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9)
本篇目录:
*****************************************
691. 西山钟楼
1931年 重庆市万州区
692.重庆大学早期建筑
1933~1935年 重庆市沙坪坝区
693.瀼渡电厂
1944年 重庆市万州区
694.张自忠将军墓
1940年 重庆市北碚区
695.罗斯福图书馆旧址
1947年 重庆市渝中区
696.荣县军政府旧址
1911年 四川省荣县
697.雅安明德中学旧址
1922年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1925年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
1933年 四川省旺苍县
700.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1934~1935年 四川省通江县
**************************************
691.西山钟楼
万州西山公园钟楼建成于1930年,共12层,高50.2米,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建成至今一直被认作是万县市标志性建筑物。西山钟楼为重庆市万州区城市较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万县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吸引着过往名人和八方来宾登楼一览江城风采。西山钟楼是中外结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
钟楼高50.24米,共12层,楼顶双层盔顶,呈八角型,底层为厅,有螺旋形铁梯直上楼顶。楼四层上四周装有巨型时钟,其声音洪亮,响彻全城。钟楼底厅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这块巨石来得很不容易。据亲眼见过的老年人讲,巨石采自公园上边的望马石,每天几十人用下面垫圆木滑动的办法,连拖带推,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运到。
“1930年,当时的万县市(现为万州区)政府发动商绅倡建西山钟楼,为的是统一海关计算商船船舶吨税的时间,并为长江上行驶的船舶起到航标和灯塔之用。”万州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称,楼身装饰无处不在的中、西建筑元素,充分反应了近代城市变迁发展的特殊时期,建筑审美观的转变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万州开埠时期的典型建筑代表,对于保持城市建筑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块巨石原是想给当时驻万县的最高军政长官——陆军二十一军第三师师长兼万县市市长王陵基做德政,碑用的,后来,王的一位幕僚建议说:“历史上为自己树德政碑的人,很少有不被后人唾骂的。师座不如不留姓名,只写些好的格言刻在碑上,说不定人们因之受益,反而还会长久念及师座呢!王陵基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便请万县晚清拔贡。谢仙庄先生写了近千字的处世格言,刻于石碑的4方。由于这些格官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很快便在万州城乡广为流传,对群众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年久磨掉,1964年,中共万县市委根据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的建议,将碑文改刻毛泽东诗词,分别为《沁园春·雪》、《浣溪沙》、《水调歌头·长江》、《长征诗》。钟楼整体具有中外结合建筑风格,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
2019年10月7日,西山钟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2.重庆大学早期建筑
重庆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西南地区较早的一组近代教育建筑群,由理学院、工学院、文字斋、寅初亭及周边自然环境所构成,总建筑面积约8249.51平方米。该建筑群为研究抗战期间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历史事件提供了珍贵材料,反映了我国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该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典型中西合璧与文化地域特色的时代风格与技术水平的代表,反映了我国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营造技术水平,对研究近代西部建筑技术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理学院建于1930至1933年,属于中国式建筑风格,由沈樊德设计。“工”字形平面,中轴对称,总体为双层带阁楼,层次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较陡,建筑外立面遵循中国古典建筑样式,翘角飞檐,但内部结构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重大第一座教学楼,具有重要纪念意义。
1938年2月6日,重庆沙坪坝区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理学院二楼的教员休息室举行,会上宣告了“沙磁文化区”的成立。1939年3月,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女同学联合邀请邓颖超来理学院演讲。
重庆大学工学院楼。目前,这栋楼已作为留学生的教学楼。建筑坐南朝北,面阔42.7米,进深12.2米,建筑面积2456.56平方米,1930年~1935年建造,曾为重庆隆贸洋行,由西方建筑师莫利生设计。整栋建筑古朴大方,比例适中,为重庆同时期建筑中较为少见,为研究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及西方建筑风格对本地建筑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及西方建筑风格对本地建筑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重庆大轰炸对每一个重庆人而言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抗战时期,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便在工学院大楼办公。“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工学院在上百架次日寇战机狂轰滥炸中3次遭遇破坏,死伤师生250余人。现虽已经修复多年,工学院建筑在新旧材质契合线上仍有着当年血与火的清晰灼痕。75周年校庆的时候,校友们捐款在工学院大楼后身,捐建了大轰炸纪念碑,这是一块用残垣断墙垒筑的石碑,石碑用阴刻的红色大字记录了重大那段烽火中的故事。
