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26:埙乐文明启鸿蒙追梦汉唐传古音

国风秦韵26:埙乐文明启鸿蒙追梦汉唐传古音

中国人可以学外语,但首先必须会说中国话。中国人可以学西洋乐器,但首先必须能够传承民族音乐。只会说外语和演奏西洋乐器的中国人,肯定不能赢得外国人的认同和尊重,更不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和尊重。

就此而言,中国人未必都会演奏埙,但却必须知道埙。因为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承载着最古老的中国埙乐文化。那么,中国人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怎能忘记传承最古老的埙乐文化呢?

君不见,人类能够利用现代高新科技飞向太空,但却永远无法到达宇宙的边际。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已到了产能过剩的地步,但却依旧填充不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只有面对“我要到哪里去”的困顿迷惘时,人们才会想起躬身自问“我是谁”,也才会苦苦探寻“我从哪里来”。

追根溯源,这个内心宇宙的灵魂追问,正是人们已经忽视和冷落了许久的古道天音。幸运的是,中国有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便有了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非物质文化创造,同时就有了创造物质文化的生产活动。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无相生,就衍生出了一个“石流星”的故事。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石流星”曾是人们创造的狩猎工具,后来就变成了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从石制埙到骨制埙和陶制埙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埙乐文化的演变史。虽然,可以认为这都是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神话传说。不过,自距今212万年前的西安“蓝田人”上陈遗址,再到“华胥古国”的华胥氏陵,直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展示的陶哨,却还是能够显示出中国埙乐文化的历史脉络。只是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以后,才演变出了周朝奴隶制小康社会的“礼乐文明”。

蓦然回首,昔日长达二百多万年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曾经演绎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埙乐文化传奇故事。相比之下,“下五千年”的“礼乐文明”,只不过是周期性“礼崩乐坏”兴衰沉浮的短暂插曲。自盛唐以后,埙乐文化更是日渐衰微。那么,“礼乐文明”的昌盛,又为何会导致埙乐文化的衰微?一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梦汉唐,究竟是为了传承“礼乐文明”,还是弘扬埙乐文化?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实现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战国时期崇尚老庄的楚国辞赋家宋玉,曾在其名作《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诚如斯言,时代风潮的先兆,就蕴涵在底层草根的社会土壤里。不过,当时的人们却往往觉察不到。

2001年,一个小名叫“冯宝庆”的陕北后生,恰巧来到西安南门里“宝庆塔”下的书院门街头摆摊维持生计。在摆摊经销工艺品和乐器的过程中,他开始与埙结缘。2003年,他又结识了在书院门街头摆摊的黄建军。当时,黄建军一边摆摊经销古玩工艺品和乐器,一边在摊位旁收徒教习演奏埙乐。这两个小摊贩因埙结缘,就在书院门演绎出了一场埙乐文化实景剧。“冯宝庆”大名叫冯柄中,他今天已创建了“冯氏陶埙”专业品牌。现在的黄建军,则被誉为“陕西群众埙文化领军人物”。在这个埙乐文化传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埙友,还有制埙大师王胜祥和青年音乐教师秦俭等人。

2007年,他们共同创建了民间群众社团组织“陕西埙乐振兴会”。

2014年,为了使更多专业人士与业余埙乐爱好者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埙乐文化复兴和发展,“陕西省埙乐振兴会”整体划转为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

2017年6月19日,黄建军率团参加了“2017碑林美食购物节闭幕式”—《丝路畅想·魅力碑林》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三学净土百人埙乐团”身穿汉服在现场演奏了埙曲《我和你》、《歌唱祖国》,创造了埙乐演奏人数的历史之最。“西安南门瓮城奏响古埙乐”,这场文化盛宴得到了全国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到场祝贺演出成功。

2018年10月27日,2018丝绸之路“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及埙乐系列活动,在西安丝路艺术大剧院隆重举行。本次由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承办。这场震撼全国埙乐界的活动持续了两天,是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雅艺术盛典,也是对全国埙乐发展水平的集体检阅,更是业内同仁对陕西埙乐发展领先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高度肯定。

2019年7月2日,为了记录和求证埙乐文化复兴的重大事件,网闻博报专程采访了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俭。

谈起2018丝绸之路“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埙乐系列艺术活动,秦俭感慨地说,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本身就是群众学术团体。民间群众社团开展文化公益活动,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困难。自筹资金举办这场震撼全国埙乐界的高雅艺术盛典,经历的艰难可想而知。

他反复强调,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物质文化遗产。埙乐堪称“第一国乐”,同样是中国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石制埙到骨制埙和陶制埙,埙乐文化贯穿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苍赋予了陕西在埙乐文化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人自当对中国埙乐文化复兴肩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自书院门发端开始,陕西民间群众力量已经创造了埙乐文化复兴的奇迹。但是,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从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角度来讲,古都西安这张埙乐文化“城市名片”,也依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问题,只靠民间群众力量肯定无法解决。

秦俭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必须主动保护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土壤。就拿埙乐文化来讲,如果不能持续进行群众性的教育普及和传习,埙乐演奏就还会面临失传的危机。于是,就会陷入又一轮的被动性保护。更重要的是,埙乐成为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历史的悲哀。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等级礼教,把埙乐当成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宫廷礼乐,这恐怕就是造成埙乐传承危机的根本原因。到了现代社会,绝不能再把埙乐作为供少数人把玩的奢侈品,而必须回归埙乐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本源。群众是传承文化的主体,复兴中国埙乐文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尽快让埙乐从“非遗”名录中“摘帽”,这才是保护和传承埙乐文化的终极目标。

他说,现在已经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应该值得肯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希望。不过,具体到“埙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则必须做好音乐普及教育的制度衔接和政策配套,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否则,“埙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就很难落地,甚至会流于形式主义走过场。

秦俭说,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娃娃抓起,“埙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还面临艺术专业考级和升学就业的制度衔接问题。社会上中老年群众学习埙乐丰富精神生活,当然不受影响。但处理不好艺术专业考级和升学就业的制度衔接问题,青少年学习埙乐就存在现实的冲突和阻碍。埙乐文化复兴,高等教育专业先行。设有民族管乐系科的老牌音乐院校,都有新开埙乐专业的基础实力。然而,截至目前,埙乐作为“第一国乐”,却仅有厦门大学一家开始了陶埙陶笛专业。在民族管乐专业建设方面,也只有西安音乐学院一家开始了排箫专业。如此精神状态,又怎么推动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呢?

他说,埙乐古朴深沉,传递着中国“上五千年”的大道天音。穿越了“上下五千年”时空的中国埙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家园。从“华胥古国”到“汉唐长安”,西安有最深厚的埙乐文化历史积淀。海内外中国人慕名来到西安来旅游,就是为了访古寻幽感受国风秦韵。如果在这里听不到“第一国乐”的天籁之音,自然是最大的缺憾,更是西安人最大的“失职”和“失礼”!

秦俭表示,2018丝绸之路“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及埙乐系列活动,已经奠定了西安作为“埙乐之都”的文化地位。“2017碑林美食购物节闭幕式”—《丝路畅想·魅力碑林》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也已经让世人感受到了“三学净土百人埙乐团”的超级震撼。能否由政府接棒2019丝绸之路“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及埙乐系列活动,能否把“西安南门瓮城奏响古埙乐”纳入“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节目单,从而共同打造出“埙乐之都”的“西安名片”,这就是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最热切的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