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阅读还是社交:电子书弹幕的困局、进路与前景

优先发表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0.00.045

摘要 | 电子书弹幕是在电子书的阅读页面添加弹幕功能,以便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文章通过和视频弹幕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电子书弹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弹幕内容缺少有效管控、削弱阅读效果、模糊阅读与社交界限等,提出“阅读为主、社交为辅”的电子书弹幕实践进路,通过强化电子书弹幕社会化阅读的功能,满足读者线上阅读与社交需求、助力电子书出版业发展、促进全民阅读推广。

关键词 | 弹幕;电子书;电子书弹幕;社会化阅读;全民阅读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一、引言

弹幕是一种常用的新媒体互动方式,深受年轻人青睐。弹幕一词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指在同一时间内发射大量子弹或者集中炮火射击,密集的子弹或炮火就像一张幕布一样。[1] 弹幕在视频中的应用源自日本niconico 动画网站,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A 站(AcFun)、B 站(bilibili)、爱奇艺、腾讯等各大视频网站。这里的弹幕概念已发生变化,指用户可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发布自己的感想或感悟,内容一般自右向左飘过屏幕。当弹幕的数量较大时,会遮挡住整个屏幕, 形成一种“覆盖式评论”。[2]

电子书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储于硬盘、光盘、软盘、网络、闪存及其他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图书产品。[3] 电子书的阅读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持阅读器等。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阅读媒介由纸质载体向数字化发展,电子书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媒介。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子书内容并与其他读者进行沟通交流,许多电子书App 在阅读页面添加了弹幕功能,如掌阅、QQ 阅读、网易蜗牛阅读以及微信读书。李建伟和杨阳对电子书的弹幕形式做了如下描述:“在正文内容中由读者针对任意内容添加的评论内容集合而成、显示评论数量的超链接浮窗形式。”[4] 电子书弹幕以电子书为媒介载体,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阅读与社交需求。

二、阅读或社交:电子书弹幕的发展困局

视频弹幕在应用之初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内容缺乏监管、主流接受度较低、内容审查较难等,[5]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已逐步解决。电子书弹幕应用时日较短,同样面临着上述困扰。电子书作为不同于视频的一种媒介载体,在引入弹幕形式时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如模糊阅读与社交界限、削弱读者阅读效果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制约电子书弹幕的应用与推广。

1. 弹幕内容缺少有效管控

网络的匿名性为互联网社交行为披上了一层虚拟面纱,用户的“畅所欲言”由此获得鼓励。然而,这也可能使得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表达和情感宣泄出现失控。在电子书平台上,此类情况同样难以避免,比如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送与阅读内容无关、甚至内容粗俗的弹幕,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其他读者的阅读环境。

事实上,类似问题也存在于视频弹幕中, 而相较成熟的视频平台普遍已建立完善的管控与监督机制来杜绝这类情况。以bilibili 为例,视频由Up 主上传后需经平台审核方可发布,且一经发布,Up 主即持有删除视频中弹幕的权限,由此实现视频发布者对弹幕内容的管控。同时,该视频的手机端与电脑端观看用户均可对弹幕进行屏蔽或举报操作,由此贯彻落实对弹幕内容的监督管理。相关弹幕监管机制亦可见于腾讯视频与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不同于视频平台,新兴的电子书弹幕应用尚未建立起平台与用户渠道的监管制度,电子书弹幕无需经过平台审核便可即时发布,平台也没有赋予用户举报与监督的权力,对于弹幕内容的管控依靠的仅仅是用户的自觉及用户间的互相监督,方式仅限于对违规弹幕进行规劝。不难看出,这种依靠用户自觉的监督力度较弱,监管效果有限。诚然,读者因对于阅读内容理解不同而发生争论的情形有助于增进电子书的社交功能, 但在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下,一些充满戾气与粗俗的弹幕内容难免会干扰读者的阅读过程,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削弱阅读效果, 甚至可能会激起读者的抵触情绪,这显然不利于阅读行为的正常进行及推广。

2. 弹幕削弱读者的阅读效果

电子书弹幕丰富了阅读的跨时空交流, 读者围绕作品而展开的知识分享、观点讨论更加便利,基于文本内容之上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也更丰富。但同时,电子书弹幕的应用也隐含对阅读体验、阅读效果的威胁——弹幕的加入,可能会削弱阅读本身的严肃性, 打破自我沉浸式的思考过程,使读者难以进行深度阅读。有研究表明,数字化阅读的阅读效果不如传统的纸质阅读,后者在内容理解层面享有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在阅读长篇文章时。[6] 周宪针对不同阅读形式,提出公众阅读行为出现从“沉浸式阅读”向“浏览式阅读”转变的趋势。[7] 无疑,电子书阅读形式属于后者的范畴。

