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饮食的几则医话
● 立秋之后,又到葡萄上市季节,看着肥嘟嘟娇艳艳的葡萄,谁都忍不住想吃一串!从中医来看,葡萄还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利小便之功。《神农本草经》这样记载“葡萄”: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三国时期建立魏国的魏文帝曹丕曾这样高度评价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乎?”有些人体质偏寒,想知道葡萄到底是性凉还是温,自己能不能吃。我自己的体会,葡萄性平但略偏凉。用于秋后温燥甚好,但中焦虚寒者建议不要多吃,以免伤及脾阳且引发腹泻!
● 立秋后,我常建议很多人都喝蜂蜜水。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而且还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辛辣、热性的食物,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吃了以后容易引起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对于生姜,古代医书有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但我在此提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可以常吃芝麻、杏仁、蜂蜜、香蕉等食物,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引起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肤晦暗、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 虽已立秋,但很多地区仍高温不断,要当心“秋老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高温暑热,易伤津耗气,多数人常感不适,此时,可以多喝粥以养生,助力身体健康。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这里推荐赤豆芡实薏米粥,很适合立秋时节食用,可以健脾祛湿,有助于去除暑湿,促进身体健康。赤豆芡实薏米粥做法:把赤小豆和芡实,倒进大碗里,加水浸泡约8小时左右;浸泡过的赤小豆、芡实倒进锅里,加入适量薏米,煮大约两小时,煮至熟烂即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当然每天做粥还是比较麻烦,还可以将赤小豆、薏仁、山药、茯苓、糯米烘干后,用破壁机打磨成粉制成赤豆薏米粉。这样吃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只需要用开水搅拌均匀即可。赤豆薏米,可以利水祛湿,清热解毒,消水肿,健脾胃,滋阴养颜。
● 立秋后,天气逐步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螃蟹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肠胃对凉的食物非常敏感,如果经常吃凉性食物,容易引发肠胃性感冒或腹泻!此时可以多吃“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百合、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百合可养阴润肺;南瓜能润肺益气,止痛安胎;莲子益脾养心,固精止泻,开胃安神;桂圆治贫血、神经衰弱、产后血虚;黑芝麻补肺助脾、润肠通便、益肌肤;红枣养脾平胃、安中益气、补血益阴;核桃补肾养血、润肺润肌,防治神经衰弱和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