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文姓为何未能跻身中华大姓初探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文姓为何未能跻身中华大姓初探

 前 言 

目前,文姓人口大约在200万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0.15%,近几年来按姓氏排名一直在 100~110 位之间徘徊。查阅历史资料可知,宋朝时,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明朝时,文姓大约有 16 万人,为明朝第一百位大姓。据《明太祖实录·卷 140》记载: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 年),全国有户 1065.4362 万,总人口 5987 万;《明孝宗实录·卷 194》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 年),全国有户 1041万,总人口 5090.8672 万;《明熹宗实录·卷 4》记载: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 年,全国有户 983.5426 万,总人口 5165.5 万。从明朝至今 600 多年中,全国人口激增到 13 亿,增长了约 25 倍,文姓人口也由16万增 到了200万,增长了约13倍。但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为何文姓人口增加速度如此之低,未能跻身中华大姓呢?

一、成为大姓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一个氏族人口繁衍增长的快慢,与 其人口基数的多少,占有的资源优劣,享有政治、 经济、文化特权的多寡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的强 弱等因素密切关联。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农耕时代,能够成为大姓的主要是人口基数多,占有优势资源,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特权的历代国姓、 皇亲国戚、权力中心的士大夫和地主阶级的姓氏。

从我国目前十大姓氏来看,无一例外。李姓,历史 上先后出现过 6 个李姓政权,称帝者多达 60 多个, 仅仅一个唐朝,就统治中国将近 300 年,家族兴旺 发达,繁衍出众多支派。支庶既繁,子孙必众。另外中国十大姓氏中的刘姓,汉朝国姓,统治中国 460 年;赵姓,战国时赵国宗室,后又为宋朝国姓;周姓,周朝宗室后人;杨姓为隋朝国姓;吴姓,春秋时 吴国宗室后人;陈姓,春秋时陈国宗室后人。古代, 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往往享有人口繁殖的特权, 从而导致了人口数量的膨胀。过去,一些朝代征收人头税,无论老少都要交钱。普通百姓有时因为交不起钱,生了孩子甚至要扔到水盆淹死,形成溺婴现象。据研究,这种现象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很普 遍,几乎对劳动力再生产构成威胁。相反,那些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不仅可以不交税,还能够享受各种特权。

比如,在两汉时期,刘姓人就享受过不 交税、不服劳役的特权。所以,刘姓人在这一时期膨胀很快,迅速崛起。再如明代的朱姓,在朱元璋 开国前人口很少,他的全家人几乎死光,但在他称 帝以后,由于有三宫六:的女子为他生孩子,结果 13 一下子有了 26 个儿子。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仅皇族人口就达到 19611 个,万历末年更膨胀 到 8 万多人。就这样,在短短的 200 多年时间里,朱姓的宗室人口就增长 8 万倍。这种超级繁殖速度, 孕育了我国的一些超级大姓。所以说,一个姓氏中 的皇帝越多,其人口数量就越多。

另外皇帝还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国姓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 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形成赐姓现象。而那些被赐姓的人也把它当作荣耀,被赐姓后心甘情愿地不 要自己的祖宗,改姓皇帝的姓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大姓人口的数量。

王姓、张姓、黄姓等大姓,虽然不是皇族,但由于他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人口基数 大,人口自然增长就快。以王姓为例,它的来源至 少有数十个,来源众多,人口自然也就多了。根据专家的研究,王姓仅表示血统来源的郡望堂号就 有 142 个,在百家姓中大约是最多的。张姓、黄姓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由于他们人口众多,势力强大,历朝历代,他们都能进入权力核心。有时连皇帝都惧其三分。故他们进入权力中心的机会就大。 过去选拔官吏不看才能,而是看郡望和出身。出身好、郡望高的士族子弟,即使是个酒囊饭袋,也能升官发财;出身差、郡望低的庶族子弟,即使才华 出众,品学兼优,也很难跻身于社会上层。一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士族地主凭借着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建立家族体系, 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而异姓家族人口则人丁不 旺,没有太多的发展。新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姓氏上。

二、文姓未能跻身中华大姓的主要缘由 

文姓姓氏源流主要有:1.周文王裔孙,源自姬,由谥得姓。在多部权威的有关姓氏的文献中都有记载,《元和姓纂》中就明确说:“周文王支孙,以谥为氏。”2.为周代卫国将军孙文子之后,出自姬姓, 由字得姓。3.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源自姜姓,由字得姓。4.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

按此文氏家族不但拥有一位万世共钦的杰出得姓始祖,同时,追本溯源,还是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子孙,家世背景光彩,出身高贵。照理文姓成为大姓是有可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文氏祖先靠自身的拼博,经过崛起、沉沦、再崛起,留下 了不朽的历史足迹,写下了不少辉煌的历史篇章, 磨砺出许多杰出人物。文臣武将,英雄豪杰,光辉耀眼,史不绝书:有足智多谋、善于外交的文种;有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的文翁;有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出将入相五十年,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的文彦博;有爱国诗人,又是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状元文天祥;有胆略、才气过人、慷慨有大志的“振威将军”文洪等,都是文氏的骄傲。

宋朝时文姓发展到鼎盛,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随着潞国公由敬姓改姓文成为望族和南方江右文氏的兴旺,文姓人口急剧增长,当时人口已名列 79 位, 元朝时已名列 55 位,离 50 大姓只有一步之。然而到明朝时,文姓人口不增反降,姓氏人口骤降到 100位。至今文姓人口的增长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