老图书馆楼即博雅学院楼,位于经管学院右侧,是一座甲字形的中式小楼,属于理学院和文字斋同时期建筑。这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现已经不是图书馆了。在博雅学院招生宣传片《为了我们的时代》中有详细的展示。
文字斋建于1933年,位于重庆大学A区内。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中轴对称。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建筑面积873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整组建筑外立面遵循中国古典建筑样式,翘角飞檐,内部结构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民国时期中国建筑师探索中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例证。
寅初亭兴建于1941年,位于重庆大学梅岭之上(A区第五教学楼右边)。寅初亭是为了赞扬和表彰马寅初而建,“寅初亭”是红漆柱头的建筑物。“寅初亭”三字是冯玉祥将军题写。1981年马先生百岁大庆时,亭再次重建落成。重建的“寅初亭”仍在原址,系六角屋檐,有玻璃屋面和玻璃滴水,还作了亭记。亭内为水磨石地面,柱间有座靠,可使瞻者入内休息,亭上方有镂空的花格装饰。亭前种有菊花等各种花卉,还有石桌、石凳。
七七抗战大礼堂又名松林坡大礼堂,建设于193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指原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次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主持修建了“七七抗战大礼堂”。“七七抗战大礼堂”后被鉴定为危房,屋顶部分出现腐朽现象,2000年前后停止使用。周恩来在邓颖超陪同下来到了“七七抗战大礼堂”,作了题为《第二期抗战形势》的演讲。千余师生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周恩来详细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点。
2019年10月7日,重庆大学早期建筑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3.瀼渡电厂
瀼渡电厂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西面约5公里的长江支流瀼渡河上,距离长江口5公里。该电厂修建于抗战时期,当时因大量工厂、人口内迁万县(今万州区),需电量激增,万县火电厂原有装机容量不敷应用,但万县地区缺煤,兴建火电厂较为困难,故着手研究开发当地的水力资源。1937年冬,四川省政府开始与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后改并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洽商,投资合办万县水电厂。1938年双方洽商就绪,订立合约,定名为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四川省政府万县水电厂,办理万县及其邻近电气事业及市区自来水事宜,并兼管市区电话。万县水电厂先有鸭子沟发电所,内装2台蒸汽发电机,后又在钟鼓楼附近增设第二发电所,添装柴油发电机1台。即使这样,万县的供电仍显得捉襟见肘。经资源委员会批准,1939年3月由资源委员会派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工程处主任黄育贤率队来万县勘测水力资源。黄育贤等人踏勘了万县境内的磨刀溪、瀼渡河,由于磨刀溪工程量大,输电距离远,而且需要跨过长江,最后选定先开发瀼渡河。
1940年5月1日,资源委员会批准成立瀼渡河水力发电工务所(后改为瀼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开始工程设计。从设计图纸和其他档案资料来看,1944年1月以前是由张光斗担任工程处主任,负责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张光斗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土木工程学院,次年赴美留学。抗战全面爆发后,弃学回国,在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任设计科长,瀼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成立后担任工程处主任,瀼渡电厂也成为他回国后完整设计的第一个水电作品。按照工程处拟定的瀼渡河水力开发工程计划,除仙女洞(距离长江口5.5公里)、鲸鱼口(距离长江口5公里)两个发电厂外,上游还将建龙洞发电厂(距离长江口13公里),分别简称仙厂、鲸厂和龙厂,均利用天然瀑布的落差拦河筑坝、发电。囿于当时人力、物力、财力,三厂不能同时举办。鉴于仙女洞厂址离长江口最近,运输较为方便,可装机容量较大,能解县城用电急需,因此决定最先修建仙女洞发电所。鲸鱼口距离仙女洞仅500米,一部分工程可同时兴办,运输路、堆栈、办公室等都可合用,故鲸鱼口发电所继仙女洞之后开工,最后再兴办龙洞发电所,后因战时机器采购困难,龙洞发电所暂不举办,仅先筑进水闸及临时泄洪闸,供给下游用水。
