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何如此风靡
乾隆时期青花釉里红的龙纹图案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没有了雍正时期精工描绘的红釉巨龙穿行于云间,云气大量遮盖身体的特点,这是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 大区别。乾隆时的青花釉里红特点是: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较淡雅,红色中常见绿色苔点,纹饰所绘青叶红花已经逼真于写实。
景德镇制瓷者为避免青花单调性,在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了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发色的点缀使“钴蓝”与“铜红”交相辉映、趣味倍增。就材料而言,青花为钴料,釉里红为铜料。制作时,在胎体表面绘制钴料或铜红料后施釉烧制。明初青花烧制并不稳定,例如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制品常有发黑特征,但二者对比,铜料发色更易随窑内氧化还原反应影响而变化,出现灰暗或铜绿等特征。由于古代烧制陶瓷火候难以掌握,窑工仅能凭借经验控制反应进程,从而间接控制釉里红发色。整个制瓷过程中,颇多因素左右釉里红发色,导致所制釉里红发色难获理想效果。
由于青花和釉里红是性质不同、烧成条件不同的两种釉下彩,要使青花和釉里红都呈色鲜艳,烧制工艺难度很大。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因元代青花瓷器烧制时间短等原因使其存世量较少,元代青花釉里红作品更是少,存世也就更为罕见。
青花釉里红工艺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铜红料在瓷胎上描绘画面,从而弥补青花表现单一的不足,其工艺诞生在元末,至明清两朝广泛流传。青花釉里红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城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由干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元代釉里红又是初创阶段,烧造工艺掌握不好,红色往往不够纯正,图案常有晕散现象、发灰或发黑色。
青花釉里红是青花瓷中一个极其特殊的品种,青花釉里红实际上可以拆分为两种器物,釉里红与青花同样都是釉下彩瓷器,而且两者之间无论是从装饰手法上来看,还是在制作工艺上来看,几乎都没有任何的差异。
釉里红直到康熙时期才复烧成功,在雍正时期达到了巅 峰,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让中断了200多年的釉里红瓷器在清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