃醉酒》,当他把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凤冠上,唱到'冠上加冠'时,一不小心,帽子突然掉在台上。这时,如果弯腰去捡,就要遭到观众哄笑,甚至会喝倒彩。梅兰芳没有去捡,而是向扮演高力士的萧长华做了一个手势。萧长华心领神会,马上添了一句词儿:'娘娘,你的帽子掉到哪儿啦!'梅兰芳听到这句道白,便以醉步向帽子走去,高力士将帽子捡起来,给了娘娘。两个机智聪敏的艺术家,不仅巧妙地弥补了这一漏洞,而且更充分地表现了杨贵妃的醉态。
  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有一次演出荀派名剧《红楼二尤》,演到王熙凤借秋桐之手害死了尤二姐初生的婴儿,尤二姐唱那段二黄原板时,唱到第五句:'诉不尽心内的苦,珠泪难忍!'一失神,把最后一句唱词忘了。他灵机一动,赶紧把已死的婴儿抱起来,现编了一句:'想必是我的儿,他……他又复生!'算是把忘的那句词补上了。事后很多熟人都说,他这句改得好,更充分地刻画出了尤二姐遭受迫害后精神错乱的形象。他自己也觉得这临时诌出来的词比原词还生动,从此就按这句唱下去了。
  现代名伶如此,老一代的名伶亦有令人惊叹者,谭派祖师谭鑫培,一次在《文昭关》演出中,管道具的误将宝剑换成了腰刀。上台后,谭才发现,但又不好再换,他灵机一动,将伍子胥的唱词:'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悬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改为:'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父母冤仇不能报,腰间空挂雁翎刀。'四句唱出,满堂喝彩。
  京剧之外,其他形式的舞台演出也有类似。如弹唱名家马如飞,一次在弹唱《珍珠塔》时,不慎把'丫环移步出了房'唱成'丫环移步出了窗',观众听后哄堂大笑。
  马如飞知道唱错,但他毫不惊慌,镇静自如地补上一句:'到阳台去晒衣裳。'听众一听这巧妙的补白,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谁知一疏忽,又把'六扇长窗开四扇'唱成'六扇长窗开八扇'。这时观众不再喧哗,静静地听他如何补漏。马如飞不慌不忙,依然如故,以他丰富的舞台经验,继续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台下顿时掌声满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