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上)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素有“聚宝盆”之美称,是江南著名古镇。木渎与苏州城同龄,名列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首,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明清时期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也让木渎古镇更富传奇色彩。
三桥映秀景观,可谓别出心裁。三桥是石拱桥、石梁桥加上廊桥,形态迥异又相互呼应,相映成趣。
单孔石拱桥名“永庆桥”。
这就是山塘古街入口门楼。楹联为“园林甲吴下,丘壑在胸中”,当代无锡籍书法家华人德书。木渎号称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素以园林精美、数量众多著称,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
前方河畔出现一座八字水磨砖照壁。
大门“严家花园”牌匾,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著名书法家翁同酥所题。
居然能请到老翁题名,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其中必有“引擎”啊...原来,严家花园原为乾隆的老师,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这才改名叫“严家花园”。
“羡园”牌匾,赵朴初题。
沈德潜原住苏州葑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迁隐木渎,建屋筑园,号“灵岩山居”,在此开馆授徒。道光八年(1828年),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起名“端园”。此时,宅园初具规模,龚自珍曾为此园留下“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赞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端园又被转让给了木渎首富严国馨。严氏买下端园后,聘请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茸一新。因严国馨的母亲朱太夫人仰慕前贤,改“端园”名为“羡园”。
入门院子
屋脊上的这灰塑不知是何方神圣?
二进“怡宾厅”
柱联为“园中来客忘还府,云上游仙错认家”。据说,严家花园的建造者、清末营造大师姚承祖一直把严家花园当作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在其著作《营造法源》中载有大量严家花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也难怪来客们都乐不思返了。
中间屏风“羡园揽胜”图。
怡宾厅摆放有一顶轿子,名海棠花轿,也称“龙凤花轿”,红底金漆,十分喜庆,是旧时苏州地区婚礼所用。这顶轿子的木雕精美细腻、繁而不乱,感觉跟千功床十分相似。
精美的砖雕门罩,门额刻“桂馥兰芬”,清末著名书法家、荣禄的叔父,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奎俊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估计与其曾担任江苏巡抚有关。
这是“独占鳌头”么?
门罩这个垂柱头雕成爬狮形状,首次见到,算你狠。
三进为大厅--尚贤堂。
又不认识...
柱础有点特别,下面是整块云纹石雕,柱子底部还加了个木质底座。
尚贤堂,据称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称纱帽厅;而厅中直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厅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举办红白仪式、祭奠祖宗和商议族内大事。
亭台水岸,树影扶疏,高低有致
西面是尚贤堂
池子西北角有“宜两亭”
花韵
东北角有一条步步升高的长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二楼,极富特色,因而又叫“爬山廊”。严家花园的爬山廊是苏州私家园林中最长的一条,也是园中最具辨识度的建筑之一。
爬山廊东侧有“盎春”亭,显然是取意于“春意盎然”了
再往东,假山间的这几株植物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
红彤彤的小果子,十分绚烂夺目,您猜是啥?
此桥名永安桥,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至今已走过五百多个春秋了。
再往前,黑瓦黄墙的照壁,大大的“佛”字表明对面有寺庙了。
原来这就是千年古刹--明月古寺。始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创;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政府修复后重新开放。
石亭叫怡泉亭,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迄今有近四百年历史了。亭子呈平面呈正方形,宽3.1米,高4.5米,屋顶采用歇山式,用八块条石合盖而成,显得古朴雅拙、简洁大气。
亭子里有古井一口。开始我还以为这口井名叫“怡泉”,后来发现俺纯属自作聪明了。原来,围绕着这个亭子,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旧时,木渎镇上有两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冯怡泉与殷心揖,冯对殷十分信任,到了什么程度?他竟然将自己毕生积蓄的一百两银子存放于殷心揖处。尔后不久,冯怡泉因病猝死,其膝下无后,但殷心揖并没有动过哪怕一丝一毫的贪念将银子霸为己有,而是利用冯怡泉寄存的一百两银子,开井造亭,一来方便了路人,另一方面,他想以这个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亡友。人们对殷心揖重义轻利、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赞叹不已,这座古老的怡泉亭自然也就成为了纯真友谊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写有《井亭》诗赞曰:“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