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一字班|栀子花开圆梦时,他们一起考入清华

盛夏时节

清华园内众秀荷芳

清华园即将喜迎来一批新主人

他们将成为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后

首届“一字班”新生

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

优秀清华“一字班”同学的成长经历

清华故事及学习经验

以期帮助更多

优秀的、正在逐梦清华的同学们

更好地成长并圆梦

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

毕业于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的

四位同学

徐源、徐嘉双胞胎姐妹

李孟哲、谢怀槿兄弟组合

2021年高考,来自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的四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中包括徐源、徐嘉这对双胞胎姐妹以及李孟哲、谢怀槿这对“好兄弟”组合。逐梦清华的路上,这四位同学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圆梦清华的时刻,这四位同学又有着怎样的所感所悟?

学生档案

姓名:李孟哲

主要特点:学习能力强,爱好广泛

阅读,心中的丘壑

“读书、修身、健体”是德外积极倡导的,读书位于第一位。小学阶段,魔法识字的教学,让李孟哲在一年级就达到2000字的识字量,为他扫除了阅读障碍,三年级就完成了《三国演义》阅读,小学阶段读就完了《水浒》《西游记》等名著,《哈利波特》也进入他的视野,《读者》《文摘》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读书,让他在撒泼打滚的年龄多了一分稳重与理智。”李孟哲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说。

初高中阶段,李孟哲阅读的范围更广了,在老师的推介下,他古今中外作品无所不及,读《史记》《呐喊》《约翰.克里斯多夫》《百年孤独》,读鲁迅、林清玄、钱钟书,季羡林,周作人。阅读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因为阅读,小小年纪的他就“胸中自有丘壑”。

体验,旅途的收获

“让孩子们走出去!”说起德外的拓展活动,李孟哲如数家珍。仅游学活动,就去过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主办方让他们在地上用粉笔写几个汉字,他提笔就写下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德外校训,让主办方惊叹不已。

李孟哲与同学们在一起

此外,德外还有亲子体验团,同学们到过非洲,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安定来之不易;游历大西北,体会先贤英烈的艰苦卓绝,参加过“生存体验”,在饥饿和恐惧中学到了许多生存技能。科技进校园,川剧进校园,名家讲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不断,探索不断,世界从此在心中打开。

兴趣,成长的营养

小学时,刘小强老师带李孟哲走进书法大门,“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让他体会到汉字之美。小学六年级,李孟哲在省级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初中,他的书法过了九级。练钢琴最苦也最酷,每一次练习都是爸妈和李孟哲一起去。这样的“三人行”一直坚持了九年,李孟哲的钢琴过了十级。

李孟哲和老师

至于美术,那是聂老师把李孟哲引进线条和色彩的世界,让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去呈现去创造美。每个周末都有半天在绘画中度过,就算是考前几天也从未间断,这也许是李孟哲坚持报考清华建筑的原因。“四有课堂”“三趣校园”让李孟哲如鱼得水,他说,“趣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催化剂,让我跑得主动,跑得开心。”

责任,前进的动力

要有责任担当,竭尽全力把事做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他都是班长,高中时期,曾想,学业重了,是否可以不再担任班长,但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李孟哲回忆说:“那是在进入高中不久的第一届秋季运动会,为了开幕式准备表演龙舟赛的场景,但缺少一个鼓手,当时年过半百双膝疼痛的班主任赵小军老师自告奋勇,天天训练,从不松懈,你可知道,比赛那天,身材并不高大的赵老师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在他'咚咚’的鼓声中,我班以整齐划一的动作,磅礴的气势拿下了全校第一名,可是我却发现了老师高兴也难掩的痛楚。”

李孟哲与英语老师合影

其实,在李孟哲的教师团队里,哪个老师不是这样的,“一切为了学生”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体现。在教师们的感染下,李孟哲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心,从此再没有退缩过,除了担任班长还主动担任起数学课代表,积极协助老师们工作,是师生交口称赞的好干部。

