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古城
长汀城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山谷的盆地中。四周沃野平畴,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汀江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长汀古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
这是汀江两岸的长汀古城和新城。
长汀古城墙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即公元769年,以后在历朝中因拓城而有所扩建。汀州古城墙至清朝时有5000米。现在保有完好的城墙有3000多米,将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和富有门连在一起。
汀州古城曾有十座城门,分别是:朝天门、丽春门、挹春门、环雁门、正笏门、富有门、宝珠门、西水门、凝端门和通津门。
这是三元阁门楼正面。它是汀州古城最古老的城门,后改为广储门,是唐朝大历年间的城门,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为三层城楼,阁基是原古城门,用方块石条堆砌,上边用城墙砖砌成,翘角飞檐,甚为壮观。
这是广储楼的内面。
宝珠门。城门位于长汀城南大街,为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汀州新城址的城门。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把府署南楼慈济阁拆移至此城门上,因面对宝珠峰,故又名宝珠楼,面积约500平方米,分内外两重城门,中间有养马糟,是一座特殊的古城门。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解放长汀时,由此门入城。所以又有红军入闽第一门之称。
这是在宝珠门上的宝珠寺。
这是位于东大街的朝天门。砖砌城门,甬道长4.88米,清代重建,双层楼阁式。
这是现存古城墙最西端的富有门。
这是惠吉门内的一座亭。红灯高掛,绿树相围,我们在此休息后开始登惠吉门城楼。
这是一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城门,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抗击元军并赋诗。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封为右丞相兼枢密院事,督诸路军马抵抗元兵。1276年,文天祥率兵从赣州转战到长汀,企图以汀州为抗元根据地,达到收复大宋江山的目的,得到汀州人民的大力支持。文天祥大喜,写下《汀州》一诗:“雷霆轻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抒发了率军入汀军势大振的壮志情怀。但是后来因汀州郡守黄弃疾贪生怕死,勾通右军参赞吴渗投降元军,文天祥才不得不撤出汀州,转战龙岩、漳州,再到广东沿海坚持抗元斗争。
这是紧临富有门的惠吉门城楼 。它位于店头街南端,在汀江边,建于明代。城楼坐北朝南,通高15.6米,上下两层,底层134.85平方米,二层36.68平方米,砖木结构。
这是惠吉门夜景。
这是在富有门到惠吉门的城墙上。
这是惠吉门临汀江一面,门前是一条东西向的通道,通道处侧是石护拦。栏外是深深的汀江河道和静静流淌的汀江。
这是在由惠吉门到东临的五通门的城墙上。二门相距约200米。
这是五通门。门楼高三层,是现有城门楼中最高,最玲珑剔透和漂亮的。
白天的五通门古朴沉寂不起眼,而一到夜晚,华灯亮起,便化身金色的宫殿。
这是济川门东侧的龙潭烽火台。
济川门,曾叫丽春门,宋治平三年,郡守刘均扩城,开六座城门,东曰济川门。民间相传,长汀“十座城门九把锁”,其中济川门是唯一一座夜间不锁的城门。古汀州,夜间官民通行,都由这座城门出入。
这是济川门和其正对着的水东桥。济川门外墙上书写的“济川门”三个字是按照宋朝的原貌,以黄庭坚的题字镌刻于城门上。
这是雄伟壮丽的济川门侧影和楼梯。
这是济川门内景。城门上书写着“南国山城”四个字,出于王阳明到汀州时期的诗作《回军上杭诗》:
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
南国已看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
溪云晓度千峰雨,江涨春深两岸波。
第一句的前二个字“山城和第二句的头二个字“南国”。
这是济川门西侧的春莲烽火台。
云骧阁在长汀城东乌石山。是座方形的两层楼阁,飞檐凌空,翘角卷云,雄伟壮观。楼上是一厅二间,四面为走马楼沿。底层大殿朝东,殿的屏风后有门,朝西,横额书“云骧阁”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阁下古树参天,苍翠茂密。临江有龙潭,深而水缓,奇石林立,江水侵润。
汀江穿城而过,水向南流,漩转成渊,日“龙潭”。这是龙潭上的石刻“龙潭”二字。
上官周纪念亭,上官周,长汀县官坊人,清朝著名画家。
宋慈亭,为纪念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宋慈于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任长汀知县,任内政绩卓著,深受汀州百姓赞誉,百姓建亭纪念之。
这是“放生池”摩崖石刻上的方亭。
江岸石壁有一处“放生池”摩崖石刻,为宋代古汀州知府赵不戒所书,字迹虽有千年历史,仍清晰可见。
这是龙潭边上的巨石,如同张开的龙口。
这是乌石山东侧紫阳祠前的门。
这是重建的紫阳祠,现为老年活动中心。它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祠祀大儒朱熹,门生长汀进士杨方配祀。云骧阁就在紫阳祠边上。右边建有长寿亭。
这是乌石山东的长寿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