在阅读效果本就略逊一筹的前提下,电子书中弹幕的出现,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份劣势。电子书弹幕与电子书内容同为文本形式,二者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同时,由于电子书弹幕数量不受控制,有时候还会喧宾夺主,取代正文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对象,耗费读者的阅读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集中度,降低了阅读过程的流畅度,不仅会减少阅读的仪式感与美感,还会令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弹幕内容之中,难以在阅读文本上集中注意力,以致深度阅读难以为继。

3. 弹幕使阅读与社交界限不清

电子书将文本内容传递给读者,电子书弹幕作为读者理解文本的工具,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核心是读者的阅读行为。同时,弹幕作为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一种互动方式,其在电子书中的应用使读者的评论与感受成为阅读对象之一,读者的注意力自阅读作品转移至浏览弹幕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行为逐渐偏离其本质。更不用提,不少弹幕并未聚焦于读者对文本的感受, 已变成读者闲聊或发泄情绪的渠道。

不可否认,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对于社交的需求源自自身的社会性,而阅读是使读者暂时脱离现实社会,重返自我认知与思索的行为,过度在阅读中注入社交性,会使有限的注意力被瓜分,导致阅读行为变质。如此一来,不仅无法达成阅读中社交的目的, 反而会使二者失衡,直接提高读者的阅读难度,影响读者的阅读环境,破坏读者的阅读心境。电子书弹幕的社交性本该服务于阅读, 将重心放到阅读上,但就当前的应用情况而言,电子书弹幕却使社交与阅读的界限不清, 导致读者的阅读与社交效果都大打折扣。

三、阅读为主、社交为辅:电子书弹幕的实践进路

电子书弹幕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读者阅读中的社交需求,因此,破解电子书弹幕发展困局的关键,是发挥其社交属性,使社交成为阅读的推进器,实现阅读与社交的“和谐共处”,使读者同时获得阅读与社交的优质体验,在社交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1. 平台对文本分类,使弹幕成为阅读的辅助工具

由于并非所有的文本类型都适合配合弹幕进行阅读,电子书平台应先对文本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参照文本的上架标签或平台分类,如微信读书App 中将《平凡的世界》归类为“现实小说榜”,将《人类简史》归类为“历史榜”等。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 平台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荐弹幕功能和相应的阅读参考。同时,平台应给予读者开启或者关闭弹幕的选择自由。读者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可接收到电子书平台在阅读页面根据阅读文本标签所设置的弹窗提示, 分为“推荐开启弹幕阅读”与“推荐关闭弹幕阅读”两种选项。在读者选择关闭弹幕阅读以后,阅读过程中将不会有任何弹幕出现, 弹幕的数量也将被隐藏。尽管现有的许多电子书平台已赋予读者开启与关闭弹幕的主导权,如掌阅和欢乐书客等,但是平台对于读者是否关闭弹幕的引导设置却很少见。这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建立阅读文本前的心理预设,为渴望阅读或者期待社交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这样既能保证“只想安静读书”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足够思考的空间,充分享受阅读过程,同时也使持有阅读兼社交需求的读者能通过弹幕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实现社交目的。

2. 挖掘优质弹幕,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弹幕的质量不仅影响读者的观感和心境, 更影响用户对阅读平台的好感度和满意度。平台用户知识层面不一,弹幕内容鱼龙混杂, 优质观点在密集的弹幕中往往如沧海遗珠。大数据时代,阅读平台应当通过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精准发掘弹幕中的优秀内容, 将这些优秀弹幕置于文本章节初始页顶端, 并添加优质弹幕的符号标识。这种对优质评论的挖掘,可实现电子书弹幕的价值观引导,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的阅读品味。

针对弹幕的监督与管制,电子书平台方面,应以设置关键词的形式将内容粗俗的弹幕删除或屏蔽,用户方面,可借鉴视频弹幕中的方式增加举报和屏蔽等用户权限。平台与用户双管齐下,减少无用或不良弹幕的侵扰,共同创造优质阅读环境,使读者更好地享受阅读与社交。

3. 创建阅读社区,打造阅读社交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阅读平台应当满足用户渴望融入社交群体的天性,通过大数据与算法技术,为志同道合的读者创建阅读社交社区。大数据时代,每个用户的阅读内容与弹幕内容在电子书平台后台中应该都有留存记录,尽管用户展示出的信息与真实的信息会有所差别,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想要展示给大众的个人形象。平台应将用户展示的信息量化为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相近的读者进行互相推荐。同时,平台可根据阅读的相关性提供用户之间的推荐, 鼓励有共同阅读兴趣的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阅读之外的社交。此时,由于读者的阅读层次与知识层面能够保持相对一致,在阅读过程中,用户不仅能够在熟悉的氛围下阅读文本,还能与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彼此提高思考维度,提升阅读效率,以达到阅读与社交同时进行的目的。