合作,成果的力量

“我还必须得感谢和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在德外,优秀的不只有我一个人,在我身边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同学。今年除了我和徐嘉、徐源、谢怀槿四人考取清华大学以外,还有很多伙伴升入武汉大学、电子科大、北航等名校。”李孟哲说。

一路走来,他们既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又是好朋友。共同经历青春,驱散孤独,一起体会并享受成长,一起书写未来,这便是人生中真正的快乐。有这样志趣相投的同学合作前行,李孟哲浑身充满了力量。

学生档案

姓名:谢怀槿(左)

主要特点:充满活力,爱好广泛

学习,宝剑锋从磨砺出

能被清华大学录取,大家都认为谢怀槿有许多独门秘诀。不过,在谈到学习经验和方法时,谢怀槿表示自己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上课要多听,一定要注重基础和教材。下课要多问,一有时间就向老师请教。“平时不光是学习上有困难,生活上、心理上出现困惑,甚至跟父母同学有矛盾了都能随时找老师们寻求帮助。”谢怀槿充满感情地回忆起刚刚过去的十二年求学生涯,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他感觉启发很大。

他在平常的学习中十分注重阅读,在高中三年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读了《百年孤独》《巨人的陨落》《红楼梦》《苏东坡传》《诗经》等书,他尤其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的文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有一种青年所必需的风骨。”高考的时候语文不负众望取得了127分。

此外,谢怀槿还喜欢钻研一些难题。高三的时候遇到了一套资料难度较大,对同学们来说有些吃力,他去网上买来了这个资料的全科题,认认真真做完,实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说:“学习就是这样的,你只看到了第二层,而你可能把他想成了第一层,实际上他在第五层。”

活动,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谢怀瑾的妈妈看来,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完全没有操心过孩子的学习:“在德阳外国语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对于孩子学习、锻炼、饮食等各方面的安排都很科学合理,所以,白天在学校高效率的学习了,晚上回家就休息,他平时不怎么上辅导班”。

学校的18岁成人礼上的谢怀槿

在学习之余,谢怀槿积极参加学校和德阳市组织的各类活动。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一职,参与策划校园歌手大赛、英语配音大赛、五四合唱比赛等各类比赛。担任学校相声社社长,带领社员多次在校级、市级舞台上表演。生活中谢怀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曾志愿参加了德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家乡出一份力。暑期也曾志愿担任四川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记者一职,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参加了CEAIE-AFS美国交换生接待项目,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

由于妈妈是天津人,从小谢怀槿就爱在收音机里听相声。长大后他把这个爱好带到了学校,成为了学校相声社的社长,每次登台演出都能收获笑声、掌声无数,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兴趣,惊趣起少年治兴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谢怀槿是一个阳光、简单的大男孩。身高达到1米97的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除了篮球,他还喜欢跟同学们一起在学业完成以后打打游戏、看看书,大家在一起关系很融洽,这也是对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虽然个子长得高,但在老师心目中,谢怀槿却是一个心思细密的孩子。班主任赵小军老师回忆说,“别看谢怀槿平时大大咧咧走路带风的,但每次同学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学习上还是老师得力的助手,经常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

在谢怀槿妈妈的心里,儿子并不是死读书,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演讲辩论、体育竞技,谢怀槿都积极参加,全情投入。这些活动让他既强健了体魄,也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妈妈最后强调,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其实更重要。

与同学们一起去成都玩剧本杀

除此之外,他还学过两年的素描和四年的钢琴。在他看来,音乐、美术和体育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技能,这些能力能让以后的生活更为有趣有味。

合作,不尽狂澜走沧海

谢怀槿认为,爸爸妈妈给了他一个全面发展、十分宽松的家庭环境,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十分感恩我的父母,他们培养了我健全的人格和三观。”他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我们班的老师都十分的辛苦,经常是教好几个年级和班级,但他们十分负责兢兢业业,我得为他们分担一下任务。”12年来,他在学校收获了师生情谊与友谊,“这是一份永远不会褪色的美好回忆,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班级大合照