文姓人口为何在明朝后骤降,离大姓越来越远呢?究其原因,除不是国姓和姓氏源流少外,大致还有以下缘由: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姓的人口增长 

文姓源流主要受封于雁门郡和燕门郡。长期 聚居在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宋朝时,文姓 大约有 18 万余人。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 国文姓总人口的 30%。在农耕时代粮食产量与人 口数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北方土地贫瘠、水资源 缺少、气候恶劣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因此山西、 陕西等地难以容纳人口的大幅增长,更难抵御自然灾害。虽然粮食生产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 但我国人口史上几次大的突破,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二)两次异族入侵对文姓人口增长的影响 

宋朝以来,经历过元、清两次少数民族入侵战 乱和朝代更替。这两次战乱都是从北向南开展的, 山西、陕西等地首受其祸。几次大的战役都发生在 山西境内。这种大规模的战乱经常会损失三分之二以上的生命,这点在所有王朝初期的人口数统 计中都表现得非常清楚。因此这两次朝代更替对 于北方文姓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资料显示如今文 姓人口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区,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 51%,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重庆、海南,四省市又占了 25%。据我目前在文氏宗亲网看到的资料,上述地 14 地方的文姓主要为江右文氏,很少见到北方文姓的 宗亲。可见北方文姓和其他文姓各支人口经过几 百年的繁衍,人口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地下降了。可见这两次战乱对北方文姓影响之大。

(三)文姓家族两次抗击异族入侵对文姓人口增长的影响 

文天祥组建文家军抗元与文安之誓死抗清对 文姓人口增长是有影响的。文天祥抗元失败,但由于其胞弟天璧的降元,元朝统治者手下留情未对文姓痛下毒手,诛灭九族。但影响还是不小的。文氏族人文良辅就是因抗元被通缉,而不得不改文姓为姓闻,隐姓埋名逃避追杀。还有文姓众多将士 战死沙场和天祥公亲属的死伤,对文姓人口繁衍影响还是很大的。文安之抗清失败,文姓虽也没被清朝满门抄斩。但安之公 8 子 5 女 18 孙,子孙如此 众多,其后代至今却只见宜昌一支,其他地方很少见其后人。是死于战乱,还是隐姓埋名,不得而知。

(四)潞国公一支因“党人碑”事件迫害对文姓 

人口增长的影响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 50 年之久,被封为潞国公。文彦博先祖本姓敬,为避 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取“敬”反文旁改姓文。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国避翼祖(赵敬)庙讳又改 姓为“文”。潞国公有 8 子,皆历要官,共 39 个孙, 是北宋文姓望族。但在宋徽宗时期,贪官蔡京勾结宦官独专朝政。蔡京为了自己把持朝政,就给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 309 人(当时很多人都死了)扣上“元祐奸党”的帽子,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上面刻写 309 个党人恶名,昭示全国。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徙。潞国公也名列其中。受其迫害,潞国公子孙迁出京城,在这次事件中,潞国公有一子遇害,其余 7 子及 39 个孙逃迁全国各地。

目前潞国公一支除湖南临武、醴陵石羊文氏人数较多外,其余四川、重庆、山西、河南等地人数都不是很多。潞国公一支人数如此之少,是否有些恢复了敬姓,还是其他原因,待考。总之“党人碑”事件对于文姓人口增长的影响应该说是很大的。

(五)明朝后文姓先祖们长期迁徙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元朝末年,湖广(湖北和湖南)地区是红巾军 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由于连年的战祸和兵燹,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田园 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明朝灭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50 余年间组织了 8 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运动。当时居住在富庶、发达的文姓大省江西的文姓 先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移民湖广,从此走上 了长达几百年的迁徙路途。

到明代末年,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给了明王朝以沉重 的打击。就四川而言,张献忠在四川的征战和以后 的一系列战乱使四川出现了历史上人口最严重的耗损,四川这个地方人烟断绝,田土荒芜,虎患酷 烈。于是清初又发生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文姓 先祖们在湖广立根未稳,大部分又走上了移居四 川的迁徙路途。几百年的迁徙、不稳定生活环境使 得文氏家族人口不仅停止了增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姓人口从宋朝时的 18 万余人,到明朝时只有 16 万人,不增反降,即是实证。

 综 述 

综上所述,自宋末至清代几百年间,两次异族入侵使得北方文氏宗族罹难于战乱;“江西填湖 广”“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使得江右文氏再受其灾。文姓家族两次抗击异族入侵和“党人碑”事件 对于文姓人口增长的影响也相当大。目前 200 万文姓人口中主要为江右天璧、天璋、天祯、天佑、天瑞诸公和六义堂后人,其人口估计占现今文姓人口 的 50%以上,如当时潞国公、天祥公、安之公子孙 庞大的人口基数都如上述几支正常地繁衍发展, 现今文姓人口该是多少呢?

研究表明,改朝换代时由于战乱人口急剧下降,政权稳定后,人口必然会有一个恢复阶段,这一阶段会出现更高的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资料显 示,明末清初的人口下降在 18 世纪初得到恢复, 至 19 世纪中《达到 4.3 亿的新高峰。然而文姓先祖们却在宋、明朝减少了众多的人口基数以及后 来长期的迁徙、动荡、贫穷、苦难、教育缺失的生存 环境中失去了最佳的人口高速增长时机,从而也完全失去了文姓成为大姓的机遇,再也与大姓无缘!

作者:文佳明,湖北文氏宗亲总会顾问

(0)

相关推荐