如果说在战火连天的岁月修建水电站已属不易,水电站所需发电设备的购置更是一波三折。仙女洞电厂原计划装三台500马力立轴水轮发电机组,第一台列入美国信用贷款内,第二台列入美国租借法案内,第三台拟在香港现款洽购。因战事紧张、运输不便,只成功购置一台机组,即美国1939年生产500马力立轴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是摩根厂生产,调速器系美国Woodward产品,发电机、控制屏及高压开关柜均系美国Westinghouse公司产品)。该机组需先空运至印度,再转运至国内,因交通条件严峻,虽于1944年运抵印度,但一时无法内运。为解燃眉之急,乃向工矿调整处购得200千伏安发电机(华生厂制)一部,配上海机器厂设计制造的300马力横轴水轮机,终于1944年8月开始正式发电。先前购得的美国出产发电机组,费尽周折才由印度加尔各答经滇缅公路运回国内,最终送至万县,此时已经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经开箱检查,缺件甚多,除零星配件由厂内自行配制外,重要零部件仍需向原厂订购,1947年11月缺件运到,组装完毕,1948年1月才正式发电。鲸鱼口电厂原拟安装300马力水轮机组2台,亦列入美国租借法案购料单内。同样因为战争原因,乃向甘肃水泥厂购得一台西门子厂出品的170千伏安发电机,这样一台旧发电机还是从玉门油矿拆下来的,又委托中央电工器材厂设计制造220马力横轴佛兰西斯水轮机一台,这是国内厂家初次试作,质量可想而知。如此东拼西凑出来的发电机组还是在1944年8月成功开始发电,实属不易。
输电工程同样颇费周折,原本设计在瀼渡水力发电所与万县县城之间架设33千伏输电线路,全长25公里,1940年4月开始勘测,同年秋天开始立杆,因等进口的高压瓷瓶,直至1944年4月底线路架设才全部完成。但因为经费紧张,变压所尚未修好,只能以6.6千伏送电。直到1948年1月底,瀼渡变压所和万县变压所才完工,1948年2月1日33千伏输电线路正式通电,大大降低了输电线损率。
尽管经历了种种困难,瀼渡河仙女洞电厂、鲸鱼口电厂在抗日战争战事最吃紧的时候完成发电、送电,为抗战内迁落户万州的工矿企业提供电力支持,缓解了当时万县用电紧张的状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它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早期水力梯级开发的实例,瀼渡电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厂房内现存的一台建厂初期购置的美国原装进口的发电机组,代表的是当时先进的技术水平,至今仍然能正常发电,对研究早期水力发电技术有重要的意义;电厂采用梯级开发的形式,最大限度开发河流水能,是国内比较早进行梯级开发的工程案例;作为早期水力发电厂,而且是长江流域的,该电厂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水文资料等,为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留下了宝贵经验和资料。
2009年12月,重庆市府公布瀼渡电厂市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4.张自忠将军墓
陵园纪念广场上的张自忠将军戎装雕像。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张自忠壮烈殉国的消息。同年8月15日,陕北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张自忠将军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由朱德总司令主祭,毛主席送“尽忠报国”挽词。
张自忠墓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麓,灰砖的甬路通向张自忠的墓地所在地的梅花山,路旁植的松柏被精心修剪如剑形,直指苍穹。
张自忠上将墓茔半圆弧形,坐南朝北,墓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墓高2.64米,周长21米,前面为冯玉祥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碑,两边出入口中间矮墙嵌有冯玉祥将军书“梅花山”三个隶书大字石刻(梅花山原名雨台山,因此碑改名梅花山),每字1米见方。正面前有石门柱及铁门,进入铁门有4级石梯步,再下有新修的石梯34步,两边是植树种花的绿化区。
先兄荩忱上将墓表。张自忠墓地右旁为张自忠弟弟张子明书写的先兄荩忱上将墓表,这是是楷书阴刻,共316字,仔细看完让人感动起敬。墓地左、右、后三面,有片石砌成的围墙,高1.6米。墓地深邃宁静,安然祥和。
2019年10月7日,张自忠将军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位于两路口长江一路11号,为一栋三楼一底的丁字形老建筑,共有房舍40间,建筑面积约2405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红瓦黛砖,周边绿树环抱,现为市少儿图书馆管理使用。馆内空间十分开阔,共有五层书库,连接各功能室的黑色楼梯大气沉稳,一排排可移动的棕色木质书架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味。
国立中央图书馆于1933年成立于南京,1938年2月迁抵重庆,同年8月筹设国立中央图书馆分馆,选址两浮支路(今长江一路)建设新馆。1941年1月,新馆竣工落成,国立中央图书馆新馆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图书馆于1946年年初分批迁回南京,留在重庆的馆舍改为办事处,继续对外开放。1946年7月,为纪念罗斯福总统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功绩,在该处设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罗斯福图书馆于1947年5月1日对外开放。国立中央图书馆移赠了全部馆舍、设备及复本图书12083册。 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也是我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设定了努力征集“关于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及世界和平方案之图书,应尽量收藏,以发扬世界之正义和平”的建馆宗旨,得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及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它也因此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之一。到1948年年底,该馆共藏有中文图书155200册,西文图书9098册,中西文期刊共427种,中文日报65种,西文日报5种。 据史料记载,馆内先后设置普通书籍、期刊、日报、儿童阅览室及参考室、研究室等。1947年5月正式对外开馆以来,读者十分踊跃。自开馆以来至1947年12月底,累计到该馆阅览者多达176462人次。当时,罗斯福图书馆是全国仅有的5个图书馆之一,不仅其典藏量名列前茅,还形成了以收藏抗战版图书、古善本书以及联合国寄存资料为主的馆藏特色。其中所收集保存的各类文献成为了重庆乃至中国的文化财富,对重庆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2019年10月7日,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6.