共同经历青春,驱散孤独,一起体会并享受成长,一起书写未来,这便是人生中真正的快乐。“市优秀团支部”“团体表演创意奖”“诗歌朗诵特等奖”“英语配音大赛一等奖”“五四红歌赛一等奖”都被他们班级收入囊中。

学生档案

姓名:徐源、徐嘉

主要特点:两姐妹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跳舞、主持、朗诵、唱歌。

引领,在呵护中健康成长

无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第一次见面的记者,大家对徐源徐嘉两姐妹最深的印象几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里透出自信的光芒,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温文尔雅。表扬她们的阳光、开朗和大方时,姐妹俩不约而同的说,“那是因为在这所学校里,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同学之间友爱和睦。校园环境好、人际关系好,当然心情也就好了”。

“我第一天进入德外,就看到她的校训: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徐源说,“校园里种了很多栀子花。一到夏天,盛开的栀子花就香气四溢,飘满整个校园。尽管大家都十分喜欢,但是没有一个人去采摘,因为大家都知道,栀子花不是个人独有,而是属于所有人,属于这片校园。”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最终成就了学生的品格。

徐嘉说,“三年的德外生活,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品格,大家都学会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用友好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学会尊重、明辨是非、懂得感恩,这就是我们德外人的价值观。”

尊重,在平等中交流沟通

留学英国、学识渊博的英语科赵老师,是一个外表看上去比较“凶”的人,总给同学们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但实际上和赵老师聊天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一聊就聊到快深夜十一点,可我们并不觉得漫长。后来,我们都亲切地称呼赵老师为赵妈。”

德外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师生平等的交流沟通中,还融入在每个育人的细节里,徐嘉徐源就曾经历过一次印象深刻的“爱的袭击”。那是两姐妹在德外的第一个生日。那天政治课后,王老师把她们叫到办公室,两姐妹起初还有一点紧张,以为犯了什么错要被批评。“结果走进办公室,王老师突然从抽屉里面拿出一个口袋,我们俩先是一愣,打开口袋才发现原来是我们最爱吃的水果蛋糕,王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生日快乐!吃点甜点会更开心哦!’我们当时真的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徐源记忆犹新的说,“不管我们遇到任何困难,我们总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爱的温暖,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就愿意听老师话、跟老师学、随老师走。

在家里,父母非常尊重她们自己的决定。在很多问题上,虽然父母和她们都有不同看法,但是父母不会独裁,而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先各自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父母会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向她们做更加全面的利弊分析,最终由她们自己来权衡并做出判断和抉择。

欣赏,在信任中重塑自我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关注与欣赏,尤其是孩子,更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进入高一,姐妹俩就被汉服社的表演所吸引,利于课余时间,两姐妹积极参加汉服社的各种研修、学习和校内外演出。“我们几次代表学校去到周边社区和广场,参与公益活动和义演,把汉服的美传递出去。因为每一件华美的汉服,其实都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了解汉服就是在窥见历史。每次穿上它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徐嘉开心地说。

而在班主任陈超老师心里,俩姐妹更是他的得力助手。“作为文科生就应该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能成天闷在屋子里。”陈超说,“红歌会、诗朗诵、趣配音等,都是她们两姐妹在负责,很敬业也很专业。精心的组织安排让我感觉自己去了,都是多余的。”两姐妹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一场场活动中得以锻炼和凸显。

徐嘉徐源组织诗歌朗诵比赛

在这一方面,两姐妹的父母也做得十分出色。“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模板式的,更多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姐姐徐嘉是一个性格外向而开朗的人,遇事会及时告诉父母,思维敏捷,父母对她更多是劝慰与开导,让她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又更多一分稳重;妹妹徐源则沉静而稳重,遇事喜欢憋在心里,父母对她则更多的是鼓励与激发。

圆梦清华

四位同学激动之情仍然难以平复

未来可期

多彩的大学生活

即将为他们的人生翻开新的篇章

而回望过去的求学之路

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是师长尽心竭力的呵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位同学将坐标清华

一路向北,去追寻更加远大的理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