四、社会化阅读:电子书弹幕的推广前景

数字阅读时代,阅读被赋予了社交的属性。学界对于社会化阅读的研究,为阅读中的社交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电子书弹幕为阅读与社交的融合提供了载体,可以说,电子书弹幕是社会化阅读的具体承载物之一。电子书弹幕的社交属性不仅使线上社交更具针对性,对于推动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推广全民阅读也有一定的意义。

1. 满足读者线上阅读与社交需求

现在短视频备受推崇,已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娱乐选择的重要方式,但是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渠道,电子书平台引入弹幕使传统的文字阅读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需求与社交需要。尽管线上社交方式繁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显然无法照顾到各方面的用户诉求,电子书弹幕的出现便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原先的空白。以社交功能占比最大的微信为例,这款应用程序虽然支持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推送,但是读者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社交行为,交流与沟通主要发生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并且,这种交流与沟通通常是单向的、不平衡的,相较而言,电子书弹幕模式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双向互动形式。此外,网络空间信息资讯良莠不齐,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平台实际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相比之下,阅读圈清朗许多, 可以借助“以文会友”的方式帮助读者在社交中提升自我,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与社交体验。

读者之间的互动是电子书弹幕社交性的体现,这种互动能够发生在多种阅读情境中。当阅读到有难度的内容时,弹幕中的“科普” 知识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在接触到自己深受触动的内容时,他人的标记会使用户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不同读者能够针对同一阅读内容发送弹幕并进行回复, 读者之间还能相互点赞或者评论,在讨论中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将给用户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实现在线狂欢的效果。由于阅读是具有一定“门槛”的行为,相对于其他虚拟论坛中常见的谩骂与声讨,电子书弹幕是网络空间中衔接阅读与社交需求的一片净土。

2. 助力电子书出版产业发展

电子书是电子书出版产业的核心,对于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电子书弹幕的社交属性则使电子书出版产业的社交化发展迎来更大的可能。相比传统出版产业, 电子书出版产业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内容生产也更为多样化,但同样缺少对于用户表达需求的重视。借助电子书弹幕的社交属性, 出版主体可通过对电子书弹幕内容进行考察, 筛选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弹幕,并在原作的基础上,出版带有弹幕的电子书,传播用户自己的声音。这种特殊出版物已有先例,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与《S. 忒修斯之船》,两本书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均为自带“弹幕” 的出版物,并深受大众喜爱。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将“弹幕”作为出版内容的出版物是将弹幕转化为实体,放大了书籍的信息量, 提高了书籍内容的吸引力,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电子书出版主体可通过革新技术进行观念调整,使弹幕融入文本中,将优质弹幕作为出版物内容进行出版发行,这种由读者共同参与的“二次创作”会大大刺激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而刺激电子书出版产业的革新与发展。

3. 促进全民阅读推广

2014 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六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人们汲取知识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今的阅读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趋势。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8] 因此,当代“全民阅读” 策略的推进,离不开电子书的助力。电子书弹幕使读者在进行常态化的阅读的同时,还能对阅读文本进行即时评论和意见反馈。由于弹幕间的互动围绕同一阅读内容而展开, 读者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阅读的孤独感也能有所消除,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使人们在阅读电子书时可以充分享受阅读的多重趣味。当前的媒介环境之于阅读行为的推广意味着“危”与“机”并行的前路。“机” 在于大多数人都拥有电子设备,能够进行自由阅读,“危”则在于电子设备功能繁多, 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上。而电子书弹幕的社交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抓取用户的注意力,提高读者进行电子阅读的频率,从而促进“全民阅读”的推广。

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担任个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阅读还可以扮演人与人之间社交桥梁的角色。电子书弹幕实现了在阅读中社交的可能性,让阅读不再孤独,也让现实中的社交断层在互联网上得到弥补。因此,电子书弹幕有持续发展的潜力,现在虽无法确定其未来的发展形态,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子书弹幕的发展始终与技术不可分割。然而,由于电子书弹幕兼具阅读与社交功能, 很容易在二者之间失衡,作为一种新型阅读媒介形式,电子书弹幕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电子书弹幕还需要在不断改进中持续发展,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真正实现阅读与社交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VENZON A C.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An Encyclopedia[M]. NewYork: Routledge, 1999:64.

[2] 齐心悦. 基于修辞学的弹幕符号与时空研究[J]. 青年记者,2019(26):12-13.

[3]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数字出版基础[M].2020 年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9.

[4] 李建伟,杨阳. 数字编辑新形态:弹幕电子书媒介四元律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9(11):40-43,55.

[5] 常昕, 李庚轩, 朱莹.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J]. 传媒,2015(2):52-54.

[6] 王丁玎,秦华,邢慧宁.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异性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17,17(4):105-110,133.

[7] 周宪. 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 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43-163,208.

[8]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 传媒, 2020(9):6.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2)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