荣县军政府旧址 荣县军政府是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统治建立的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比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早半个月,荣县独立“首义实先天下”,在辛亥革命中具有重要意义,享有重要历史地位。军政府旧址至今保存完好,坐落在旭阳镇首义广场内,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正厅及部分正房、厢房开辟为陈列室,共六个展室,分三部分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形势和荣县同盟会活动情况。陈列馆大门上悬挂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匾额,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 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共同举事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开辛亥革命起义之先河。军政府就设在县署衙内。《荣县志》记载,荣县军政府旧址所在地为唐宋时期荣州官署,元末因战乱焚毁。明洪武七年645年前(1374年),原址恢复重建。375年前明末甲申年(1644年)因兵火再次焚掠殆尽。352年前的清康熙六年(1667)原址重建,至宣统年间为清四川嘉定府荣县县衙。 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共同举事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开辛亥革命起义之先河。军政府就设在县署衙内。《荣县志》记载,荣县军政府旧址所在地为唐宋时期荣州官署,元末因战乱焚毁。明洪武七年645年前(1374年),原址恢复重建。375年前明末甲申年(1644年)因兵火再次焚掠殆尽。352年前的清康熙六年(1667)原址重建,至宣统年间为清四川嘉定府荣县县衙。 吴玉章承担起后方的全部责任。当王天杰、范燮等人率民军回师荣县时,清政府的荣县知县李肸春和郭慎之等土豪劣绅仓惶逃走,荣县独立的条件已经成熟。吴玉章不失时机地提出立即推倒清朝县政权,宣布独立,自理县政的主张。9月25日,吴玉章和王天杰等人在荣县城内学衙门(今荣县中学所在地)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吴玉章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建立革命政府。荣县革命政府设民政、军政、财政、邮政四部,并推举出革命政府的领导人员,以蒲洵主持县政、刘念谟掌军政、王勋甫掌财政,赵叔尧掌邮政。 1991年,被四川省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7.雅安明德中学旧址 雅安市明德中学旧址(现西康博物馆)明德中学,全名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位于雅安雨城区张家山上,是中华基督教浸礼会1917年建的教会学校。1950年雅安解放,明德中学与工职校、师范校、县中、雅安女中合并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 1917年至1949年明德中学共招生35班,1000余人。毕业生中最著名的数抗日英雄“飞将军”乐以琴,还有“左联”作家周文、摩梭王妃肖淑明、原西康省文教厅长杨立之等,各行各业人才举不胜举。 雅安市原为西康省省会,“西康”名称最早见于清末代理川滇编务大臣傅嵩炑的奏折——他写到“查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曰'西康’”。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西康曾经是一个行政省,从1939年正式建成到1955年撤销。曾经的西康省地处川西平原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连接祖国内陆与西藏、云南等边防要地的重要通道。它的成立,稳康安藏,巩固国防,同时也作为大后方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如今的西康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西康省时期遗存,展示着一些雅安老照片,此外还有市区范围内出土的各个朝代的珍贵文物。 2019年10月7日,由国务院公布雅安明德中学旧址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8.洞窝水电站 洞窝水电站是四川省第一座水电站,也是国内第二座水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县附近长江支流龙溪下游。1920年由泸县白云乡人税西恒(又名税绍贤)创议集资建设,工程于1922年下半年开工,用条石砌筑圆拱形滚水坝,长82米,高2.5米,形成日调节池,并从坝上游修建长250米的引水渠,落差39米。从德国购来1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于1925年2月建成发电。机组额定功率140千瓦,用6千伏输电线路送往泸州市,供照明用电。工程共耗资31万银元 。 洞窝水电站建成后,负荷增长很快,由于是径流式电站,发电量少,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调节径流,在洞窝上游陆续兴建了谷西滩、得龙桥、高洞和鱼眼滩等4座水库,其中谷西滩水库蓄水量226万11平方米,为洞窝水电站的主要调节水库,从而保证了电站的长年发电。1934年又向德国订购了1台立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功率240千瓦,1937年冬正式投产,从而使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到380千瓦。1946年11月20日,洞窝水电站改建,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500千瓦的机组,使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到1000千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加高了洞窝、高洞和鱼眼滩等3座水库大坝,并且都增建了小水电站,形成5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420千瓦 。 