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40年发展述略
题目:商务印书馆40年发展述略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1期P12-18
作者:乔永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18.01.004
摘要:商务印书馆创立至今,已有120 年历史。文章梳理了商务印书馆自1978 年以来40 年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重点出版领域,如译介国外学术文化成果,辞书、语言学著作和语言学期刊等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探讨了商务印书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开拓科技类、经管类、教育类图书以及开发图书、期刊在线功能等创新和探索。对于商务印书馆所取得的成就,文章分析了其原因在于商务印书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对于精品力作的不懈追求,以及一代代商务人传承下来的理想、人格和操守。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才培养
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这个具有120 年历史,拥有众多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出版机构,在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在新时期又重新繁荣起来。作为商务的老员工,梳理这段近40 年不平凡的历史以为纪念。
一、经历坎坷
商务创办于清朝晚期,到2017 年2 月11 日已过双甲子。20 世纪前半叶,商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型出版社,成为在工具书和学术文化领域都独领风骚的出版机构。它所出版的《辞源》《国语辞典》《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丛刊》, 以及“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中学文库” 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都遐迩闻名,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949 年后,商务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作为民营出版机构,1954 年公私合营,由上海迁入北京,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出版业务除旧版书的重印外,只是出版当时认为水平不甚高,不宜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品牌出版的书。刚合并的几年中,商务仅出版了一些古籍,如《天工开物》注释本、《百衲本二十四史》缩印本、《杜工部集》、《天籁阁宋人画册》、《国语辞典》等。1958 年, 经过新的出版分工,商务着手《辞源》修订工作,并接过原来由三联书店承担的翻译外国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出版了吴晗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和“世界史资料丛刊”等。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商务的出版业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仅以“东方红出版社”的名字出版过俄文版和中英文对照版的《毛主席语录》。1958 年启动的《辞源》修订版出版一册后即告中断。1971 年后,商务复业,与中华书局合营,出版了《新华字典》等辞书,与其他出版社联合译印世界各国国别史,翻译出版沙俄侵华史料和丘吉尔回忆录。1949 年起的30 年中,商务的出版业务和影响力都处于极度萎缩状态。
二、换发生机
直到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版局重新确立商务的出版方针和任务,商务才恢复了生机。1979 年起,商务与中华书局分立, 恢复独立建制,陈原任商务总编辑兼总经理。商务的图书出版,仍以翻译介绍外国社会科学著作和编纂中外语文工具书为主要任务。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商务重振雄风,出版事业重新繁荣起来。商务每年出版新书200 多种,包括辞书、译作、著作等几大门类, 学术覆盖面扩展到科技、经管、教育等各个方面。
辞书方面,改革开放40 年累计修订和出版辞书400 多种。1978 年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1979 年后陆续出版了《辞源》(修订本)、《新华字典》(修订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入新世纪后,陆续出版了《应用汉语词典》《古今汉语字典》《古今汉语词典》和“新华”系列、“小学生”系列、“中学生”系列以及面向国内外学习汉语言文化的读者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系列等。外语方面出版了《汉英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修订版),以及“牛津”系列、“新时代”系列等外语辞书。小语种系列外语辞书扩展到30 多个语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方面,出版了卢梭的《爱弥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黑格尔的《美学》《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狄德罗的《狄德罗哲学选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等。从1982 年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出版10 辑,到目前已达700 种。另外还出版了跟踪当代国外社科研究的学术名著“公法名著译丛”“现代性译丛”等。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和国内原创学术著作方面,影印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出版了《商务印书馆文库》《赵元任全集》《朱德熙文集》《阿拉伯通史》《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等一批重要图书。新拓展了教育类图书,涉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如“咱们聊一聊” 系列、“大家”系列等。经济管理类图书引进了哈佛经管图书,目前已推出100 多种,《蓝海战略》曾风靡一时。
