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越补越虚!初秋进补谨防四大误区,养肺阴、防燥邪...专家支招助你轻松换季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酷热难耐,往往食欲差,营养储备少,再加上出汗多,消耗大,身体也变得亏虚。
秋天是补益的好时机,不少人都选择吃一些肉类和滋补性的食物,弥补“苦夏”的损失。但秋季进补有不少禁忌,有时候方法错误也会导致身体不利,快来学习如何正确补益吧~
秋季进补 4大误区
“物以稀为贵”放在养生上是不科学的,就拿价格高昂的海参来说,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而且蛋白质并非优质蛋白质,就是说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并不高。
每种补品都有对应的适应症,日常生活中只要注重饮食平衡,一些普通的食物也可以补益身体,鸡蛋蛋白质比海参蛋白质好,香菇多糖比海参多糖含量高,这些平价的食材更值得推荐,不必一味追求名贵的食物药材。
一提起补益,大家就会想到肉汤、鱼汤,其实汤汁中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反而含有大量脂肪、嘌呤,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肥胖、痛风、增加三高风险等。
肉类食品可以为身体提供蛋白质,但也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大量集中摄入肉类,易在体内郁积生热,使人出现疲劳、口干舌燥、大便不畅等症状。
进补也需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忌盲目跟风、乱用药材。补益要分清自身体质,“虚则补之”,不是虚证的人群不宜进补。
而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从病灶来讲,还可划分为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因此,进补前建议向专业中医师咨询。
胃阴虚:舌红少津、口干舌干、胃脘灼痛,严重的还有牙龈肿痛、口腔异味等症状。
肾阴虚:常表现为失眠多梦、牙齿松动、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等。
肺阴虚:咽干、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等。
有的人一看天气冷了就直接开始进补,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越补越不舒服,这主要是因为进补前没有充分调理好身体。
比如说,有些人脾虚夹湿,常伴有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口淡发黏、头晕身重等症状,若在进补前不先解决湿邪问题,不但起不到补养作用,还会加重脾的负担。
初秋如何“补”
1清补为宜
夏季刚过,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情况。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进补应以清补为主,适当食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一方面能通过排小便的方式把体内的湿热邪气排出体外,消除“苦夏”后遗症;一方面调理脾胃功能,帮助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为后期进补奠定基础。
适当多吃些山药、板栗、莲子、百合、茯苓等去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尽量避食滋腻之物,如鹿角胶、阿胶等,否则,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材料:大米、赤小豆、百合、茯苓。
做法:以上食材按照10:1:1:1的比例,熬成杂粮粥即可。
功效:赤小豆清热消肿,茯苓健脾渗湿,百合滋阴润肺。常喝此粥不仅能祛湿清热,还能养阴润肺,有助于我们顺利过秋。
2养肺阴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秋季养生重在养肺。肺为娇脏,与外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氧气交换,肺主一身之气,全身血液也流经于肺,因此最易受伤。
尤其是秋燥来袭,肺气、津液不断耗损,肺脏失去润养,形成肺气阴虚,容易出现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状。不仅肺的自我修复能力会急剧下降,而且对外界的细菌、病毒、尘螨等有害物的抵御能力也会下降,身体免疫力受损。
所以秋季一定要做好养肺工作,白色归于肺,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白萝卜、莲藕、银耳、百合、荸荠等清泄燥邪,祛除肺火。
除此之外,还要小心厨房油烟,研究发现油烟可包含2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不乏一些致癌物,如苯并芘、多环芳烃等。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指出暴露于烹饪油烟会使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升高3.76倍。并且,在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
想要避免油烟危害,选油用油很关键,一般烟点越低说明油脂越容易被分解,产生反式脂肪酸,建议选择烟点高的油品,如稻米油,它的烟点相对较高,220℃以上才起烟,产生的油烟远低于其他油种。
稻米油提取自稻谷当中新鲜的米皮和米胚,保留了稻米中的精华,因此微量元素十分丰富,比如谷维素、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含量都远超其它油品,十分适合全家食用。
3防秋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可分为内燥和外燥。
针对内燥:要重视补充机体水分,少量多次地喝水;多吃一些甘润的药物或者食物,增强对抗外燥的能力,如苹果、香蕉、蜂蜜百合梨子以及银耳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
针对外燥:气温逐渐降低,空气水分减少,易致燥邪入体,容易出现皮肤和口唇干裂,护肤工作可转变为保湿为主,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涂抹一些润肤乳加强皮肤保湿能力。
炎夏刚过,肠胃功能比较虚弱,此时补益应以清补为主,避免吃肥腻厚重、难以消化的补品,加重肠胃负担,注重保护肺部,谨防秋燥。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今日节目预告
《当心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