内陆继石龙坝水电站之后的第二座水电站,四川第一座水电站;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体现了中国当时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最高水平,将西方大坝工程设计理论与中国传统水工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有机结合(采用糯米浆拌石灰浆安砌条石,修建厂房及主机基础,仅使用少量水泥),设计者税西恒被称为“中国小水电之父”;历经近百年仍在正常运行中,为抗战时期及以后的军工生产提供能源供应;首次采用交流升压交流输电;两台通用产发电机组是通用公司同批机组中唯一还在工作的机组。 洞窝水电站初建规模为一台140千瓦德制西门子卧式机组,1936年集资扩建一台240千瓦德制立式机组。1941年再次筹备扩建,1947年开始拆除原有机组,安装两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引进的5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但这两台500千瓦机组一直到1951年、1952年才分别建成发电。 20世纪20年代,中国建成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洞窝水电站。这座水电站的创建者就是税西恒,他被称为“中国小水电之父”。 2019年,洞窝水电站列为四川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9.木门会议旧址 木门会议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重要军事会议会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城东南35公里处木门场的木门寺。木门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后几经兵燹,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木结构穿斗式建筑,由正殿、厢房和山门组成,占地3300多平方米。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后,根据地面积扩大,红军与地方武装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等100余人在木门寺召开了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史称“木门军事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检查了红军中的“肃反”问题,决定停止军队内部的“肃反”,强调了全党团结的重要性,做出了将红军四个师扩充为四个军的决定,对红军大部队进行扩编和整训,红军由入川时的16000人发展到80000多人,建立了23个县市苏维埃,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堪称川陕苏区的“遵义会议”。 会上总结了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取得胜利的经验,作出了扩编红军,停止“肃反”等重要决定。“木门会议”在光荣的红军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木门寺也因此载誉史册。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将寺院修葺一新,并将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革命文物陈列室”,陈列有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以及当年苏区各种革命文物数百余件。会上总结了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取得胜利的经验,作出了扩编红军,停止“肃反”等重要决定。 现存寺庙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33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大殿为清康熙年间建筑,两边厢房为解放后建筑。大门上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木门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正殿五间,陈列有当年红军留下的革命文物,正殿大门上挂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题词。李先念1985年5月的题词是:“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把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好;”徐向前的题词是:“继承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英勇牺牲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无畏气概。两边厢房为“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革命文物陈列室”,陈列有全国仅有的“赤化全球”红军石刻标语等苏区各种革命文物数百余件。 木门会议会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0.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在两个多月的千佛山战役中,红四方面军每天都会收治大量的伤病员,北川马槽乡、墩上乡、禹里乡的乡民们自发组织了担架队,每天往返于马槽乡与千佛山之间运送伤员战士。 2019年10月7日,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21-01-30 16:28:31)
-
(2021-01-29 18:22:59)
-
(2021-01-28 17:51:18)
-
(2021-01-26 18:42:02)
-
(2021-01-25 19:27:32)
-
(2021-01-24 13:06:55)
-
(2021-01-23 17:40:08)
-
(2021-01-22 12:38:51)
-
(2021-01-21 12:43:42)
-
(2021-01-19 0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