期刊方面,出版《中国学术》《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古汉语研究》等学术期刊、集刊近30 余种。2006 年创立了面向海内外的《汉语世界》,与1981 年创立的《英语世界》一起,成为语言学习类的重要期刊。
商务一贯注重出版精品。近40 年的出版物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奖项。《辞源》1993 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2016 年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现代汉语词典》1993 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1997 年获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2007 年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新华字典》1999 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和第三届国家辞书奖特别奖;《文字学概要》1993 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大俄汉词典》1995 年获第一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1995 年获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故训汇纂》和“工具书在线”2007 年分别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音像电子网络奖;等等。1999 年,商务获得“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
商务出版的许多图书还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或机构。周恩来总理曾经把《新华字典》作为国礼送给圣马利诺国家元首。邓小平曾将《英华大词典》作为礼物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2006 年,胡锦涛主席访美, 向耶鲁大学赠送《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一批高质量的工具书。2007 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带去世界上最重的图书—— 《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三、译介国外学术文化成果
中国改革开放后,更加需要扩大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因此,译介西方学术文化成果, 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商务出版的图书中,最知名的学术丛书就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2 年, 商务在已出版的数百种单行本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将其汇编成丛书,其后不断组织翻译出版。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从时间跨度看,上自古希腊、罗马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瓦罗、恺撒等人的古典著作,下讫近现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哲学家理查德· 罗蒂、匈牙利哲学家乔治· 卢卡奇等人的著作。从作者分布看, 从英国、法国、美国、奥地利、瑞典、爱尔兰、俄罗斯等欧美国家,到日本、泰国、印度等东方国家,范围很广。
这套丛书中有许多是蕴藏着丰厚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的传世之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等。商务前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原说:“通过这些著作,读书界有可能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因为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他们积累了时代文明的精华(自然偶亦不免带有偏见),留给后人去涉猎、去检验、去审查, 去吸取营养。”这套丛书“选录是严谨的”, “原著是有代表性的”,“译文是认真的”。[1] 这些学术名著的译者中有全国第一流学者, 如朱光潜、贺麟、李平、陈羽纶等。这套丛书的出版,也使海外知识界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开放态度和决心。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从1981 年至2004 年先后分10 辑印行了400 种。至2017 年商务诞生120 周年之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经出版了近700 种。为保持这套学术精品常青,商务不断对它进行修订。每年组织一些经典性的选题出版,经过市场四五年的检验,选出精华收入新一辑的名著丛书之中。如2007 年的经典选题就包括尼采的《权力意志》、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爱德华· 霍特列· 卡尔的《历史是什么》、哈·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等。这套丛书还在向更广的领域创新拓展,在作品发表时间方面,过去选题一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现在则侧重现当代的前沿性著作;在学科方面,除政经哲史外,向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兴学科发展;在内容方面,从纯理论为主,转向侧重知识应用性;出版的目的也从促进学术知识积累,转向侧重引领时代思想。此后“珍藏本”“分科本”的推出,更增大了它的体量和传播影响。
商务还重视出版海外华人的学术专著, 如赵元任的《语言问题》等;介绍海外学术状况的专著也受到重视,如出版了厉以宁撰写的《论加尔布雷斯的制度经济学说》、吴易风的《英国古典经济理论》、胡代光的《米尔顿· 弗里德曼和他的货币主义》《西方统计计量学》等。出版的学术集刊有《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论丛》《外国美学》《外国哲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辞书王国”和“语言王国”
