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第14章 老子哲学中的佛学与量子力学——“无形”的力量【我读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插播:2020年中考后,来这里一起看《论语》万花筒?【读书课堂】

导读

本章仍然在重复啰嗦、也是在强调“道”的无形无象,“道”的不能为感官所把握的特性。

结合佛学中的“一念不生”和量子力学中的意识测量,领悟“无形之道”“无穷之力”

帛书: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今本:视之不见,名曰“夷”。帛书更合理。

微:隐藏隐蔽。不容易看见。与显相反。

希:不容易听见。

夷:平,光秃秃,什么也摸不出来。

视觉、听觉、触觉象征感官,靠感官无法把握“道”。

口不能言,书不能传。道可道非常道,混沌一体,姑且用“一”做它的别名。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在上面不会像日月那样光明,在下面也不会昏暗。

绳绳(读如敏):绵绵不绝。同第6章:绵绵若存。

不可名:这个“一” 不能用哪种颜色,不能用哪种声音,甚至不能用某一个字命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复归于无物:回到没有任何形象的状态,从太极到无极。太极还是有形象的,还要更进一步到无极。

物:有形象的实体。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惚恍:似有似无,模糊不清。同第6章:绵绵若存。

说没有吧,却创生了万物;说有吧,又不见其形。

想从它前面迎着它,却看不见它,想从后面跟随它,却又望不见它。

水是具体的形象,是“有”;道没有形象。

水尽管处众人之所恶,也只能几于道,接近道。

正因为道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声无响,所以才无所不通,无所不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自古就有,古今虽异,但道常存,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这样可以知道复归于无物的、无极的、最初始的道,也就是道的纲纪、要点。

马王堆帛书:“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用今天的道理弄清今天的事情,然后才能知道古代是什么样子。个人觉得这没有必然的关系。

究竟哪一种,暂无定论。

量子力学

01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交汇处”一文大意:

科学研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今天,自然科学发现,意识和客观物质世界根本不能截然分开。

佛学研究的正是“意识”,因此佛学和科学一定就会走在一起。

自然科学(以下简称科学)的方法是逻辑推理加实验。

佛学不做实验和推理,通过禅定,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进而认识更深刻的真理。

比如“宁静致远”,静下来人大脑中的噪音降为零,此时意识流极为强大,认知能力随之提高。

1.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迭加态与坍缩

量子力学认为一个人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这是物质的迭加态,是不确定的。

你之所以看到这个人要么在要么不在,是因为你实施了观察的动作,动用了你的意识,迭加态坍缩。

a.单体的迭加态:薛定格的猫---证明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35年想象的实验:盒子里有猫,原子核,原子核衰变放射的粒子会杀死猫。猫的死活各有50%概率,是迭加的不确定状态。

前提是:没有观察。

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维格纳提出:让朋友戴着防毒面具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

事后问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的回答是确定的,也就是猫的存在状态坍缩,猫要么死要么活。

因为:人的意识参与了。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

b.量子纠缠: 两个以上的东西都处于不同状态的迭加,它们彼此之间有关联。

买了一双手套分两次邮寄,如果第一次收到的是左手,那么没收到的肯定是右手。这就是纠缠状态。

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空限制,是瞬间的隐形传播,而且是完整实体信息。

2.意识是量子力学现象

佛教看空,看花不是花,即一念不生,无论看到什么东西,都不生念头,这是一种境界。

动念头实质上就是测量,用鼻子测量气味,用眼睛测量颜色形状,这些测量的结果,也就是动念的结果,使人认识是什么花,比如茉莉花。

人的意识发动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产生念头。

这时的意识不自由,坍塌到某一个概念“茉莉花”上。

这就是说,宇宙本体本来是清净本然的,当意识形成后,便动了念头想去看它,这念头就是一种测量,一下子就使这个“清净本然”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这样就生成为物质世界了。

《楞严经》最早、最清楚地说明了意识和测量的关系。

佛学:意识的本体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如来的法身不在任何具体的空间,不住相,又存在于任何地方;不在某处又存在于任何一处。

人的意念亦如是。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认识到意识的念头像量子力学的测量。

中医学说里的“气”用任何实验方法都没有找到,很可能与意识都是量子力学现象,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电学、磁学及力学方法测量。

量子力学现象的一个主要状态——量子纠缠。

意识就是大脑中大量处于纠缠状态(迭加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产生。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

这就是现在量子意识的一种基本观念。

再扩大一点,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

人的死亡只是因为大脑中的量子信息被干扰驱散到宇宙中去了,并不是消失。

这么说,一个人是有可能死而复生的,当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脑中去,死人便会复活。这些量子信息很可能被模糊地鉴定为灵魂。

再进一步,人体的信息永远不会消灭,只会回到宇宙的某一处。

两个人在千里之外有心灵感应,其奥妙在于量子纠缠,且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的信息传播是跨越时空的隐形传播。

思考:

1.假如大脑中的电子永远处于迭加状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混而为一”的道的初始状态?可以大胆设想老子所说的产生万物的“道”就是人的意识吗?

2.同理,人体信息的永不消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万物皆生于道,最终归于道即万物皆一?

3.老子一直强调的道的无为跟佛学中的“不生一念”的意识本体有没有相似性?佛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亦如是?

“意识”无形,掌控万物的存在状态。

目怜心

02

庄子在秋水篇中就讲过一个故事:

独角兽羡慕多足虫,多足虫羡慕蛇,蛇羡慕风,风羡慕眼睛,眼睛羡慕心。

“心”无形,海纳百川,穿越古始。

气自华

03

腹有诗书气自华。气是什么,很可能也是量子力学的量子纠缠。

“气”无形,力量无穷。

(0)

相关推荐

  • 《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因为帮一位师兄从网上查找<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的电子版,所以找到了之后除了发给了这位师兄之外,自己顺便也阅读了一遍.在此也特别感谢这位师兄,让我有机会阅读到这么棒的一本书. ...

  • 第5讲 第3章 可是,我不想舒服地当动物【我读老子】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提纲 第1段 ...

  • 第21讲 第20章 世像百态,装个傻不容易【我读老子】

    第20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 ...

  • 老子哲学中的理想执政者应该做什么?

    一.民能"自富": 万物作不为始,物质需求的自给自足 <老子>五十七章说:"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王弼 ...

  • 第14讲 第12章 物欲横流何去何从【我读老子】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导读 视觉.听觉和味觉,难得之货的综合感觉,说明外在感官刺激对人心的扰乱, ...

  • 第18讲 第16章 无论走多远,别忘了来处【我读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导读 仍然在强调道 ...

  •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9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议礼""制度""考文"是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 ...

  • 七上16讲《走进图形世界》全章知识汇总

    写在前面 从开学至今,我们一直在接触代数,从有理数,到代数式,到方程,而从本章开始,我们开始接触几何,先从立体几何开始. 一.知识结构 1.组成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元素是点线面. 2.线线相交得到点,面面 ...

  • 八上第16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知识点融合

    写在前面 本章开始,数学就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数形结合的内容,为此,计划分两讲完成,本讲,重点对知识点作归纳,下一讲,针对本章经典例题作分析! 主要内容 一.点的坐标特征 四个象限内的点坐标的符号特征 坐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