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朝鲜王朝(二十二):朝鲜高宗3
朝鲜王朝(二十二):朝鲜高宗3
(6)称帝建制
乙未事变的真相暴露以后,引起了朝鲜人民的无比愤慨,反日情绪陡然升级。特别是金弘集亲日内阁宣布实行太阳历,并建年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断发易服,这一连串的改革措施表面上是推行近代化,实际上却被朝鲜人民普遍认为是日本指使下的同化政策,因此极大地刺激了朝鲜人的民族感情,甲午更张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如火山般喷发出来,人们高举“为国母报仇”和“头可断,发不可剪”的口号,掀起了第一次义兵运动(乙未义兵),引发社会空前的骚乱。日本人在朝鲜逐渐站不住脚,而金弘集内阁亦是摇摇欲坠。亲俄派李范晋、李完用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利用混乱的局势浑水摸鱼,将不满日本很久的高宗转移到俄国公使馆。他们收买宫女和宦官对高宗加以劝诱,高宗遂于建阳元年(1896)2月11日清晨和王太子乘坐宫女轿子偷偷逃出被日本人控制的景福宫,来到贞洞俄国驻朝公使馆,史称“俄馆播迁”。高宗下令将亲日内阁成员全部免职,并将其中5人定为“逆贼”。逆贼五大臣中总理大臣金弘集、农商工部大臣郑秉夏在押送途中被巡检打死,内部大臣俞吉濬、军部大臣赵羲渊、法部大臣张博逃亡日本。朝鲜建立了以金炳始为总理大臣的亲俄政权。至此,亲日政权垮台,日本在朝鲜的地位迅速下降,俄国及朝鲜亲俄派的势力膨胀。此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日俄在朝势力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为后来高宗称帝创造了条件。
高宗“播迁”到俄国公使馆以后,实际上被俄国人控制,仍然是一个傀儡君主。后来俄国人迫于朝鲜国内外压力允许高宗还宫。高宗没有去景福宫,而是于建阳二年(1897)2月20日回到了贞洞庆运宫(今德寿宫),这是因为贞洞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而高宗害怕再度发生类似“乙未事变”的事件,遂迁到庆运宫以寻求各国保护。高宗还宫后,亲俄派势力有所萎缩,而先前掣肘高宗的势力如兴宣大院君、闵妃、日本人亦消亡或削弱,所以此时的高宗终于摆脱了傀儡的地位,获得了实权。高宗不满于“大君主”的称号,决定采用“皇帝”之尊号,与中日两国分庭抗礼。建阳二年(1897)8月16日,高宗下诏改元“光武”。光武元年(1897)10月12日,高宗李熙穿上12章衮冕,在庆运宫之圜丘坛祭天,并即皇帝位,册封王后闵氏为皇后(谥号为“明成皇后”),王太子李坧为皇太子。次日颁诏书,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沿袭中国明朝的典章制度。高宗遂成为朝鲜半岛历史第一个正式称帝的君主。
随着大韩帝国的建立,韩国的各种政治力量重新改组。高宗废除了甲午更张时期引入的责任内阁制,恢复了议政府制度,着手恢复君主专制体制。高宗皇帝虽然重用沈舜泽、金炳始、尹容善、赵秉世这些元老大臣,但却对他们敬而远之,只奉尊位,不予实权。高宗倚靠的是当时以资本主义列强为背景的各种政治派别,包括赵秉式、闵种默为首的亲俄派,李址镕、俞箕焕为首的亲日派,闵商镐、闵泳焕为首的亲美派,另外还有李容翊、李根泽等人所组成的君王近侧派,君王近侧派里面也有区别,比如李容翊亲俄,李根泽亲日等等,只是他们相对其他派别而言与高宗关系更亲密而已。高宗利用这些派别对内相互牵制,以强化自己的专制皇权;对外让他们与不同国家打交道,以平衡各国(尤其是日俄)在韩势力,避免独大一方以威胁大韩帝国的独立地位。而高宗自己则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此时由于韩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入,涌现了“独立协会”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团体,他们举行“万民共同会”这样的大规模群众集会,要求对内实现政治民主和经济富强,对外不依靠外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独立协会自然引起了高宗及守旧大臣的反感,光武二年(1898)12月,高宗出动军队镇压了独立协会的集会,数十人死亡,同时宣布取缔独立协会,独立协会领导人李承晚等被捕下狱。韩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民主政治的道路就这样被高宗关闭了。随后,大韩帝国又于光武三年(1899)8月17日出台了所谓“大韩国国制”,名义上是宪法,实际上却明确规定了韩国实行“专制政治”、“无限君权”。高宗的权力至此达到顶峰。高宗也并非不改革,他称帝后实行了“光武改革”,在经济和军事上大规模推进近代化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一切都是维护旧的封建专制制度为根本前提的,也就是所谓的“旧本新参”路线(以旧制为根本,参酌新事物)。高宗想以这种政经分离的方式实现大韩帝国的独立与富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