商务出版的辞书和语言学图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它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辞书,是核心层,也是商务的出版重心,有新华系列、现汉系列、牛津系列等重点辞书。第二层是语言学著作和语言学期刊,语言学著作包括词汇学系列、语法学系列、语音学系列等, 语言学期刊包括由《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等22 种期刊组成的期刊方阵,这是辞书的重要保护层,也是发现作者、制作精品辞书的纽带。第三层是对外汉语教学图书,以《汉语世界》为龙头,努力向外扩散。
正是因为大量辞书、语言学著作和期刊的系统出版,商务被称为中国的“辞书王国” 和“语言王国”。
1. 辞书的出版
上溯至20 世纪初最早的《华英初阶》《辞源》,商务畅销的汉语和外语类的辞书品种有300 多种。其中,汉语类辞书有100 多种,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书品牌。外语类辞书有近200 种,如牛津系列、新时代系列、精选系列等,在读者中享有盛誉。
在汉语辞书中,成为经典的《新华字典》从20 世纪50 年代起至今,已累计出版超过5.7 亿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从1978 年底正式出版, 至今已出版第7 版,发行6 000 万册。该词典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还有当地的版本发行。除《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等老品牌组成的辞书系列外,商务还拓展了新的辞书系列,如“新华”系列辞书, 出版了《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新华同义词词典》等20 个品种。汉语编辑室还出版了“商务馆小学生”系列辞书、“商务馆中学生” 系列辞书 、“商务馆学汉语”系列辞书等。
新时期外语类辞书发展很快。至1994 年, 有16 个小语种的29 部外—汉、汉—外小语种辞典与读者见面,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出版的空白,受到中外学者喜爱。现在小语种辞书已发展到30 多种。2015 年,经过36 年编撰而成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面世, 为小语种辞书又增添了光彩。
2. 语言学著作的出版
从1898 年的《马氏文通》开始,有章士钊、周祖谟、王力、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李方桂、丁声树等一批学者的专著,如《中国音韵学》《高等国文法》等在商务出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10 年发展最快,而且形成规模系列。
2002 年开始的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有4 个系列:第一系列为老一辈语言学家的著作, 主要是传世之作,书名以含有作者姓名的“语言学论文集”命名;第二系列为中老年语言学家的著作,主要是专题性著作或专题性论文集;第三系列为中青年语言学者的著作, 主要是专题性著作;第四系列为海外语言学家的著作。同时,中国的语言状况也是商务一直关注的领域,2007 年出版了《中国的语言》大型工具书。配套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研究丛书”,基诺族、阿昌族等一系列濒危语言使用状况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3. 语言学期刊的出版
为发现作者,培养作者,推动、服务于语言学研究事业,商务从20 世纪50 年代起, 出版了一批语言学期刊,诸如《中国语文》《方言》《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报》等。20 世纪初期,为适应语言学的蓬勃发展,商务又出版了《民族语文》《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汉语世界》《南开语言学刊》《南大语言学》《对外汉语研究》以及《汉藏语学报》等共22 种期刊和学术集刊。这些语言学术期刊覆盖语言学各个领域,学术水平高, 对推动语言学研究有很大影响。2002 年全世界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中国语文》《民族语文》和《语言学论丛》入选引用率最高的85 种期刊。
4. 语言学研究基地的建设
1999 年,商务设立了“辞书研究中心”, 2001 年建立了大型辞书语料库,2002 年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2005 年设立世界汉语研究中心,再加上语言学期刊方阵,商务正是凭借这些,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五、开拓新的出版领域
在酝酿拓宽出版领域时,商务曾考虑过出版畅销书、文学作品和漫画等。但经过思考,决定仍然延续既有的学术文化传统特色, 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商务增设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编辑室、科技编辑室、经济管理编辑室,在这几方面拓展。到了2010 年以后,随着业务的发展,成立了汉语中心、学术中心和教科文中心,同时在上海、南宁、成都、银川等成立了多个分公司,扩大了影响力和出版业务。
1. 配合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发科技类图书
在科技类图书的开发方面,商务在原有地理编辑室的基础上,扩展成立科技图书编辑室,扩大了出版范围,诸如地学,包括地球物理、地质学、矿藏学、生物地理分布等方面。商务紧密配合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寻求地学方面的选题,如在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出版《东北地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本书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工程”。《西部开发》一书, 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全国开展整治政府豪华楼之际,出版了《2006 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注。
2. 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经济管理类图书
