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日志」8.9:走遍天下的利器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篇》1.7)
译文:
子夏说:“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为君上服务,能够奋不顾身;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是学习过了。”(《论语.学而篇》1.7)
心得:
古人认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再推广出去就是朋友,然后就是社会。一个人可以在这些方面都有好的表现,代表心中有正确的观念,行为上才会合宜。
什么是学习,这就是学习。
我们总有一种误会,以为学习就是书本上的知识,这样的误解让我们只是沉迷于人才教育。于是,在小朋友阶段才会送到各种补习班,关注孩子的成绩大于一切。如果是百米冲刺,我们当然可以用“不能输在起跑线”来解释这一切,可是如果是马拉松比赛呢?起跑线的顺位还有那么重要吗,更何况,人生的旅程要比马拉松复杂太多,除了分数之外,孩子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要独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然而人格教育才是基石,在小朋友阶段送到各种学习班学习技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在人格品质方面的教育,才会让孩子受用终身。比如基本的行为礼貌,比如诚实守信,比如对待输与赢的态度,比如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经被无数次证明不过是父母的自嗨,所以什么才是我们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利器呢?答案是:言忠信,行笃敬。
有一次,子张请教怎样可以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而守信,做事踏实而认真,即使在南蛮北狄这样的外邦,也行得通。说话不诚实而无信,做事虚浮而草率,即使在本乡本土里,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这几个字依靠在车辕的横木上。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这段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论语.卫灵公》15.6)
写在衣带上,说明这段话已经成为了子张的座右铭,已经可以伴随他走遍天下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个人缺乏了这样的底色,甚至没有资格成为一名管理者。孔子的偶像是周公,一生以追随周公为已任,但他同时表示“即使一个人的才华卓越有如周公,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其他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赏了。”(《论语.泰伯篇》8.11:如有周公之美,即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这里的“美”指的是才华卓越,是人才教育的范畴。周公在这个方面“制礼作乐”,其才华当然是首屈一指。但是即使有了这样的才华,人格出现问题,这样的人不仅在孔子眼中,在德鲁克的眼中同样不值一提,德鲁克认为在任命管理者的时候,"必须很清楚诚实正直的品格是对管理者的绝对要求,是管理者原来就需具备的特质,不能期待他升上管理职位之后才开始培养这种特质。"(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第149页)
因此,知识工作者要提升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必须首先回到起点,将诚实和正直看作是职业生涯的基石,而身为父母者,这亦是我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