高宗称帝以后到日俄战争爆发的数年时间,朝鲜半岛又一次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此时韩国社会虽然没有出现1895、96年之间的大混乱,但仍动荡不安。东学党起义的部分残余以“英学党”的名义在全罗道一代不断举行农民暴动,光武二年(1898)济州岛又爆发了“南学党”领导的房星七之乱,活跃于南部的“活贫党”也不断进行“劫富济贫”的活动,令韩国政府十分头疼。光武二年(1898)9月又发生“茶毒事件”,亲俄派官员金鸿陆指使厨师孔洪植等人在高宗的咖啡中下毒,但没有成功,金鸿陆被处死;而亡命日本的朴泳孝、俞吉濬等亲日派也蠢蠢欲动,多次图谋潜回国内,发动政变废黜高宗,因此在日亡命的政治犯也是当时高宗面临的一个难题。除了韩国内部的暗潮涌动,外部日俄等国虽然暂时没有对韩国直接进行内政干涉,但却加紧了经济侵略,比如在马山浦租借权上的竞争、对韩借款竞争、铁路敷设权的竞争及俄国强占龙岩浦事件等等,在日俄角逐的情况下,高宗通过到处周旋来维持国运。然而,这种不靠自立自强而依靠外力来维持国家独立的政策虽然短期有效,注定撑不了多久。朴殷植对高宗的政策批评道:“不以厚我民力为自强之图,徒以庆运宫在各国使馆之侧为太平之基,竭吾国财谄事外人,朝秦暮楚,择强而交,实依赖以苟安,其能久乎?”终于,随着日俄矛盾的激化,两国终于爆发战争,而新生的大韩帝国也被迫卷入了日俄的争夺中,并走上殖民地的道路。
(7)被逼退位
光武八年(1904)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原本宣布中立的大韩帝国被迫签订《日韩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至此,高宗第二次沦为了日本的傀儡。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光武九年(1905)11月9日,日本特使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被派往韩国“慰问”韩国皇室,实则准备将一项保护条约强加在韩国身上。然而高宗皇帝却坚决反对缔约。11月15日,伊藤博文进宫谒见高宗,摊开早已炮制好的保护条约,屏退左右,反复威胁利诱高宗,高宗则坚持不允。
伊藤博文与日军驻韩司令长谷川好道合计,决定一方面收买韩国的内阁大臣,一方面派遣大批军队开入汉城,包围庆运宫,以武力强迫韩国缔约。光武九年(1905)11月17日夜晚,在大批日军的簇拥下,伊藤博文和长谷川好道携条约入宫,强迫韩国缔约。高宗见大势已去,称病不出,由内阁八大臣接待伊藤一行。李完用(此时由亲俄转向亲日)等5人同意缔约,反对缔约的参政大臣(总理大臣)韩圭卨被日军拘禁。外部大臣朴齐纯代表韩国政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根据这个协约,日本在韩国设立统监,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韩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商工部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闵泳焕、赵秉世等有民族气节的大臣殉国,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运动。日本政府根据《乙巳条约》,撤销驻韩公使职务,成立了统治韩国的新机关——韩国统监府,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
《乙巳条约》签订后,高宗从此被日本玩弄于股掌之上,没有丝毫权力。但他并不甘心做日本人的傀儡。光武十一年(1907)1月16日,《大韩每日申报》发表了高宗的声明,高宗称自己从未批准缔结《乙巳条约》,没有放弃外交权,也未同意日本统监常驻韩国,所谓“保护权”系日本单方面宣布的,不能成立,呼吁列强进行干预,共同保护韩国的独立。高宗此举极大震惊了日本人,同时,高宗也通过秘密援助国内义兵运动的方式来争取国家独立,韩国统监伊藤博文曾说:“(我)熟知宫中与暴徒(指抗日义兵)之间的关系,现有宫中供给暴徒资金的证据。不仅宫中与暴徒之间互相进行秘密联络,而且宫中与上海、浦潮(即海参崴)地方的韩人之间也互有密使与密电的来往”。为了限制高宗的独立运动,日本人以“改革”为借口,打着“宫府分离”的幌子,让日本警务顾问攫取了庆运宫的警卫指挥权,同年7月,根据伊藤博文“肃清宫禁”的要求,实行“门鉴”制度,无统监府颁发的门票者不得进宫,迫使高宗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尽管如此,高宗仍采取秘外交途径,争取恢复主权。光武十一年(1907),荷兰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李相卨、李儁、李玮钟三人带着高宗的亲笔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乙巳条约》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于是拍电报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李儁愤死海牙,其他两人亡命天涯。“海牙密使事件”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