经济管理类图书,是社会的一大热门。商务把眼光放远,完全以开放姿态,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2004 年,商务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签订协议,每年引进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50 种经济管理类图书。商务与哈佛商学院的合作,是中美“两大名牌的联姻”。哈佛商学院2002 年2月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已被译为30 种语言,中译本则销售了40 万册。
3. 配合学生素质教育开发教育类图书
商务对教育类图书的开发,开始曾想从教学辅导类图书作尝试,由于市场上教辅类图书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如果迎合市场的这种消极状况,就会损害商务的百年品牌。商务果断地放弃了这一领域, 改从配合学生素质教育,给学生提供阅读图书的角度思考,做别人不能做的,组织出版“大家丛书”“文明与文化丛书”“经营自我小丛书”“学生网络百科阅读丛书”“网络英语阅读丛书”等。为适应学生读者群的口味, 注重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商务在中断了经营教育类图书半个世纪之后,从头开始,正在探索符合现在学生需求、品位较高的出版路子。
4. 成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带动教材的研发和出版
世界汉语教学书籍编辑出版工作是适应国外出现“汉语热”的形势而开拓的。在商务成立之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正是“西学东渐”之时,译介西方思想文化著作,适应了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需要。现在,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外国人需要学习汉语。正是为适应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情况,商务设立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以学术研究带动教材的研发和出版。出版了“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共22 种,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5. 探索图书、期刊的在线功能
在新时期,顺应出版技术、出版手段的发展变化,商务依托网站建立了5 000 种本版图书的在线查询,发布了网络版《英语世界》杂志,开通了“工具书在线”。2017 年,《新华字典》APP 上线,是商务适应出版新业态的一次尝试。
六、注重人才培养,出版精品力作
商务一楼大厅有两个宣传栏,分别是“我们的作者”和“我们的员工”。“我们的作者” 一栏陈列出的人物照片有:严复、林纾、鲁迅、老舍、巴金、胡适、冰心、竺可桢、赵元任、钱穆、贺麟、朱光潜、王力、吕叔湘、丁声树等, 他们都是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和大师级的人物。“我们的员工”一栏陈列出的人物照片有: 张元济、蔡元培、高梦旦、蒋维乔、杜亚泉、胡愈之、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周建人、何炳松、陆费逵、袁翰青、陈翰伯、陈原、吴泽炎,他们是商务的光荣和骄傲。商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流的作者队伍,一流的编辑队伍,才能出版一流的传世经典力作,才能成为中国一流的出版机构。
商务从一个小印刷作坊,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出版机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精良的编辑队伍。从创办人到历任领导,他们在学识上富有才华,管理上具有卓识。从张元济、王云五到陈翰伯、陈原,再到林尔蔚、杨德炎,再到现在的王涛、于殿利,始终抱持“启迪民智、昌明教育”的宗旨,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海外新知,他们有着严肃的历史责任感,敬业、奋发,使商务成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开拓者和领航者。
商务长期以来有着培养人才的传统。陈翰伯曾经为培养年轻编辑队伍制定了规程: 要求编辑学四史,精通一门外语;陈原曾规定每个员工每年有一个月“假期”(将平日假期合用),用于读书,还提供出国考察的机会等。商务传承下来的管理方法就包括所有员工都要通过严格的培训程序,不仅培训业务,还要进行馆史、出版理念等教育,以老人带新人,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馆里授课,以赋予编辑队伍厚重的文化底蕴, 培养专家型的编辑人才。
新时期的商务更加注重培养人才队伍。仅汉语工具书、英语工具书和外语工具书三个编辑室,就拥有汉、英、法、日、俄、德、西、韩等多个语种的编辑60 余名,编辑力量雄厚。正是由于商务注重培养人才,不断提高编辑水平,才保证了商务出版的图书质量和品质。
一流的作者也是商务始终能推出一流精品力作的制胜法宝。多年来,商务每年邀请各学术领域学者帮助确定翌年学术著作的列选选题,重要的书稿经常请相关专家审稿。比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 就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持和扶助。在丛书编辑过程中,1984 年、1989 年、1994 年, 商务曾先后三次邀请国内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举行选题讨论规划会,拟定了约400 种选题。商务出版的语言学期刊方阵,依靠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发挥其所具有的学科优势,提升期刊学术品质,同时也为这些学校扩大学术影响,发表研究成果搭建学术平台。
七、结语
商务的优良传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商务创始人的理想和人格。商务创始人夏瑞芳、鲍咸恩、张元济和高梦旦等人,具有广开教育、泽被大众的宏愿,肩负普及文化、救国救世的责任。他们不计名位,操守廉洁,勤恳尽责, 为出版事业奋斗一生。商务人薪火相传的就是这种理想、人格和操守。从创业之初的“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张元济),到新时期“带着先行者们以及几代爱国智者‘开发民智, 振兴中华’的心愿,进入二十一世纪”(陈原), 商务的文化历史使命感一脉相承。商务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昌明教育”思想为指针, 按照“昌明教育”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陈原. 写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之际[N]. 人民日报,1982-02-05(7).
(作者单位: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