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民:书刊互动与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转换
2020年11月22—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出版与印刷》编辑部、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0年全国“学术强刊与评价体系”高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行。本届研讨会对标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学术强刊之路——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设”为主题,在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各类评价活动,改进学校和学科评估,树立正确政策导向。
韩建民发表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韩建民发表题为《书刊互动与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转换》的报告。
韩建民从内容结构、文体类型、出版时间、影响力度等层面出发,剖析了图书与期刊的区别。他指出,图书具有明显的单本独立性,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结构系统性、观点稳定性、文体一致性、篇幅灵活性和出版时间机动性。相较而言,期刊内容广泛,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书刊各有所长,但目前学术图书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偏弱。
韩建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现今书刊融合互动的趋势。他指出,爱思唯尔等世界科技出版巨头融合书刊内容以满足跨学科跨媒介跨时空研究之需。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内容资源和获取⽅式的复杂化带来内容的复杂化 ,基础知识与前沿成果的结合等一些因素推动了书刊融合的发展趋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推出《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就是书刊互动型案例,目前这种书刊融合型图书逐渐增多,折射出学术出版领域书刊融合的发展前景。
韩建民探讨了目前学术评价体系重术轻史、重技轻学、重刊轻书、重量轻质、重突破轻累积、重物质轻文化等若干不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学术图书对新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图书有系统性,能够集⼤成;有长久性,能够融入历史;有稳定性,能够阐述硬观点。理论的突破往往以书为标志,更强的经济属性也是书相较于刊的一大优势。因此,新评价体系应该加大学术图书的权重。
关于如何突出学术图书在新评价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韩建民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与面的结合,注意系统和整体的表现;第二,快与慢的相补,更注重长远深厚的效益;第三,定量与定性平衡,更强调标志性成果;第四,突破与累积并重,适当加大累积效应和基础工作评价。
最后,韩建民回顾了本届研讨会的缘起与筹备过程,并对来自期刊界、学术界、出版界及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为我国学术期刊和评价体系建设贡献智慧表示感谢。
2020年全国“学术强刊与评价体系”高端研讨会视频回看
1. 视频网址: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954427101?v=637410293815686768#/
2. 二维码: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